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围城读书心得

人气:143 ℃/2023-01-20 03:30:41

中学生围城读书心得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中学生围城读书心得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描写:1、首先可以描写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和遭遇;2、然后可以描写我从围城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3、最后可以描写围城这本书蕴含的道理。

中学生围城读书心得1

距离上次初读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了。回忆起当时,我大概总共花了四十三天才读完这本书,其间我有放下过很多次,自然也重新拿起过很多次。《围城》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不是书中所讲的爱情道理,而是钱老先生笔尖的灰色幽默,以及全书好似阴暗角落那潮湿不已的环境氛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一点不假,对于一本名著来讲,每个人读出来的感觉自然也是不同。比如,有过婚姻关系的人看过这本书之后,会感慨于其间对于婚姻关系的剖析是否到位;又比如,像我们这种二十左右的青年在面对所谓感情的选择时,或多或少每个人都有的胆怯和冲动。我其实不知道怎么去确切形容出这种感觉,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胆小鬼吧。比如方鸿渐在丈人的资助下出国留学,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得到毕业证。他因为心中的胆怯,害怕回乡之后脸面全无,倒落个把柄,便挖空心思在办假证的人那里买了个“德国克莱登大学”的*********。现在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得到那其实似有若无的尊敬,而昧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一些莫须有的事情。我从来都认可一句话:“一个谎言从出现开始,便就需要无数个谎言来圆了。”不知道那时候年轻的方鸿渐又是否会知道自己竟会用一生的幸福为代价来逃避这个谎言呢。

再者,我想到了方鸿渐乘船回国途中遇见的鲍小姐。那位鲍小姐可真是个尤物,用现在网络上的话来讲,就是那种“很会撩人”的女人。在船上的风情万种,热情又抗拒,自然是让男人欲罢不能的。鲍小姐代表肉体和诱惑,在方鸿渐自以为是的世界里,以为自己就可以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了,可是鲍小姐却匆匆道别,给他冷不丁地留下了一个决绝的背影。其实,这个时候,另一个女人也早已经出场,那便是苏文纨。方鸿渐*********的秘密在她眼里便是一眼就能看穿的事,可恰恰好,是她这样优秀的女性没有看懂的是:就算握住了一个人的把柄,就算自己优秀至极,该不会喜欢你的人,还是不会为你动情。而赵辛楣作为苏小姐的仰慕者,我也丝毫看不出他的真情。似乎,也就好像对一个感觉自己永远得不到的东西的贪恋,一旦有了白玫瑰,红的便也是墙上的蚊子血了。不过,有一点我是十分赞同苏小姐所说的:“长期的认识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日的气候罢,你没法将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个和暖的春日。”她和赵辛楣之间的朋友之情,永远不会再有什么别的变化了。有好感其实是一瞬间的事,日久生情的情其实很少是爱情,日久不能生的情便就像一池秋水了。后来,方鸿渐阴差阳错地遇见了唐小姐。在他眼里,唐小姐是完全不同于鲍小姐的火热,也不同于苏小姐的清高。唐小姐是可爱的,就像一团火点燃了方鸿渐心里爱情的*********。但是,他又害怕,害怕自己的付出会无疾而终。最终,因为他的胆怯,而让洞察事理的苏小姐从中作梗,让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在唐晓芙眼里的另一半,应该是空白的。她有权利占有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未免对男人来讲太不公平了。唐小姐未免也是少了思量,多了一丝冲动,但若不是她这么直白和敢爱敢恨,自然也少了方鸿渐的青睐。可是钱老先生又说了:“爱是曲折又伟大的情感,绝非那么轻易简单,假使这样就会爱上一个人,那么,爱情容易得使自己不相信,容易得使自己不心服了。”

有人说,男人是先暗恋过白莲花,亲吻过红玫瑰,最后选择了康乃馨。在三闾大学任教期间,方鸿渐认识了孙柔嘉,孙柔嘉其实给我印象并不很深刻,有的便是她在婚前婚后的变化。也许那句人们认为所谓写爱情与婚姻的金句“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却想出去”就是从这里发掘的吧。孙柔嘉在婚前的楚楚可怜、不谙世事,都在婚后变成了精明与算计。那流泪沾湿的枕头,是她的不甘和不安以及占有。从恋爱到确定关系到结婚,他们一切都进行的太快了,后来的后来,方鸿渐才渐渐看清了她的本性,其实我不怀疑方鸿渐真的喜欢过孙柔嘉,因为孙柔嘉最后的扔梳子,一定是伤了他的心。可惜,方鸿渐根本没来得及审视自己,没来得及懂得什么叫soulmate的意思。伴侣,在我心中,不应该只是会过日子的。以及精神的平等和契合。我不了解婚姻,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可我相信爱情。更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因为爱情而结合在一起的婚姻。也许钱老先生想说的是:要想一个人永远爱着你就千万不要与其结婚,结婚就如同身陷围城,娶到的总不是自己的意中人。

所以,“一些人总想看看这座山的后面是什么,然后翻过了这座山才发现后面不过又是一座山,而且那边似乎还没有这边好。”

而,“我们一生对最亲爱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还不到一分钟,此外,不过是年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

城里城外,各色行人匆匆。我们有理想,不知道理想会不会归于现实。钱老先生把几十年归于方鸿渐的几年里,就好像一个人的灵魂死在了三四十岁的时候一样。这样的灰色幽默,其实我是暂时不怎么懂的。就好像我在城外,真的很想进城去看一看。而进城之后,我会不会又想出来了呢,又不可知了。人真的是很孤独的动物,会虚伪得说不出完全的真话,会为了生活而隐忍委屈只为不丢了脸面,会为了陪伴而仓促地以为自己爱上了一个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方鸿渐,每个人心里也会有一个苏文纨,每一个人心里都住了个唐晓芙,每个人也有着孙柔嘉,这就是人性。虚伪胆怯,嫉妒强势,直白任性,精明算计。每一样都逃不过钱老先生的眼睛,太深刻了。

欲望,对于我们而言也许真的太虚妄了,有时候你的得到就是另一种失去。这样无止境地追逐,我们总该是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也许我们看透的越多,会变得更脆弱。沙盘里的城,置身其中自然难以进进出出,但若是抬起头俯瞰全局,自然就更容易找到那所谓的路了。

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的欲望究竟是什么,你看不透,自然会害怕。看清看清自己的心吧。

一切都很好,星星的陨落也会有光,第二天还会有太阳的升起。一切都很好,此起彼落太正常,一切都有着希望。

我一直都很想再看一遍,因为每读一遍,我相信都能有着不一样的感触。

可我又想再等久一点。

中学生围城读书心得2

很早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但是,很可惜,总是没有机会拜读这句话的出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前些日子,终于鼓足了勇气,翻开了这本心仪已久的著作。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两大映象。首先就是书中处处可见的比喻,在者就是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正是这两点,让我对此书着迷不已。先来说说此文中到处可见的比喻吧。这可是我对这书着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真是不知道钱钟书先生脑中还有多多少少这种巧妙的比喻。他总是可以把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而且是那么的贴切。用好水果比喻女孩子的脸,用政治家的大话比喻女人的大眼睛,用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比喻那张*********,新鲜!也正是这些不失时候的恰当比喻才给了书中这个本为尔虞我诈充斥着的世界一丝光点。这些比喻中有许多的典故,也许只有向钱钟书先生这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文人,才能把典故用的那么得心应手,用的那么生动幽默吧?!这人物当然是一本好书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围城》中涉及的人物可谓是“种类繁多”啊,简直是五花八门,什么教授、司机、银行经理、******、助教等等等等。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满口道德,却又满腹封建半旧遗老的李梅亭;虚伪庸俗,在情场上耍尽手段让众多男子拜倒于她石榴裙下的苏文纨;俗不可奈的胖子“大诗人”曹元朗……正是这各色人物,真实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空虚和精神上的病态。但在这众多的配角中,主角的个性是最鲜明突出的。此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可是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映象,似乎他的每一次出场都会给我一种新的认识。

读过此书的人都知道,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为人不求上进,游戏人生,最要不得的就是此人极度虚伪。买了*********,却从来不向别人炫耀;明明不愿和苏小姐白头偕老,却又扭扭捏捏,屡次给苏小姐希望。似乎每一次的谎言,他都会因为自己良心的谴责而为自己量身订作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而且他总是能够那么成功的将自己骗过来。说谎就是说谎,但又偏偏和良心扯上了关系,真是有点不伦不类的。要不索性就是不要讲良心了,干脆就把那些不光明的事给发扬光大了吧,免的自己弄的两边都着不到边。

但也许这就是他玩世态度的表现吧,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被一圈一圈的“围”起来。但是,在这种种的缺点之中,他还是有那么一些可称道的正直。尽管他是出国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但他对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带来的破害也是直言不讳的。在阴差阳错的演讲之中,他强烈批判了外国侵略者向中国引入的******和梅毒,说这是最不合理的,这样一来,显的他还有那么点让人赞同的地方。

总之,这写让人不满却又不缺一丝可爱的人物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序言中写到的:在这本书里,我想写中国社会的某一部分,某一些人,写这些人,我也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两足无毛动物的基本根性。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正在此吧,这书中的主人公不光是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缩影,也是现在,甚至是将来,社会中某些知识分子的预见。而书中的社会也正是不论什么年代的人都不愿正视的社会。

中学生围城读书心得3

《围城》表达的是一种文化困境、一种时代的困境,这座没有围墙的“城”,围住了多少人的心。小说的主人方鸿渐就生活在这个围城当中。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态度构成了他的“围城”,似乎影响了他的一生。

读《围城》好像是读上个世纪的故事,体验这个时代的无奈。他的假学位在小说一开始似乎就埋下了命运的.伏笔,他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围城》让我们看到了以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无聊与无奈,方鸿渐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参与到了这场游戏当中,他的人生充满了无奈、算计,一些让我们愤愤不平的无聊。而他本人的被动、无能、意志不坚定、经不住诱惑,注定了他的失败,他的无奈。纵然时代的力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掌控着他的人生,方鸿渐自己的性格特点才是他真正失败的原因。

有人说只有两种人才能真正立足。—种是真正大写的人,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人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把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府,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方鸿渐既不属于前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或独特的才能或者模范的举止,也不具有后者的特质,不能良心尽失地使用旁门左道骗人骗己不择手段。于是,方鸿渐成了那个时代不伦不类的人,注定生活在围城当中。

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一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接受的真实的处事方式。

中学生围城读书心得4

对《围城》慕名已久,在这个暑假中读完了钱钟书的《围城》。

《围城》是钱先生1946年的作品,如今已过去了六十多年,然而在我阅读的过程中却未感到晦涩和隔阂,相反却产生了很多的共鸣。主人公及其他人物的对话,或调侃或咒骂,与当下现实生活仍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因此初看此书,通过诙谐的语言,我发现了很多的乐趣。

这本小说共五章,情节并不复杂,取代离奇故事的是功力深厚的语言以及形象鲜明独特的人物。作者文笔从不落入俗套,无论是引用或是比喻,都可谓匠心独具、妙语连珠。他的语言并非深奥晦涩,相反,常常通俗浅显,然而读过后往往要再次品味,方能令人拍案叫绝,仔细回味,实在精妙绝伦。作者用心深刻,书中处处可见。

开篇方鸿渐留学回国,在回国的船上"遭遇"了苏文纨,被视为爱慕者,然而却是落花有情流水无意,犹犹豫豫中被赵辛楣当成头号情敌,展开一番口舌之争,在情感事业双失败后,受赵辛楣的举荐,前往三闾大学,又被看似柔弱单纯的孙柔嘉"千方百计"变为丈夫,被辞退后回乡与妻子争吵不断,受到双方家庭的排挤并最终导致离家出走,不欢而散。这样一看,主人公方鸿渐在故事的发展中始终是被动的,本性善良正直,却又懦弱寡断,不甘心受旧社会礼教拘束,却仍要买文凭遮羞;面对包办婚姻的长辈、苏文纨、唐晓芙以及三闾大学,总选择逃避而不敢争取。他始终受周围人左右,常为自己看穿别人心思而自鸣得意,却最终落入孙小姐的`"圈套"中。小说中,主人公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而这也成为了他的围城。

即使如此,他也算是小说中,除却遥不可及的唐小姐外最正面的人物了,面对迂腐的父辈、伪君子李梅亭、招摇撞骗的韩学愈、猥琐小人陆子潇等种种人物,仅有的智慧和志向也被消耗殆尽,陷入丑恶人性的"围城"中,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自拔。在我看来,这个新旧文化交融的社会,这个令人们迷惘混乱的时代才是的围城,圈住了所有的人,无论善与恶,都可能成为牺牲品。

在读《围城》的过程中,有笑有骂,然而看完后便只有感慨。书中的各种人不断地在欺骗别人,逃避自我,一方面奋力要逃出围城,一方面又在自己建造城墙。作者的幽默一经品味便令人感到酸楚,不仅为书中人而无奈,更为在其中发现了自己或是周围人的影子,如面对挫折的自我欺骗式的安慰,或是如今购买假学历的等等事件,无不是围城的缩影。看来,想冲出围城,我们还要努力。

中学生围城读书心得5

说句实话,看完《围城》后心里空荡荡的,还想有什么东西切实存在过,现在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空白。我努力去寻找那些空白处透明脚印的主人,可是怎么也没有结果。我并不是读每一本名著都这样,只知道在合上《围城》的那一刹那,内心充满了读完后的成就感和怅然若失的寂寞。

在读《围城》时,我总是觉得我和方鸿渐很像,明明只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却时刻受到时代和社会的束缚;明明不想伤害周围的人,却在无形中伤害了每一个;明明在时代背景下只想混混日子却有时还存在一点点的正义感和良知。常常因为做错事想要忏悔和道歉,却在后来默默骗自己,事情过去了就算了。唐小姐是小说中没有染上被嘲讽调侃意味的人物,他们之间的感情不掺杂任何的世俗的东西,可以说是给人新鲜纯真的感觉,好像让人们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原以为他们可以经历种种挫折然后在一起,但是没有想到他们竟然如此轻松的就放弃了对方,就好像我也不能坚持我的所爱一样,很难将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到底,最后被别人说成半途而废的人。

我很喜欢钱钟书的语言,从不吊书袋子,没有半点浮夸风。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出最贴近我们内心的东西,用最温柔的话语批判周围的人和社会上的事,有可能他经历的比我们多,所以想到的比我们深刻。方鸿渐的一生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有些东西是注定的,有些东西是我们错过的,肯能我们最后得到的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太多太多的人,而大部分都是过客,我们想留都留不住。就像是船只,别人在我们的`港口停留过,我们也在别人的港口停留过,可是这只是时间长多的问题,船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港口,我们终将离去,驶向远方,虽然没有人知道终点是什么,但我还是前进了。

有可能你会认为我这样看待方和唐的爱情太过于庸俗、肤浅和幼稚,可能有些人说作者就是要营造出这样的气氛,让人们感觉得不到的才是的。但是我真的希望他们在一起,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好永远只属于片刻,而围绕我们周围更多的却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也许会有人说这就是生活,但是我觉得这话只是一个世俗的人长期被生活压迫所发出的叹息。至于,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留不住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围城读书心得1000字

读完《围城》,我明白的三个道理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这是一部读来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它妙趣横生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人生的黑暗面。因此,它是一部看似以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悲剧的书。钱锺书写下这个故事,也留下了很多道理让我们思考。

应酬交际的生活对健康的爱情、理想都无益,本身就是一个有待冲破的“围城”!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纵观全书,书中人的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明,满肚子不老实、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鸿渐当做情敌、枉费了心思的赵辛楣,甚至还有生得漂亮、头脑乖巧的唐晓芙等等,这些人在宴饮会客的时候,都是轻浮的、逢场作戏的。

这样的应酬交际,看似风光无限,底子里的落寞和空虚,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但现代人总有种种原因,要去面对很多推脱不掉的应酬,这时候看《围城》,会对人性有更多的思考。

钱锺书说:1.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围城》

2、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 ——《围城》

3、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 ——《围城》

4.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围城》

5.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围城》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

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让人见识了钱锺书眼中的大学有多混乱。上自校长、训导长,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在人事纠纷中露出了最丑恶的样子。职场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同事之间的谣诼诽谤……好像,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历的。

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的势利小人……

这些人,你是否在大学里看到过?

钱锺书说:1.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 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港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处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围城》

2.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围城》

3.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张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愚笨寡陋都掩盖起来。 ——《围城》

4.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围城》

但凡真实的人,都是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

看完小说的人会觉得,在整部小说里,只有一个唐晓芙,是纯洁而可爱的。这是因为她对方鸿渐来说,还是虚无缥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个幻象。而但凡有真实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

人与人之间交往也是,交往的浅层的时候,会觉得每个人都很好很优秀。但深入了解每个人,会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迷宫,深不可测。

钱锺书说:1.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围城》

2.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围城》

3.上帝会懊悔没在人身上添一条能摇的狗尾巴,因此减低了不知多少表情的效果。——《围城》

4.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淨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围城》

《围城》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这部被赞誉为“新《儒林外史》”,这部“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的讽世之作,使钱钟书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师,曾经尝试过,几乎随意翻开《围城》的某一页都可以找到精华语录,不信,您可以试一试——

1.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2.一个可爱的女人说你像她的未婚夫,等于表示假使她没订婚,你有资格得到她的爱。刻薄鬼也许要这样解释,她已经另有未婚夫了,你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跟她结婚的义务。

3.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花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

4.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5.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7.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

8.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9.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10.女人不肯花钱买书,大家都是知道的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