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未必以后肯定就会有出息,学历低的人也未必就无法成功,但是相对来说竞争比较大,只能够获得比较小的成就。学习成绩好,学历高的人,有机会接触高精端的行业,可以拥有更大的财富,但是也同样会有很多学习成绩好的人,最终也只是选择了低等的行业。
之前人们也看到有一位来自于北大的状元,在毕业之后回家卖猪肉,所以也被大家称之为读书无用论的一大典型代表。其实这位状元在毕业之后还打造了土著品牌,销售量更是突破10个亿。
之前在天天向上这一个节目上,人们也会看到有很多放弃高薪水的高材生选择回家种地,其实这一类的行业被称之为有机农业和普通的种地有所区别,在这一个有机农田乐园内,全部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一些大学毕业生。
但是如果没有学历,自然也意味着想要获得成功会有较大的难度,前不久人们也会看到网上所流传的一帮互联网大佬聚餐照片,人们会看到这一些大佬不仅拥有着成功,而且也同样是一帮知名的学霸。
在经过调查之后可以发现大概有84%的成功人士都拥有高学历,而其中50%都来自于985高校。虽然上名校并不等同于从此之后能够一帆风顺,但是在上名校之后,也就意味着可以接触到更先进的理念,更大的世界,更优秀的人才,也可以有机会变成社会精英。
长大更有出息的孩子,在班里通常是这样的排名,不是公认的前三名
文|文儿
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
而在如今社会的判断标准中,小时候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长大后有出息的概率高。所以家长们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成绩,如果孩子是学霸,家长就很欣慰,如果孩子成绩能一直保持班级前三名,大家都会觉得这个孩子很聪明,那么孩子的未来多半不会太差。在家长们的潜意识里,上学期间班级前三名的学霸前途都是一片光明。
但是有一个成语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伤仲永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
学习成绩也是,曾经有一位退休老教师,历时十年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个第十名现象。所谓的第十名现象就是,一个班里最有出息的孩子,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而是在班上排第十名左右的学生。
不光是老教师研究出了这个第十名现象。马云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他招聘的时候不喜欢招那些在班里前三名的学生,喜欢招那些在班里排十名左右的孩子。他的解释是,前三名的学生走上岗位失败率太大,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出来也是最好的,一旦受些挫折就掉下去了,社会不吃这一套。而那些十名左右的学生,读书不是很用功,搞老搞去都是第十名,花时间和别人玩,而学到更多。
似乎这些都印证了,长大更有出息的孩子,在班里通常是这样的排名,不是公认的前三名。
十名左右的孩子没有前三名的学生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抗压能力强
那些班级前三名的学生,从小可谓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父母的骄傲,老师们的焦点,到哪收获的都是掌声和鲜花。这种环境已经把他们架高了,精神时刻紧绷着,他们不敢输,也输不起。稍微一次成绩下降,对他们来说就是致命打击。
而社会更残酷,这种心态的天之骄子进入社会,很容易被一些小挫折打趴下,从而一蹶不振。
而那些十名左右的孩子,从小没有被老师和家长格外注意过,没有被寄予太高的期望,他们成绩进步几名会得到表扬,偶尔退后几名,老师们也不会大惊失色。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能屈能伸,抗压能力强,步入社会更容易适应社会残酷的竞争。
十名左右的学生比前三名的学生情商和交际能力更胜一筹
那些成绩前三名的学生,除了极具天赋的学生外,大部分都是靠死读书考出来的成绩。他们就是典型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时间都用来读书了。根本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相对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就更差一些。
而那些十名左右的学生,首先智商没有问题,他们就是没有把全部的心思和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是发展其他爱好,涉猎其它领域,而且与人交际的多,从而培养了情商。而在社会上打拼,情商和交际能力比智商更重要。
走到社会上,第一竞争力不是优异的成绩,而是强大的心脏和为人处世的能力。这也提醒父母培养孩子不要只盯着成绩,更应该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
【话题讨论:你对这个论点怎么看?】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儿童发展,时尚教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