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人气:229 ℃/2023-07-01 23:06:11

刚愎自用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成语出处

1、《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2、《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造句:

1、他一向刚愎自用,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肯请教他人。

2、袁绍就是因为刚愎自用而败给了曹操。

3、这家公司的老板曾经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如今他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公司的业绩也日渐起色。

典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成语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码:刚愎自用

刚愎者,强硬,固执。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伍参言於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

释义:伍参对楚王说:“晋军元帅荀林父刚上任,还不能真正让下属听从他的命令。荀林父的副将先縠强硬固执,对士兵么有仁爱之心,不肯听从荀林父的命令。晋军三帅(左中右三个军队的将军),专断行事,不请示上级。众人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命令,又该听谁呢?这次的行动,晋军必败。”

自用者,自以为是。语出《尚书·仲虺之诰》:“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释义:德行天天革新,天下就会怀念;志气自满自大,亲近的九族也会离散。大王要努力彰显大德,对人民建立中道,用义裁决事务,用礼制约思想,把宽裕之道传给后人。我听说,“能够自己求得老师的人就会为王,以为别人不及自己的人就会灭亡。爱好问,知识就充裕;只凭自己,闻见就狭小。”

后世诸多典籍经常将“刚愎自用”连起来使用,意为非常固执自信,不听取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

语见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369,列传128,《张俊从子子盖张宗颜刘光世王渊解元曲端传论》:“曲端刚愎自用,轻视其上,劳效未著,动违节制,张浚杀之虽冤,盖亦自取焉尔。”

释义:曲端虽然有将帅的谋略,但他固执己见,独断专行,轻视朝廷,带兵出击成效欠佳,行动有违朝廷的规制,被张浚杀掉,虽然冤枉,但也算是自取其祸。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