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海岛战士的一封信是怎样的?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写信是最好的交流感情、心得、见解的绝佳手段,人与人之间感情寄托的最好摇篮。给海岛战士的一封信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称谓,表达对海盗战士的敬意,然后就是正文主题内容,将想要说的话用文字表述清楚就可以了,最后是结语,结语部分写上一句表达美好祝愿的话即可。
给海岛战士的一封信1
亲爱的海岛战士:
你好。现在岛上的情况怎么样?你们生活的还好吧?*********活累不累?我是来自大陆的孩子,学了一篇写你们的课文《彩色的翅膀》,那个小瓜的样子还记得吗?它的味道还记得吗?一定会记得,那是你们第一个收获。
我想,现在岛上肯定很热闹。到处有小昆虫在飞,秋天硕果累累,到处瓜果飘香。岛上洋溢着你们收获时的笑声。有你们的付出,我们的岛屿才会发展的这么好,少不了你们的努力,缺不了你们的细心,我对你们说声:谢谢。你们现在在岛上肯定很开心。因为你们把岛建的很漂亮很美好。
我们现在向你们献一崇高的敬意。之前你们岛上的生活很艰苦。好不容易结了很多小瓜,却被一场暴风雨给毁了。你们肯定很不开心吧?自己的努力白费了。但是你们发现还留了一个小瓜,你们很珍惜的对待它,它成熟了,你们比谁都高兴。你们看到它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拿了它,也舍不得吃,轻轻地咬。现在科技发达了,岛上的条件好多了。有的岛上还建起了飞机场。
你们的来努力我们心领了,祝你们生活越来越好。
祝
开开心心
快快乐乐
你的大陆朋友:__
给海岛战士的一封信2
亲爱的海岛战士:
你好!海岛战士,今天我冒昧的打扰了您们。
我不久前学了一篇文章,叫:《彩色的翅膀》。从文章中我知道你们建岛很辛苦,也知道你们有多么的艰苦了,还知道你们每一个人都那么爱国。
其实,我很喜欢海。很喜欢在海上兜风,我盼望着去一个属于自己的岛。我听别人说,以前你们很辛苦,经常带一些种子种在这个岛上,但有一次,你们种西瓜种子,费了好大的劲,种出来一些小瓜,但因为狂风暴雨,打掉了所有的瓜,只剩下一个瓜了,你们像呵护婴儿一样的去呵护这个小瓜。最后你们吃瓜的时候,细细品味。你们多么的艰苦啊!
我听老师说,你们现在条件好了些,是吗?我不是那么很清楚,你们每天都在干什么呀?是建设吗?还作文是种些蔬菜?我倒是觉得你们在建设吧,我还听说,有的小岛可以降落飞机。你们那所小岛可以吗?我很想去你们建的小岛,玩几天。可惜,我是个学生,还要每天学习。你们每天,都吃些什么?吃得饱吗?等我长大了,就去你们那里看看。
我是一个很喜欢问问题的小姑娘。我很想知道你们晚上都在那里睡觉?我还想知道,您们会不会和我一样很想回家?我是很想回家的,因为我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我还想知道,你们每天吃的是什么呀?好吃吗?好吃的话,我会很想吃吃看的。如果你们有时间的话就来,我的故乡看看吧!我的故乡有很多的吃的、喝的包你们吃的好好的。
我们就聊到这里吧!拜拜喽!
祝
身体建康,万事如意!
闫__
给海岛战士的一封信3
敬爱的海岛战士叔叔:
你们好!
是你们们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美丽的家园,是你们的努力把我们海岛建设的漂漂亮亮,是你们让我们中国人骄傲,是你们让我们抬起了头。
你们就是我们可爱又可亲的海岛战士,你们把我们在平常生活中的'东西移植到我们的海岛上,海岛虽然困难重重,但你们不怕困难,把各种植物都移植在我们美丽的海岛上,你们在海岛上种很多植物和蔬菜,虽然没有成功,但你们依然没有放弃,在努力的把我们平常生活中能办到的事情也一样的做到美丽的海岛上。
从这篇课文中我了解到海岛的条件非常艰苦,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但你们不怕这些恶劣的天气,在这个海岛上快乐的生活着,你们没有任何怨言,默默无闻的在建设着我们祖国的领土,把海岛当成了你们自己的家,你们在海岛上开垦土地、培育植物、把自己从家乡里带来的各种蔬菜、水果、植物连同自己爱岛的情意一起种了下去。你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海岛建设的更加美丽,你们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可以想象,你们为海岛付出了多少汗水,你们为的只有一个——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
你们建设海岛、热爱海岛、扎根海岛的品质丝毫没有动摇,你们意志坚定,不说苦、不说难。努力的建设我们祖国的领土,学了《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后,我便知道,我们要多帮助别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就像季羡林老爷爷的文章里写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我们为别人付出了,别人就会回报我们,在次,我想说一句,:“海岛战士叔叔们,你们辛苦了!”
学了这篇课文后,真是让我收获了很多,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你们爱国的情怀,也让我知道了,一定要为大家服务,记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如果想要取得成功或者成就,就一定要付出、一定要努力,只有我们付出了,我们才会有回报,才会有收获。你们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学习你们不放弃,遇到困难一定要努力,要把困难克服,一定要积极为大家服务,太谢谢你们了,最后,还要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祝你们: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宋__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走进“中元山英雄连”——一封写给未来的信
陆军某海防旅“中元山英雄连”官兵重装拉练。 李骏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这个时间节点,对陆军某海防旅“中元山英雄连”官兵来说,触碰到了他们内心最敏感的神经。
69年前,朝鲜半岛,中元山。硝烟弥漫的壕沟里,一群志愿军将士怀着最诚挚的心情,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写下一封信。
然而,这封信随着那些在阻击战中牺牲的英雄,湮灭于1951年的炮火中……
信中究竟写了什么?这在今天连队官兵们心中,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写信的故事,记录于军旅作家张永枚所著的纪实作品《美军败于我手》,具体细节已无处可考。但是,每当想到前辈们满怀激情提笔写信的情景,连队官兵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1952年元旦,重新整编的“中元山英雄连”官兵又写了一封信。这封发表在《人民战士报》上的信,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我们决不骄傲,我们要再接再厉准备更多地歼灭敌人,为祖国争取更大的荣誉……”
今天,“中元山英雄连”官兵也想写一封信,写给69年前牺牲的战友,也写给自己的未来。
遇见一名老兵
“爸,你看!这是不是你的老连队?”许力在国庆70周年阅兵的新闻报道中看到“中元山英雄连”的名字,赶紧把父亲叫了过来。
许力从网上找到战旗方队的视频,调慢速度,放到最大,一遍又一遍给父亲播放。
看着熟悉的战旗,八旬老兵许辅志潸然泪下。
当年,跟着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许辅志才18岁。那段炮火连天的日子,成了他一生中无法忘却的记忆。
“那16天我们打得很艰苦……”回忆起那段经历,许辅志的声音沙哑了。
1951年2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5连接到任务,在中元山阻击敌军。
白天,许辅志和战友们藏在洞中,躲避敌军飞机、火炮轮番轰炸。等轰炸平息,他们便立刻从洞中冒出来,阻击敌军。
“好几次,我差点就‘光荣’了。”许辅志和战友们不怕死,不讲“死”,只说“光荣”。在他们看来,为国捐躯是一件光荣的事。
当时,连队组织了一支“打坦克突击队”。明知道这支队伍“十有九不回”,官兵还是争相报名。为鼓舞士气,许辅志和其他战友一起编了首歌。
时隔69年,许辅志再次唱起那支歌,依旧那样坚定、有力、高昂。只是唱到最后,这位老兵哽咽了——
“我们是突击队,战斗里头逞英雄。号令一响就冲上前,美国鬼子往哪儿跑……”
而今,记忆里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许多都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沉默寡言的大个子机枪手纪成洲,大胆机智,消灭了30多个敌人。不料,一发炮弹击中掩体,他壮烈牺牲。已经被炸得血肉模糊的纪成洲,手指还紧紧扣在扳机上,至死也没有松开。
六班班长娄殿贵,在排长牺牲后,带着六、七名战友阻击敌人半个连。被弹片击中后,他坚持留在战场上,一次次打退敌人冲锋,直到弹片再次击中他的头部……
卫生员康汉亭放下药箱,拿起牺牲战友的枪,接过指挥重任,打到山头只剩下4个人还坚持战斗。
昔日英雄的雕塑,如今伫立在陆军某海防旅“中元山英雄连”连史馆门口。他们就在这里,守望着连队的荣誉,守望着一代又一代官兵。
抗美援朝战场的炮火硝烟,在老兵许辅志88载人生中,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但是,“中元山英雄连”的印记,永远烙在了他的身上。
7月初,“中元山英雄连”现任指导员陈振宇在互联网上搜索连队历史。一篇“‘中元山英雄连’老兵许辅志:走进军营与官兵讲传统话初心”的新闻报道跳了出来。
陈振宇惊讶地发现,许辅志是中元山阻击战的幸存老兵,曾任连队指导员。
陈振宇辗转联系到了许老。听到是老连队现任指导员打来的电话,老人激动不已。
陈振宇曾无数次讲述和追寻连队的历史。他不承想,自己还能有机会与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前辈如此近距离接触。
对老指导员许辅志来说,这次相遇如同梦想照进现实——
现在的“中元山英雄连”,比当年他们信中期待的未来还要美好。如今的连队官兵,如朝鲜战场上那些战友一般,忠诚勇敢。
让许辅志欣慰的是,那个在枪林弹雨中保存下来,又在改革浪潮中发展至今的英雄连队,没有忘记他这个老兵。
谈话中,许辅志反复叮嘱一件事:把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传承下来。
追寻一支连队
战旗方队出现在阅兵直播画面中,一曲《钢铁洪流进行曲》滚滚而来。
画面中,“中元山英雄连”的战旗一闪而过。微博上,一名网友问:“‘中元山’在哪儿?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解放军?跟谁打的?”
这,也是今天许多年轻人的疑问。
这支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英雄连队,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仍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存在。
中元山阻击战后,这支部队似乎从人们视线里消失了。
离开朝鲜战场,他们去哪儿了?
沿着连史馆中挂着的地图追溯,这支部队的足迹渐渐清晰——
68年前,这支连队离开东北,移防到祖国大陆最南端,从此沿着海岸线扎下根来。
36年前,这支连队出现在广西边防战斗前线,再次打出“中元山英雄连”的威名。宛如惊鸿一瞥,打完仗后,这支连队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直到2016年,他们在“我们的长征在路上”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中亮相。
回望人民军队的历史,你会发现,每一支英雄部队都是如此:上战场,犹如神兵天降,杀出一片天地;战场归来,默默驻扎,守护一方人民。
第一次从别人口中听到“中元山英雄连”的情景,刚刚脱下军装的包文林至今历历在目。
新兵连时,包文林碰到兄弟连队一名老兵。老兵问他分到哪个连了?他回答,好像是二连。
老兵听了直咂嘴,脸上那表情包文林至今难忘——既羡慕又有些怜惜。种种复杂的心情混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副别扭的模样。
“那个‘中元山英雄连’啊!”老兵拍拍包文林的后背,“真惨,他们训练得特别苦,你这小身板儿怕是有的受喽。”
下连后的日子,和包文林想象中差不多,训练苦、标准高,但他很快适应了这样的节奏。身边的战友,训练起来一个比一个拼命。
上任连长曾杰,参加上级比武集训时感冒发烧,下了病床就上训练场。
中士彭庆彪是瞄准手专业“首席教练员”。大家都说,他操作火炮靠的是感觉。可打开彭庆彪的作业包,里面整齐摆放着填满训练数据的记录纸。
士兵蓝祝林创下连做253个俯卧撑的纪录,现在还保存在连史馆的荣誉簿上……
“中元山英雄连”这个荣誉称号,带给连队每一名官兵的有压力更有动力。因为是英雄连队的兵,他们必须比别的战友付出更多、更出色。
“刚开始,是被动接受来自班长的压力,后来,发自内心想为连队争荣誉。”包文林说。
2018年,连队晋升上士军衔的只有吕文昇一名士兵。因为与旅机关距离较远,连队决定单独为他举行晋衔仪式。
在《人民军队忠于党》的激昂旋律中,营长邹国钧为吕文昇换上上士肩章。
这一天,吕文昇第一次指挥全连官兵合唱连歌,第一次带领全连官兵参观连史馆。那是吕文昇前所未有的自豪时刻。
在指导员陈振宇看来,荣誉是一个双向给予的过程。只有让连队官兵切身感受到连队带给他们的荣誉感,他们才会主动为连队争得荣誉。
连长米双朕印象最深刻的一名士兵,是上士覃毅。
覃毅的妻子是一名教师。她第一次来队探亲时,恰好赶上连队养的母猪要下崽。那天晚上,驻地下着大雨。覃毅带着“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的妻子,拄着伞在猪圈守了整整一夜。
连队战友哭笑不得。这种“以连为家”的精神,深深触动着每一名官兵的心。
每个人都有为连队争取荣誉的义务,每个人都有共享连队荣誉的权利。这是“中元山英雄连”官兵的内心共鸣。
探寻一个答案
礼堂大屏幕上,正直播国庆70周年阅兵式。
包文林站在高处,端着相机扫过观众席。镜头里,每一名官兵都腰板挺直,安静得像一座座挺拔的雕塑。
突然,不知台下谁喊了一句:“我们的连旗!”
全连官兵一下子沸腾了。他们欢呼雀跃,就连一向稳重的老班长也激动得热泪盈眶。
包文林一激灵,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端着相机的手抖得不成样子,画面都走了形。
荣誉,属于他最引以为豪的连队!
对新兵毛东泽来说,他对连队的归属感,从自己被赋予编号的那一刻,便产生了。
编号6007,意味着毛东泽是连队获得“中元山英雄连”荣誉称号以来的第6007名兵。
短短一串数字,却像一根柔韧的线,牢牢把毛东泽与这支英雄连队绑在了一起。
入连仪式上,连长米双朕念出新兵们的名字和编号。当毛东泽回答“到”那一刻,他就已经属于这支连队。
毛东泽偶尔会想,如果给血战中元山的纪成洲、娄殿贵、康汉亭也赋予一个编号,那又会是什么情形?一串数字,让一段69年前的血性历史不再遥远。
连史馆里,年轻士兵毛东泽遇到了另一名“年轻士兵”。
玻璃橱窗下,一张皱巴巴的泛黄信笺,吸引了毛东泽的注意。
“亲爱的爸爸妈妈!当你们看到我这封信时,那证明我已为祖国和人民捐躯了。请你们不要难过和悲伤,应感到自豪。我牺牲是光荣的……”
写这封信的人,是连队一名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士。当年他写下这封信的时候,也和毛东泽一样是个毛头小子。
看着这封家信,毛东泽忍不住想象:上战场的前夜,那名年轻的士兵是怎样辗转反侧——
他的心里一定也紧张不安。如果牺牲了,父母该怎么办?最终,他内心深处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终究战胜了所有的忐忑与顾虑。就像当年那些在中元山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前辈一样,他最终冲上战场。
“如果有一天真要上战场,我能不能像前辈一样勇敢?”毛东泽在心里问自己。
在“中元山英雄连”的每一天,不似毛东泽当初想象的那样灿烂精彩,但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野外驻训的日子里,毛东泽遇到了许多“第一次”。
他住进石头垒成的工事里,和老兵、班长、连长挤在一起入睡。第一次,他如此深切地体会到“战友”这个词的意味——同吃同住,面对共同的“敌人”,瞄准同一个“目标”,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晨跑时,看着鲜红的太阳从海面升起。回到驻地,夕阳在身后悄然西沉。太阳就像一位无声的战友,陪着他们从早到晚。第一次,他见到了连长米双朕口中最美的风景。
沉甸甸的弹药压在手上,铁锈与硝烟的味道充塞鼻端。炮弹发射的一瞬间,震耳欲聋。第一次摸到实弹,那种激动的感觉,他终生难忘。
毛东泽和父母分享着他的军旅体会与快乐。当然,他还有很多“第一次”从未说出口。
他没说过,自己第一次受伤,是在训练场上。看着身旁带伤训练的战友,他那声“报告”也没能说出口。后来,他渐渐习惯了战胜从前那个自己。
在这支以“血战”而闻名的连队,官兵们的血性也更足一些。
当年的朝鲜战场上,老兵许辅志作为文化教员为许多战友代写过家书。
他们的信,写给父母,写给爱人。信中,饱含着昂扬的斗志,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信中,永远报喜不报忧。
下连后不久,毛东泽也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信。
信不长,只有300多字——
作为一名海防士兵,他希望能守好海岸线,保护好祖国和人民。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军人的使命从未改变。保家卫国,这是“中元山英雄连”每名官兵给出的答案。
当“中元山英雄连”战旗,迎风飘扬在长安街上,这是连队最光荣的时刻。
战车上,“中元山英雄连”擎旗手曾榕楠单手持旗,傲然挺立。激昂的鼓点回荡在天安门前,也敲打在他的心坎上。在他看来,令世人瞩目的不仅是这一面面战旗,更是战旗背后无数革命先辈的英魂。
上阅兵场之前,曾榕楠悄悄带上了连史馆中的一件“文物”——一本烈士证明。
这个巴掌大的小红本子,属于一名将热血洒在中元山的前辈。曾榕楠本想把它放在心口的位置,可受阅军装胸前没有兜,只能将它小心地放在裤子口袋里。
“前辈,跟我一起见证这重要的时刻吧!”曾榕楠想告诉所有为祖国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