猴痘是什么
猴痘其实就是猴天花病毒所引发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非洲的雨林猴类,而且这种疾病也会感染给其他的动物,同时人也可能会出现感染的症状。这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和我们所了解的天花类似,但是自1980年人们消灭天花后,天花这种疾病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猴痘有依旧在非洲部分地区扩散开来。
猴痘传播方式
猴痘能够通过动物传给人,而且会在人和人之间进行传播。其主要传染途径包括血液和体液,但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才会感染。如果人被动物咬伤、抓伤,会存在感染猴痘的风险。如果接触被感染的动物,也会有感染猴痘的风险。
猴痘症状是什么
猴痘的症状其实和我们之前所见识的天花症状类似,他的症状与天花患者相似,人被猴痘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大约有2到3周,之后会出现高热、头痛、背痛、全身不适、咳嗽、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偶尔发生腹痛。发热同时,全身出现类似天花的皮疹,通常发生在眼睑、颜面、躯干和生殖器,疱疹破溃后留有久治不愈的溃疡。轻症病例4~6周后可自愈,严重病例可发生虚脱、衰竭而死亡。
猴痘的传染性没有天花那么强,感染者的死亡率也比天花要低,病死率为1%~10%,明显低于天花30%以上的病死率。
猴痘怎么预防
1、政府要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来处理病患动物。如果发现了一些病患动物时应当与其他动物隔离开来,并且立即实施检疫。对那些可能与受感染的动物有过接触的动物应当进行30天的检疫并观察猴痘症状。要加强对进口动物的检疫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宠物店的动物做好防疫管理。限制或者禁止非洲小哺乳动物和猴子的移动,可以有效地减缓病毒在非洲之外的扩散。
2、发生猴痘疫情时,猴痘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是与其他患者进行密切接触。在没有特效治疗和疫苗的情况下,减少人感染疾病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并且开展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到减少病毒接触可能需要采取的措施。
猴痘怎么治疗
尽管人感染猴痘病毒的致病性较其同类病毒天花病毒轻,但至今该病无有效治疗方法。世卫组织建议,前往疾病流行地区旅行期间,或从流行地区返回时的任何疾病,都应报告给卫生专业人员。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生病、死亡或活的动物,避免食用或接触野味,强调使用肥皂、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洗手的重要性。
猴痘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病?专家:有这些临床表现
猴痘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6月15日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版)》中,对猴痘的定义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沈银忠介绍,猴痘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皮疹、发热和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上,病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在感染后的1~5天,往往表现为发热,体温通常是在38.5度以上,还伴随着畏寒、头痛等不适。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往往有颈后、腋窝和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第2个阶段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发的皮疹。皮疹往往是从面部开始,逐渐向四肢扩散。可以表现在多个部位表,包括口腔、肢干、生殖器等部位。所谓的潜伏期,就是指感染到出现临床表现之间的这段平均的时间间隔。猴痘病毒感染我们人体以后的这样一个潜伏期,通常是5~21天,临床常见的时间是6~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