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其实是一个生僻字一般古代常用,本意为光明,因其像一个人哭丧着脸的表情,它被赋予郁闷 、悲伤、无奈。尴尬 困窘之意,常用它来表示无奈的意思,令你哭笑不得的事情。
冏(囧其实是"冏"的衍生字,现代的字典里都查不到。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冏的意思为"明亮、光明"。"冏"字是生僻字,一般古代常用。)读音:囧字于普通话读作ㄐㄩㄥˇ(JIǑNG),粤语读作/KWɪŊ/(GWING),闽南语读成/KIŊ˥˧/(白话字:KÉNG,音同"景"),均与成语炯炯有神的炯(又作炯)字同音,原意是皓明、窗户明亮透明。
据说"囧"这个字最先在台湾的BBS社群上开始流行,"囧"也开始在中国大陆快速普及,逐渐在该地区的青少年及网络族群开始普及,随后传入香港,随着网络次文化的兴起,主流媒体开始尝试引入"囧"字作为新闻元素,开始在电影和广告产业产生效应。
"囧"字以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随后在香港,有网民将电视剧《乱世佳人 (电视剧)》中的一个演员胡杏儿常做的委屈八字眉模样与"囧"字相比,评论其演技,进行恶搞,促使"囧"字在网络上更加流行。普通话的"囧"与"窘"同音,读起来的感觉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普及速度飞快。又用其字的形象来表示"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等意思。 一些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代替"O",使得"失意体前屈"的头部更加写意,写作"囧rz",甚至写作"囧rz=3"来夸张地表现出无奈的意思,囧很快地被"过分"地应用到了许多词汇中,以前的"窘迫"甚至也被替换成了"囧迫"。更甚至有人用这个做了一个网站。
囧字本义与现代人的演绎
康熙字典有四万多字。新华字典有一万多字。新编小学生字典有七千多字。人在生活中,认识三千多字足以。
网友们泡在网络里,有一千字就够使。不!五百字也行,剩下的五百字用同音字替代。听懂,不必看懂,更有利于五花八门地猜。
猜想的本领是人类最高的,也是独有的本领。如果出本网络字典,一定很薄儿,开张再大点儿,想必对开八个版都用不了。
生活越来越不简单,可是讲述生活的语言,却越来越简单。简单到一句中国话里,夹杂着几个英文字母,更彰显有学问。于是,囧事多了起来。
从2008年开始,“囧”字在网络社群中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无论是聊天、论坛还是博客,“囧”字都频频出现,用以抒发郁闷、悲伤和无奈,但其实“囧”字并非现代人的创造,“它起源于甲骨文,本义为“光明”。
从电影《人在囧途》,到电影《车在囧途》,近几年,囧字的使用突然升温。
这个字在《康熙字典》里,属于注解枯槁一类,僻之又僻。其字义也不是窘迫难受,而是形容窗户上,透进的光。
电影导演赋予囧字新的解释。影视剧进入改写《辞海》的时代。
赞成马未都先生的观点,汉化英语不要编入新版的中文字典。有学问的人,一时兴起,把一些英语词句汉语化,无可厚非。话剧《茶馆》里,就有这样的假洋鬼子。但是,出版社的编辑们把它收入新版的汉语字典,就显得荒唐了。如果几年后,大家又不这么说了。编辑们还要再加上,注释的注释:公元2012年曾经流行过。
这也太脱裤子放屁了。甚至是屁还没来,裤子先脱。建议人们像微博的速度与便捷一样,出版一本时髦词典年报,把社会流行的季节性词汇编在一起,当然还有依错就错的生造词。
丰富的语言字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横撇竖捺的方型字,组成一个民族的思想。很多汉字,特别是实词汉字,它的产生是对祖先们生产生活的记录。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灵光聪慧。
闭眼遥想五千年前,传说中的仓颉受黄帝之托,指挥族人以形象造字的过程是何等奇妙。今天的活人大多不足一百年,网络语言也就十几年,而我们的文明史已经五千年。
文字的话语权,不是名利场的座椅论:谁大谁做庄。有能耐的社会角,可以用一两拨千斤的巧劲,买卖前门楼子。但是,你们不可以用几串唾沫,随意改变语言,改变文字。
谁知道,囧字新意的创作者们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