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亲情的学生日记怎么写?要从哪些方面去写,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写亲情的学生日记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首先叙述关于今天日记中想要记录的所见所闻(包括记录的对象、时间、地点),然后就想要记录的印象深刻的事物进行详细描述(包括但不限于事情、人物、物品等)。最后总结今天的新收获或者新的感悟。
写亲情的学生日记范文1
一杯茶水,一张贺卡,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高兴,每当看到那张满分试卷和漂亮的新衣,心中有些触动,那谢意油然而生,那是因为……
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生活中,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远方。
那天,我和妈妈在家看电视,电视上突然一件美丽的连衣裙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看上第一眼都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它。这时候,我拉住妈妈的衣脚说:“妈妈,你也给我买一件好像电视上那位女孩穿的连衣裙好吗?”这时妈妈没有作声,“妈妈就这一次,这是最后一次,好吗?”妈妈不声不响地拿出一张已过时的照片给我看,上面是妈妈19岁时的一张留影,她衣着破烂的衣服,裤子一块补丁压一块补丁的,还没有我现在穿的好。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看一看你现在有多少衣服,你还要买,能够穿得了吗?我也知道把自己的女儿打扮得漂亮些,但是也不能够这样浪费呀!”妈妈一些深刻的教育的话让我心中有些不自在,我对我妈妈说:“妈妈,我不要新衣服了,因为我明白了什么叫勤俭节约!”
在生活中妈妈是我人生中的老师,爸爸是我的向导。我又想起了那首歌中的歌词: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我驶向金色的彼岸。
记得那一次,考试快要到了,以前爸爸每天都为我补课,可是考试的前几天爸爸去出差了,在这漫长的几天里,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爸爸突然来了一封信,上面写着13个大字:女儿,爸爸相信你,你一定能行了,晚上,我捧着那封信,眼里不由地流下了泪水,那泪水是感谢的泪,那泪是感动的泪,那泪是兴奋的泪,那泪更是感到自己幸福的泪。最后,我以平均95分的好成绩一举夺魁。我想:“我的好成绩也有爸爸一份功劳呀!”
妈妈,您让我学会了在学校里没有学到道理;爸爸那无私的爱更令我感动,这就是至高无尚的亲情。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了胜利的彼岸!
写亲情的学生日记范文2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我们期盼已久的春节。在这个热闹的春节里少不了贴春联,放烟花……当然,耿少不了和分散已久的家人团聚。
过年的前一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上海和分散了一个学期的外公外婆团聚。途中,我很是兴奋,终于可以和我日思夜想的外公外婆团聚了!到家了,我一把抱住外公外婆,在他们的怀里,我真的感觉好幸福!
转眼间,就到了春节的夜晚。该吃年夜饭了,我和弟弟冲向饭桌,我的肚子早就开始敲鼓了,对着一桌的美食更是让我垂延三尺。我俩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挑起筷子就吃。外公外婆看见了不但没有指责,还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外公忙帮我剥虾,外婆在一旁问我好吃吗,当外公把剥好的虾放在我碗里时我看到外公的手瘦的皮包骨头,苍老的手上长出了许多老茧;女人的手本应该十分纤细,可我外婆的手却十分粗糙……我的心冷不丁凉了。
吃完年夜饭,就要进行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放烟花。我兴高采烈的拿着烟花出门,外公拿出打火机给我点燃手中的仙女棒,根据我的经验,打火机开久了,即使手没碰到火也会感到一阵火辣辣的疼,但我外公的手丝毫没有躲闪的意思,直到彻底点燃才松开手中的打火机……仙女棒火花的颜色在不停地变化着,我的心情也在变化着,在仙女棒洒下的火花李宁接着我复杂的情绪……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听着外面的烟花爆竹声,我的心美滋滋的。
终于到了发红包的时候,外公外婆发给我和弟弟每人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拆开,一看里面的数目,我的心酸了,这要外公外婆赚多久才能赚到呀?在外公外婆这个年纪早该拿着老保享清福了,但他们还在外面终日奔波,为的是谁?不就是我们吗?
在蛇年的春节里,我更深的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现在我们虽然没能力赚钱给大人用,我们能尽里的就是好好学习!空气里洋溢着爱的味道,每当想起家人,我的心就变得温暖……
写亲情的学生日记范文3
亲情,宛如调味盘,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它或平淡或炫丽,或伟大或卑微,或严厉或温柔。我要珍惜我所拥有亲情。
记得5年前一天,我患病在南京住院。在南京与丹阳之间穿梭好几次爸爸,坐在我病床边,遍布血丝眼睛焦虑地望着窗外,窗外是阴沉沉天,偶尔一阵风吹过,吹树枝瑟瑟抖动,但仍紧紧儿攥住树叶不放,树上小鸟被惊飞到天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犹如一群老太太叨唠不停,喋喋不休令人心烦。爸爸依在靠椅上,不再看窗外,双目微闭,时不时举起手来,放在鼻子两旁睛明穴上,用力揉捏,并用手指用力按压太阳穴,看得出,他是极度疲倦,但是还是强忍睡意,时不时地张开眼睛看看我吊瓶,又再三叮嘱我,注意盐水有没有挂好,人是否舒服点了。
看着身旁爸爸,我眼睛湿润了。脑海里又闪现出他平时匆匆身影,晚上他工作得很晚,总是最后一个到家,早上也一早就起床,匆匆扒上几口饭就提上包驾车直奔厂里,开始一天忙碌工作。爸爸工作如此之忙碌,他也总会抽点时间出来,和我一起运动、交流、谈心、辅导我学习,给我快乐童年。
在爸爸陪我这段时间里,家里又添了其它事情,怀了弟弟妈妈,在来南京看我路上,因为疲劳和颠簸,小弟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来到这个新世界。于是妈妈匆匆来看了我几分钟,又不得不折返丹阳,住进丹阳人民医院待产。这可更是急坏了爸爸,两边都十分紧急,又都必须要他签字!从爸爸眼神里面我看出了他焦虑以及对我柔情,我在爸爸轻声鼓励和目送下进入了手术室。两个小时,对常人来说是个短暂时间。但是对爸爸来说无疑是个漫长岁月………手术很成功,爸爸也进入手术室在等我从******中醒来。我醒来第一眼由朦胧变成清晰是爸爸那个舒心笑脸!他笑了,笑很舒心,同时告诉我另外一个好消息,弟弟顺利降生了,一切都很顺利!爸爸笑很开心,眼角流露出是自豪和柔情,他是一位成功父亲,这就是亲情,是父爱最好诠释!
我要珍惜所拥有亲情,让它在我心中留下最美好回忆。
写亲情的学生日记范文4
当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亲情测试”时,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什么就是亲情测试,有的说难道就是一台亲情测试的机器;还有的猜亲情测试会测什么?
这时,老师说;“你们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自己最爱的五个人。”老师的话刚刚说完,我就毫不犹豫地在纸上写“妈妈、爸爸、外公、外婆、哥哥”这十个汉字。
没想到,老师说:“划去一个人。”
我沉思了片刻,爸爸妈妈不行,外公外婆也不行,只剩下哥哥,哥哥有些时候说我还骂我,就划掉他把。可就是在我划掉的那一刻,突然想起了他每天教我学习,有好吃的都给我。我仿佛看到他在骂我“平时我对你这么好,都白费了。”
“再划去一个人。”老师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样,吓得同学们目瞪口呆。
我犹豫着:“妈妈?不行,她每天忙上忙下的,多辛苦;爸爸?不行,他挣钱多累呀;外公外婆,也不行。”外公……好把,划掉外公后,我心里很不就是滋味,想起了外公和蔼可亲的面容和哄我睡觉的样子。外公从纸上消失了,他离我好远好远……
“再划去一个人。”老师大声说。
我心如刀绞,看到一个个人从我眼前消失,我不想再划了,可就是师令如山啊。爸爸有些时候爱喝酒,柯妈妈叫爸爸别喝酒,爸爸就不喝酒。就是妈妈把我带到世界上的。外婆有些时候爱发脾气,好吧,就划掉外婆。在划掉她时,我的手开始颤抖了。我缓慢着移动着细细的笔尖,犹如一把小刀刻在我的心上。
什么?要划掉最后两个人?我的'心碎了,仿佛来到了死亡的边缘。我的眼眶里滴下了豆大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N往下流。窗外的风呼呼地吹着,树叶也沙沙作响,教室的空气好像凝固了。
“游戏结束。”老师说。
听到这四个字,我才知道刚刚在玩游戏。
这真就是一次残忍的测试,却让我明白了要珍惜身边的每个亲人。
写亲情的学生日记范文5
亲情是水,我们是树,有了它,我们才能成长;亲情是墨,我们是笔,有了它,我们才能抒写生命。我们需要亲情,我们的成长也需要亲情。
都怪妈妈,如果不是她,我就不会这么急了。我一边手忙脚乱地穿衣服,一边埋怨。穿好衣服,急忙洗脸。刷牙,背上书包,急忙向学校跑去。现在是冬天,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刮得脸生疼。好在家离学校不远,一会儿就到了。
我气呼呼地坐在座位上,刚好上课了,老师走了进来说:“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多媒体教室看电视,是关于玉树灾区的。”老师刚一说完,我们就到多媒体教室坐了下来,电视开始放了:在得知地震所产生的泥石流快来时,丈夫用身子将门掩住,让他的妻子和未满月的孩子躲到安全的地方,过了一会儿,从山上奔腾下来的泥石流将丈夫卷走了,而丈夫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不是哀号,而是对妻子的叮咛:“你要好好地保重。”看到这里,老师说:“这就是亲情,亲情能战胜一切的障碍,包括死亡。”听了老师的话,我心想道:我才不信呢!什么亲情能战胜一切,这都是骗人。这是班主任走了进来,要我们交水费,我这时慌了神:糟了,没带。我只好想老师请假。
我向家跑去,不经意间看到单元楼有一扇窗户是亮的,在仔细一看,正是我家的。那扇窗户在整栋漆黑的大楼中显得很亮,很突兀,就像天上只有一颗星星在独自闪烁。我心想道:不会是家里进了贼吧!我加快脚步向家里跑去。
跑到家,只听到厨房里传来阵阵水声,我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想把进我家偷东西的贼抓得现形。没想到却“抓”到了大清早和我吵架的妈妈,妈妈站在水池旁,用冷水认真地洗我最爱吃的菠菜,忽然有一绺头发从耳边“溜”了下来,妈妈用手将头发盘了盘,又继续洗菠菜,顿时我泪眼模糊起来,因为我看到了妈妈那双被浸得发红的手,那双教我写字的手,那双在夜里帮我盖了无数次被子的手。我心里忽然明白:亲情在我们的成长中无处不在,是它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的成长需要亲情,要好好珍惜它,珍惜它,回报它,让它能继续陪伴着我们,陪伴着我们成长。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当代散文|我的父亲母亲
文/于佃俊
风雨中的父亲
不知为什么,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我总想起一些童年的事,也许这就是年龄大的人爱回忆的缘故吧!而最近常有一个四十多年前的场景反复在我记忆的屏幕上回放:急风里、暴雨里,泥泞的乡间土路上,一个中年男子在扛着一辆半旧的加重“飞鸽”牌自行车在一步一个趔趄地走着,后面的两个孩子牵着他的衣襟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 …
那位中年男子,就是我的父亲,就是一生从教、桃李满天下的我的父亲,那就是从小到大养育着、培养着、疼着、爱着我的父亲。
记得大约是1976年夏日的周末。从十几里远的学校刚刚回家过礼拜的父亲,在我和哥哥的软磨硬泡下,终于答应用家里唯一的自行车带我们到五十华里外的县城看一场电影。长到八九岁还从未去过城里、从未进过电影院的我和大我两岁的哥哥欣喜若狂。消息公布后的当晚,我们像两只兴奋的小鸟唧唧喳喳到半夜,想象谈论着城里的繁华和精彩。
星期天一大早,我们每人泡了碗玉米面饼子后,父亲就驮着我们上路了。我坐在前边自行车大梁上,哥坐在后面的货架上,父亲就这样拖着他的两个宝贝儿子弓着腰执着地蹬着自行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行进着。坐在车上的我们,心里直着急车子太慢了,根本顾不上看一眼满脸沧桑、满身疲惫的父亲。
电影是在中午13时左右放映完的,片名大概是《卖花姑娘》。意犹未尽的我们缠着父亲带我们逛逛县城。看着阴沉沉的天,父亲抚着我们的头说:“今天不能玩了,咱得抓紧往回赶,别淋在路上。”随后,父亲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个烧饼。至今我记得很清楚,父亲就没有舍得在城里吃一点点午餐。当时我们可无暇顾及,我哥俩津津有味地吃着烧饼,坐上了车子,父子三人就匆匆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走出县城约十几里路的时候,天空一连响了几个雷,先是刮起了风,一会儿功夫,雨就下起来了。开始,雨点不大且稀疏,好一会才落下几滴。我和哥哥把看电影的兴奋转到对雨滴的嬉戏上,每当一滴雨点落到我的脸上、头上、身上,我们就欢快地叫着,而父亲只是半躬着腰,急急地蹬着车子。他急促的喘息呼出的热气,一次次喷在坐在前面的我的头上,那亲亲的、暖暖的、痒痒的感觉,令我感到说不出的舒服。
又走了几里路,天色更黑了,风更急了,雨也大起来了。天好像扯了个大口子,雨水哗哗地从天上倾泻下来。那时从家到城里的路还都是土路,不象现在村村通了柏油路。时间不长,路上的泥巴就沾满了自行车的轮子,没法骑了。父亲在雨中,脱下他那厚厚的外衣,递给哥哥,说:“儿子,你和弟弟头上搭上我的褂子,别让雨水淋激着,在后面一起跟着我走”。说完,父亲把自行车扛在右肩上,在前面一步一个趔趄地走着。风雨中,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父亲的身影,成为我和哥哥的主心骨。我们紧跟着父亲,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孩子,害怕吗?”又一个响雷之后,父亲问。
“不怕,有爸爸呢?”我和哥哥异口同声地回答。
就这样,在风雨中一大两小的身影艰难地向着家的方向走着、执着而坚定地走着、乐观而无畏地走着。
于风雨的模糊目光中,父亲的身影在我心中高大起来,父爱的亲情让我身上温暖起来。
从此以后的三十多年来,那风、那雨、那情、那景都铭刻在我心中。
于是,漫漫人生路上,我笑对困难、笑对坎坷、笑对挫折、笑对失败。铿锵的足音成为我跋涉征程的交响!
父亲坚定而高大的身影永远是引领儿女乐观人生、执着追求、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一座永恒闪烁的灯塔!
今年已经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虽然病卧床榻,已没有风雨兼程的英姿,没有刚强挺值的腰板,但仍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话语铿锵,家教有方,依然昂扬着后辈人富家强国向前、向上、向更加美好的希望和力量!
怀念母亲杨爱芝
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反复琢磨文章的题目:“忆母亲”、“怀念我的母亲”等等,觉得可能会有许多重复的题目,所以,很久也没下笔。我想我的母亲就像中国亿万母亲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她用她平凡一生的苦累和善良,著就了这一篇用很少人知道的“杨爱芝”名字为题目的文章。
1942年秋天,在燕南飞、菊花香诗意日子里,我的母亲诞生在鲁西北黄河故道的老杨庄(夏津县北城街道办西杨村)。
那时,中国还没有解放,读过书的外祖父给她挚爱的女儿起了一个温暖而有生机的名字:杨爱芝。现在我想,这也许是寄托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祝福和希望吧:杨树扎根沃土,挚爱肥沃土壤,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蕴含着家富国强、枝繁叶茂的心愿。
母亲在日子殷实的家里一天天长大,在新中国的旗帜下成了学堂里的幸福娃娃。完小(小学)毕业的母亲,那是也算得上是个文化人了。
成年后的母亲,外祖父母就张罗给她们的宝贝女儿找个称心的婆家。媒婆一个一个踏破门槛,十里八乡挑选好儿郎。
老杨庄西出四里远有个千人村庄---于家仓。有一个文化人家,一个贫穷小家,只有母子俩。儿子六七岁上,当老师的父亲因病去世。年轻的母亲和儿子相依为命,苦和泪点亮日月星辰的光,儿子上了聊城师专,接续父亲成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民教师。我的外祖父母和我的美丽母亲就选择了这一家---我正直善良、吃苦耐劳的奶奶和父亲。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母亲一进了家门,就撑起来里里外外一把手的重任。忠诚家国的父亲在外村教书,只有周六回家,周日下午就返回学堂。这一天半时间,也只能尽力多干些力气活。一家人,一位小脚颤颤巍巍的婆婆,一个不着家的丈夫,后来又陆续添了四个年幼调皮的孩子。想象不到,母亲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女子,心中澎湃着多远大的希望,身上有多少源源不断的力量。
母亲常对儿女们说:你爸爸是老师,你妈妈也是完小毕业生。我们家再穷,也要攻你们上学读书,文化就是我们这个穷苦家庭的希望,也是你们未来幸福的梦想。
那时候,下地干活实行工分制,小队会计负责记每个劳动者的工分,凭工分分配生活必须的油棉粮等,那是一家人生活的指望。我记得,母亲总是一听到生产队的钟声就赶紧下地。她抢着干男劳力的活,那个记全工分;她也一样干妇女的活,那个她干的很出色。
那时候,我们在家门口等着下地干活的母亲,看到许多人都回来了,总也不见她瘦弱的身影。终于等到她回来时,或者扛着看不见人的柴禾垛,或者背着绿草满满的竹筐。她最知道,家里等着柴禾生火做饭,猪羊鸡鸭等着用草喂养。
就这样,她一天天汗水闪光;就这样,她追逐自己的梦想;就这样,她坚信自己的方向;就这样,她从不报怨,日夜忙碌;就这样,她用不知疲倦的身躯、彻夜不灭的灯火、温暖宽厚的胸怀,蓄力着儿女成长、成熟、成人、成才的力量。她昏花的目光,照亮了一个完小毕业女生的诗意远方和老宅老屋老家向往的方向。
长路坎坷,人生跌宕。那是1989年春,四十七岁身强体壮的母亲,被县医院诊断脑子长了一个肿瘤。亲人们紧张急了、害怕急了,怎么办、怎么办啊?在县里上班的舅父,第一次为家庭私事找到领导汇报,交通不便,得急着去省城济南住院治疗啊!领导破例允许:情况紧急,可以用公家的车,把病人送往济南军区总医院,路上车油费用自己承担。
经历了近两个月的治疗,母亲的手术狠成功,但也留下了身体活动不便后遗症。回到家里,不服输的母亲,再一次相信了自己奋发图强。她忍着疼痛,咬着牙进行恢复训练。一天天过去了,慢慢的,她终于丢掉了拐杖,儿女们又听到了她呼唤回家吃饭的嘹亮嗓门。那时候,土地已经承包到户。干活,母亲更加摸黑恋晌。
在她和父亲的汗水里,我们家拆了老屋,建了宽敞的大瓦房,三个儿子娶进了三房媳妇,一家人的日子,天天充满生机,荡漾真情挚爱和美的芬芳。四个孩子中,培养了一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两个高中生,成就了三个党员干部、一个人民教师。而您和父亲却也已经满头白发苍苍,满脸风雨沧桑。
晚年里,儿女们每孝敬一点点东西,您总是说:勤俭持家,日子还长着呢。忙碌时孩子的电话问候,您总是说:我们挺好,忙你们的吧,注意身体啊。一句句叮咛,暖在心上;分分秒秒的牵挂,提醒儿女的责任担当。您和爸爸,对儿孙们的恩重情长,家风家教开启后代风雨兼程、勇往直前的更美风光。
母亲一生没享过福,但当她看到和美的一大家子人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她就感到十分幸福。母亲一生没出过远门,但当她知道儿女人走南闯北奋斗的收获,她就是看到了最美丽的风景。母亲一生没有过什么荣誉,但当她看到后辈们取得的一张张奖状、一枚枚勋章,她就在父老乡亲们面前绽放出灿烂的自豪和荣光。
母亲一天天年老体衰,但做儿女的多么期盼父母能够健康长寿啊!
然而,岁月无情,不该来的还是来了。2020年冬月初一那天,阳光惨淡,朔风呜咽,我那挚亲挚爱的七十九岁的母亲,在经历了急性脑梗导致卧床两年后,在满院哭声里撒手人寰。哭声里,您的音容笑貌还是傲雪凌霜的飒爽;哭声里,您的唠叨叮咛还是儿女做人做事的本份坚守。
母亲出殡的那一天,我蘸着泪水写下一首诗---《诗心哽咽,笔尖泣血铭祭文》,诗中写到:
仰天唤母 白云悠悠情思长
俯首喊娘 长河滚滚爱浪泣
我哭母亲 以母亲的血流我的泪
我哭母亲 以母亲的贤良传承家风贤良
我哭母亲 以母亲的生命延续我的征程
我哭母亲 以母亲遗留的家业光大家国大业
我哭母亲
一滴滴泪化作一朵朵祥云
伴着母亲英灵福运更远的远方
笔尖跪姿写下这篇以母亲讳名为题目的文章,就是想在心底深处栽下这个青松一样的名字,让母亲不屈不服的坚强、无怨无悔的担当、和睦邻里的善良、家国情怀的敞亮成为我们一代代后人追梦远方的永恒力量和漫漫征程的激情昂扬!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于佃俊 男,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夏津县文联作家委员会主任。先后获省青年作家2004年度作品一等奖,“淄博人家”杯全国文学大赛散文类一等奖,齐鲁晚报“孝行齐鲁,共建和谐”济钢杯有奖征文优秀奖;“海口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稿一等奖; 山东省委组织部“庆七一 迎盛会”作品征集诗歌类一等奖, 山东省总工会“颂伟大时代、为祖国喝彩”征文优秀奖等奖项。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电话:13853164811、18765312921、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