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精神是什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是人道主义的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是残奥精神的集中体现。残奥会“重在参与”的宗旨,充分表明了这一点。“消除障碍,共享文明”(包括克服一切偏见和歧视),是残奥精神对社会提出的基本要求。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始办于1960年,是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专为残疾人举行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于夏季奥运会后举办一届,至2020年已举办16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倡导全社会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的关怀和特殊需要的满足,理解他们的生命价值,尊重和维护他们的人格和创造力,并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央广时评」残奥精神永不落幕 有爱无“碍”奏响生命华章
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闭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经过激烈角逐,用自己的坚强不屈和拼搏进取,在“双奥之城”书写竞技历史,奏响生命华章。
竞技之美,从不在于一时的胜败输赢,而在于坚持不懈的自我突破。
生命之美,从不只是聚光灯下的片刻荣耀,而是始终勇于挑战极限的自我超越。
本届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残奥运动员秉持“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不仅在竞技赛场捷报频传、屡创佳绩,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和中国残奥运动的发展成果,还以自己的宽厚、友爱、乐观与坚韧,与其他各国运动员一道,携手推动着人类的和平、包容与融合,为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播撒新的种子。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曾言:“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正是丈量一个社会文明高度的重要标尺。从盲人火炬手摸索着将火炬插入开幕式雪花台,到北京、张家口、延庆三个赛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北京冬残奥会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不仅在硬件层面为残疾人士创造了“无碍”的生活条件,更在“软件”层面,为他们营造出了自尊、自立、自强的“有爱”氛围。
“他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夜空。”这是一位网友收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点火仪式后发出的肺腑之言。如今,燃烧了10天的冬残奥圣火即将熄灭,但北京冬残奥会带给人们的生命之光却生生不息:残健融合、平等共享。
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不是要给予他们同情和怜悯,而是要从思想情感上给予关心和慰藉,在实际生活中给予帮扶和支持。我们期待,以北京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为契机,社会各界进一步凝聚共识,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硬件打造、舆论引导等方方面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残疾人服务供给,全方位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梁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