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人气:182 ℃/2023-08-22 16:09:44

教师之于学生的教育影响,是学生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奇妙经验,其作用非同寻常。正如美国教育家亨利·亚当斯在谈到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影响时说:“教师的影响力是永恒的,他永远不知道其影响会止步何处。”在一个日益法制化和理性的社会里,最受尊敬的社会职业人应该是教师。所以,师生关系不能私利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精神高尚、得救或解放的希望在于教育。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愿望。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学生必须从自己所接触的一切事物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但这些都不能代替教师给予学生的影响。好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为学生的生活做准备,而且影响他们的心灵,教导他们要诚实、有耐心、互帮互助、相互尊重,等等。为此,教师要有成为好教师的理想愿望。教师要通过基于自己素质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影响学生,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大增,学校教育越来越难以吸引学生,他们常坐在电脑前浏览或玩弄手机,这是一个好教师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知道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理解所学,并使学习过程令人愉快。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基于教师的态度。了解学生、关心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奉献精神。当然,关心学生必须有一条线不可逾越,那就是师生关系不能变得私利化。学生一旦相信教师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他们就会体验到无限温暖,心中涌起无穷力量。譬如,对于一位“乐高狂热者”,聪明的教师只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让学生讨论订购乐高目录,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这就自然而然地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出了一个极佳机会。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基于教师的“软实力”。在构建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系列挑战。教师如果关心、爱护学生,在乎学生均衡而平等的发展,就要有耐心,需要理解学生,对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反应,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作出个性化的应对。那些表现出正直、同理心和同情心等社会公正属性的教师,更有可能真正关心和在乎所有学生的发展,与学生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那些善于反思,愿意和相信自己有能力调整、改进学生道德行为的教师,也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更加有效。要想使学生的自我反省及其道德建模过程取得成功,教师首先必须带着足够的信心参与这一过程。教师如果对自己的道德教育信念和推理没有信心,那么,他们就无法以有效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最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其中,教师的反思和道德行为更需要信心,也需要外表行为,以促进师生关系的积极发展。

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主要负责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是对师生关系的挑战和艰难考验。为此,教师需要十分了解学生心理,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尤其是教会他们各自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对于所有学生,教师又不能随便等同,需要对学生个性加以关注。一位好教师知道学生在哪里需要帮助、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并理解学生需要,尽自己的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要。

教师应该始终保持文明和教养,并确保与任何学生都能相处,而不让师生关系私利化,这是构建理想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有效、教师高尚的主要尺度。

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简答

从精微处着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是特殊的园丁。园丁面对的是树木,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是个复杂和艰难的过程。

学生自身人格是在潜移默化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讲的不仅仅是伦理道义,更是指在人格养成、情感培育、能力成长方面老师对学生的深度影响。

在学校,教师是学生除父母外最亲的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功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我们必须明白,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是以教师的专业修养和大量的身心投入为支撑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该体现在课堂上。教学需要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用担心会被教师讽刺或是挖苦;有自己信任的老师在场,学生在课堂中就可以积极表现自己而不用担心被其他同学嘲笑或是攻击;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构建融洽的班级文化奠定基础,学生在其中可以健康成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以老师有效解决学生不断涌现的各类问题为基础的。

例如,高中学生面对高考压力,有些学生早先单纯的好奇心逐渐消退,失去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濒临“内卷”风险。教师在此时务必高度警惕,关注每个学生细微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挺身而出,勇于解决问题。为保证课堂效果,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是学生熟悉的案例来导入教学,降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抗拒性,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要把课本中的知识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就活跃在生活中。本人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在化学课开始之初,我为学生讲解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从化学的角度解释这些事例,使学生体验到有趣的生活中的化学。比如“为什么铁锅会生锈”“如果经过高温加热的油锅着火了,我们应当怎么做”,当学生自觉地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时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能够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同时学生们也能够深切感受到老师为保证课堂效果所付出的心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务必管理好自我,加强自我修养,自己先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认识到自身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文明的传承,身教甚于言教,“言传身教”“正人先正己”,自己要做学生的榜样。只有本人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一名教师,要坚决克服自身言行不一,说空话、说大话、只说不做的毛病。学生们对老师这方面的问题极为敏感。以身作则,言行合一,表里如一,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基础要求、底线要求。教师一旦“过线”,对自身形象会有不可估量的伤害,难以赢得学生的信服,甚至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就应该做个严格自我管理的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止于师道尊严,还要做学生的益友。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有能力组织走心的交流。老师正襟危坐,高高在上,便无法走进学生内心;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打开自我,就等于没有给教师开展教育的机会,立德树人又从何谈起?教师对待学生,务必坦诚以待,以赤诚赢得赤城。中学生在年龄和阅历上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丰富,也体会到人际许多“偏见”的存在。作为教师,要对偏见有正确的认知,要坚持在自身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对话交流的教学氛围,尽可能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中舒展成长,逐渐建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优秀人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北中学)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20日第4版

作者:孙鸿侠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