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叔河语录

人气:267 ℃/2022-12-11 21:24:58

钟叔河语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全无爱名求利之心的人,大概是没有的。但不愿意“把心思智巧都倾人八股中”,“把精神命脉都钻人孔方里”,这样的人却是有的。因此而“上渎文星”,“获罪财神”,也是当然。龚炜未必真以为这是作了孽,而是在发牢骚讲反话。

2、瑞香以枝干骈生的为最好。有一种开紫花的则最香,和别的香花放在一起,别的花香都闻不到了,所以又叫它“夺香花”。晒干人药,可以治痘症。

3、在我的印象里,古人听音乐,写的诗不少,写得好的也多。白居易听琵琶,韩愈听琴,李颀听琴听胡笳听筚篥,精彩的句子至今还能背诵得出。可是用散文写音乐,尤其是像这样着重写音乐在听众心里引起的感受的,我却极少读到。一直到后来白话文登场,才有《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和《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样的描写。这情形和看图画不同,题画的诗虽多,却难得比过韩愈《画记》和郑板桥题画的文字。这是什么缘故呢?真希望学美学的朋友们能讲出点道理来。

4、从古到今,帝王的统治,都是有盛必有衰,有兴必有亡,就像白天之后必然会是黑夜一样,永远都不会有不落的太阳。做皇帝的人,如果闭目塞听,不注意民间的疾苦,不倾听民众的呼声,他的统治就会结束得更快。《书经》中有两句:“可爱的难道不是君王吗?可怕的难道不是民众吗?”意思就是说:在民众心目中,君王是他们生活的保障,自然应该为民众所爱戴;但君王若不顾及民众的生活,要当无道昏君,民众便会抛弃他,打倒他,这时在君王心目中,民众就会成为可怕的了。

5、乳源地方的山上,长着许多白色的瑞香花,盛开时远看像下了雪,人们便叫它“雪花”。砍了它做柴火,夹着野生的兰草和川芎,烧起来隔壁也闻得见浓烈的香气。

钟叔河的名言

1、凡物不贵重之则不至。如求名者,把心思智巧都倾入八股中,自然得名;求利者,把精神命脉都钻入孔方里,自然得利。樵朽一生,名利两穷。只缘看得时文轻,便是上渎文星;看得守钱鄙,便是获罪财神。太日:自作孽,不可追。任何事物,你不看重它,不争取它,绝不会不请自来,得不到它也是十分自然的。求名的,把全副心思都放在八股文上,自然考得取,能得名;求利的,把身子脑袋都钻进钱眼里,自然能发财,能得利。我一生不得名利,就是因为看不起八股文,得罪了文曲星;又看不起守财奴,得罪了财神爷。正如商朝那个被放逐的国王所说,自己作的孽,怪不得别人。

2、人生苦短,一年中有数的几个有点情趣差堪玩味的日子,如果又因为什么缘故白白糟践掉了,例如中秋无月,重阳遇雨,的确是憾事。但也得对文化生活有理解有追求的人才会有此感觉,专门等着通知开会的老同志殆未足以语此,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幸福。

3、可是我的主要兴趣却不在于“今译”,而是读之有感,想做点自己的文章。这几百篇,与其说是我译述的原文,不如说是我作文的由头。虽说不敢“借题发挥”,但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垒块,大概也还属于“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的范围吧!

4、“学其短”标出一个短字,好像只从文章的长短着眼。原来在报刊上发表时,许多人便把它看成古文短篇的今译了。这当然不算错,因为我拿来“读"和“曰”的,都是每篇不超过一百字的古文,又是我所喜欢,愿意和别人共欣赏的。谁若是想读点古文,拿了这几百篇去读,相信不会太失望。

5、乳源多白瑞香,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刈以为薪,杂山兰芎劳之属烧之,比屋皆香。其种以孪枝为上,有紫*者香尤烈。杂众花中,众花往往无香,皆为所夺。一名“夺香花”,干者可以稀痘。

6、全无爱名求利之心的人,大概是没有的。但不愿意“把心思智巧都倾人八股中”,“把精神命脉都钻人孔方里”,这样的人却是有的。因此而"上渎文星”,“获罪财神”,也是当然。龚炜未必真以为这是作了孽,而是在发牢骚讲反话。

7、从古到今,帝王的统治,都是有盛必有衰,有兴必有亡,就像白天之后必然会是黑夜一样,永远都不会有不落的太阳。做皇帝的人,如果闭目塞听,不注意民间的疾苦,不倾听民众的呼声,他的统治就会结束得更快。《书经》中有两句:“可爱的难道不是君王吗?可怕的难道不是民众吗?"意思就是说:在民众心目中,君王是他们生活的保障,自然应该为民众所爱戴;但君王若不顾及民众的生活,要当无道昏君,民众便会抛弃他,打倒他,这时在君王心目中,民众就会成为可怕的了。

8、相反的,那些生活不活、地位不高或身世不幸的诗人,例如刘希夷、崔曙、周贺、寒山的诗中,却极少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句子。因为朱门酒肉的气味,他们可能根本没有闻到过;而在真正受冻挨饿时,大概也不可能还有心情写诗,只能苟全于乱世,休息时偷着乐一乐,发泄一点个人的无聊。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钟叔河简介

钟叔河:人总得该热忱地活着

文/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逸峰 实习生/杨怡晴

摄影/杨抒怀 张必闻

91岁的钟叔河倚坐在一把木椅子上,操着一口浓厚的湖南口音侃侃而谈,大智大慧与纯朴天真,扑面而来。

11月4日,“岳麓书会”前夕,长沙营盘东路,湖南出版集团大楼院内,念楼(即廿楼,二十楼也),学者、出版家钟叔河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访谈里,始终条理清晰、逻辑顺畅地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与见解。

思想敏锐,记忆力惊人,完全不像一个世纪老人。

其时,先生坐在轮椅里,指着自己左侧身体:“我这一边中风偏瘫了,但是脑子并没有乱,也可以看看书、写写字。”

来访前,他正在卧室翻看着一本别人刚奉送来的新书《有些话语好像云朵》。

与钟老先生聊天,云朵自然来。

钟叔河的一生,称得上是“命运多舛”。著书多年,钟叔河以自己的思想力量引领几代中国人“走向世界”。

用他喜欢的话说,我们手里持炬,沿着道路奔向前去。

“我们中国人、中国的文化一定要走向世界”

专访钟叔河(右一)。

说起钟叔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莫过于《走向世界丛书》。

上世纪80年代,初入出版界的钟叔河开始策划自己出版作品,并一举推出了影响深远的“走向世界”丛书。

从1980年8月,该套丛书的第一种《环游地球新录》出版,到2016年底,《走向世界丛书》(续编)65种问世,这套历经37年时光的丛书圆满收官,但“走向世界”的故事仍在续写。

他说,中国文化的传承能力很强,所以说中国人走向世界特别难。

对此,钟叔河解释道,“传承能力强就是保守能力强,传承文化当然有优势。与此同时,这种文化也就很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

钟叔河将文字视为文明的标志,他认为有文字才有历史,没有文字的民族就没有历史,人类的文明史是有文字才能开始。

古埃及刻在金字塔上的象形文字比中国文字的诞生要早1000-2000年,古巴比伦写在粘土板上的楔形文字也比中国的文字早将近1000年,但只有中国人还在延续并辨识着殷墟甲骨文。

“男女日月东西南北水火”,你看现在,都还是那个字”。

随后,钟叔河分享了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回忆。

年纪尚小时,钟叔河曾在家中看过一本书。时过境迁,这本书的书名和版本都忘得一干二净,即使想要重温也找不到了。唯有一点,钟叔河时至今日仍能清楚回忆。

那本书以十几种语言翻译了一句话。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洋洋洒洒占据了十几行甚至二十几行的篇幅,只有汉字是短短两三行。

这,展示的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以简短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传达比较多的信息。

“你看了我的书,我就讲我们的文言文有优越性,它的优越性就是能够用很短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传达比较多的信息,并没有损失意义”。

此外,全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14个,而中国拥有14亿人口,人口多则体量大。“体量越大的物品惯性也就越大,”钟叔河援引物理知识解释道,就好比一辆满载物品、连接多节车厢的列车,转弯很难,改道也很难。

中国文化坚韧的传承力和独特优势是一把双刃剑,让古老文化抵御了岁月漫长的吞噬,但也在特定时期成为“绊脚石”。

“中国人要真正走向世界,过程是比较艰巨的。”钟叔河说道,但他也坚定地认为中国“一定能走向世界”。中国的文化还是能让世界为之吃惊的,我们不同于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个大的方向。

雨果曾说:“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那么书籍理当是能够照亮无知幽暗的“火炬”。从1980年8月《走向世界丛书》的第一册出版开始,40多年来,钟叔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知识的火把”。

回顾漫长的创作之路,钟叔河依然认为第一部作品——“走向世界”是他向社会传递的最有价值的观点。

沉思片刻后,钟叔河坚定地说:“我们中国人、中国的文化一定要走向世界。而且我们现在也已经走向世界了,中国已经在世界上有了影响。”

“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湖南人

湖南新华书店乐之书店。

睁眼看世界,走向世界,绕不开岳麓书院。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魏源等一干先贤大儒从这里走出。

对于湖南最近举办的“岳麓书会”,钟叔河连说:“蛮好,我支持这个事情”。

接着,对于书院、大学名字由来一一道来:岳麓书院在湖南是一个文化地标,四大书院之一。欧洲的一些大学,如牛津、剑桥也没有这么久。牛津(即用牛拉车即可涉水而过的渡口)、剑桥都是小地名。这些地名就和岳麓山一样,“小”。“小”也可以成为“大”。

他认为,纵观世界知名学府,牛津、剑桥这些小地名和岳麓山一样,随着学府的建设而声名远扬,可见校名不是覆盖面越大越好。岳麓书院由一个名山到一个学府,培养出了这么多人。这是我们的光荣。

“当然,湖南文化的发达,对比中原地方来讲起步是比较晚的,并不是很早就发达了”。钟叔河转而说道,四大书院基本在长江以南,这是为什么呢,那是随着南宋一起,文化南移,才开始发达起来。

在宋以前,湖南的名人并不多。全唐诗、全宋词里,作者有几个湖南人?最著名的就是唐代诗人李群玉(澧县人)、晚唐诗僧齐己(一说长沙人,一说益阳人——编者注),他们两个在唐诗里最多算三流诗人。

真正的讲,湖南出人是清朝中叶以后,尤其以曾国藩为代表。“在他们之前,湖南的著名人物就是周敦颐、王船山等,都比较晚了”。

当时的书院都不是主要的读书地方,有条件的人是到书院进修,并不完全在书院接受教育,这是一个活动中心。钟叔河如是评价。

从书院到人,自然就到了湖湘文化这个话题。

“我们的眼光不要只放到湖南”。谈及地域文化和湖湘文化,钟叔河认为,每个地域有每个地域的文化史、风土人情和性格特点。

北方人干脆豪爽,却比较粗糙;南方人比较细致,却少了一份豪迈,甚至在更小的区域内——一个省,这种差异仍然存在。这就是民族性的不同。

为了分析“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性格”,钟叔河以邵阳人举例说明。

邵阳人被称为“宝古佬”。他认为,邵阳人的性格,朴实,这是正面的词,负面的词就是保守;倔强,这是正面的词,负面的词就是顽固。

但是邵阳人保守并不等于不能走向世界,老挝有超过十万邵阳人经商就是佐证;而倔强或者说顽固则是“霸蛮”,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信念,用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正是由于这种特性,使得湖南人区别于其他地域上孕育的人民,“你去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他自然就知道你是湖南人。”钟叔河说道。

“打落牙齿和血吞”——如果一定要概括湖南人的精神,钟叔河认为这句话再合适不过,来得直接,比较有个性。带有浓厚的湖南特色。

植根于“修养与文化内涵”的趣味

有人说,钟叔河身上具有一种野味、趣味,那么这种气质从何而来?

钟叔河认为,趣味的来源首先是读书。趣味是一种修养,当文化达到一定层次和高度后,会在相同习性、生活习惯的圈子里表现出来。

但是光读书、光积累文化也不行,趣味涉及的是一种文化的、内在的涵养。此外,这也存在“天赋的区别”,即出身、朋友圈层、地方性等等。

他例举了地方性这个问题。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是以农为主,在社会生活上,中国很重视宗族家族、血缘关系,这是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不同的地方。

中国人敬神,主要是敬自己的祖先、天地日月,崇拜大自然和祖先。中国还重视同乡关系,这是宗法社会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里称之为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懂得这一点才能懂得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源远流长。

我们这个国家文化很悠久,我们自己要珍视。钟叔河反复说道。

对于中国的农业技术,钟叔河也是赞不绝口。“中国的农业技术恐怕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如中国培养出的水稻的品种”。中国的面积虽然和欧洲差不多大,但是能够利用的土地面积比它少得多。我们自然条件并不好,但是我们养活了这么多人。我们中国的农业水平在工业革命以前应该是世界领先的,否则养不活这么多人口。再一个,我们的中医中药应该在全世界各个民族的医学里面也是领先的,否则我们不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种族,十几亿人口。这些医术现在也还没有过时,像青蒿素早在汉朝的医书里就记载了能够治疟疾,现在是进一步提纯而不是发现。

“一个国家、民族,恐怕不应该也不可能长期和别的国家、民族隔绝开来,不能够自绝于这个世界。”秉持着这样一种观念,91岁的钟叔河依然在阅读、写作、思考,他在阅读中一步一步“走向世界”,也在写作中一步一步引导更多人“走向世界”。

念楼里,面对晚生后辈的上门讨教,钟叔河总是热忱接待。采访间隙,有电话铃响,福州来的电话,钟老先生交代,明天这个时候聊。我们采访结束后,他数次叮嘱:常来玩啊。

人总得该热忱地活着。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4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