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精神是什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胡杨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它坚韧不拔 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胡杨树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胡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胡杨是被子植物门、是落叶中型天然乔木,直径可达1.5米,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香。耐旱耐涝,生命顽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胡杨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高10-15米,稀灌木状。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胡杨精神大众化的时代价值及现实路径
申茜、张传辉
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新机遇,要将胡杨精神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先进思想、崇高品质和价值取向通俗化、大众化、实践化,使胡杨精神主动融入群众生活和实践中,逐渐成为大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行为自觉,成为改进作风、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胡杨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新疆和兵团的当代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时代需要的精神食粮。胡杨精神产生于人民大众积淀的优秀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用胡杨精神育人”,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因此不仅要在学校弘扬胡杨精神,还应在全社会掀起学习胡杨精神的热潮。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新机遇,要将胡杨精神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先进思想、崇高品质和价值取向通俗化、大众化、实践化,使胡杨精神主动融入群众生活和实践中,逐渐成为大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行为自觉,成为改进作风、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胡杨精神大众化的时代价值
胡杨精神大众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在国家战略安全方面、兵团建设方面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践行胡杨精神大众化有利于为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长治久安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
一是塑造教育。塑造教育,是指社会个体将胡杨精神大众化的时代内涵接受并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个体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和价值导向进行塑造和教育。首先,胡杨精神大众化有助于人民群众对胡杨精神的理解与认同。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弘扬胡杨精神大众化对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凝聚奋进力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有助于塑造意志坚定、担当干事的群众队伍。胡杨精神大众化能为党员干部、各族职工群众注入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强心剂”,有助于凝聚自强不息、革故鼎新、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胡杨精神大众化更是党员干部、各族职工群众团结奋进的“粘合剂”,有助于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
二是引领社会。胡杨精神是中国之治在新疆和兵团成功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力量的源泉之一。当下价值多元,利益幸福观和享乐幸福观盛行,引导大众树立崇高的价值观、道德观尤为迫切。以“不怕苦、不服输、不放弃、不忘本”引领社会风气,就是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引导和塑造,在社会成员的心理上,潜移默化地普遍产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内在包含着的忠诚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精神、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开拓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等,都是生动的“五观”教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气神、正能量;以崇高的家国情怀塑造社会风貌,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是只顾自身眼前利益。胡杨精神大众化形成的价值导向,对于净化社会成员的精神世界、对于坚定理想信念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三是凝聚党性。党性不仅代表着崇高精神、代表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也是人民意志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所作所为不仅关乎事业的成败,更是关乎人心向背。人民就是江山,当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产生矛盾时,胡杨精神大众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其凝聚党性的价值,有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四是感化人心。胡杨精神感化人心的价值,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胡杨精神大众化展现出的时代价值,就是自觉把人民群众的幸福,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追寻。“用胡杨精神育人”就是培养人“自发的道德感”,也正是人们真正追求的通过践行美德而获得的“幸福感”。胡杨精神能最大程度唤起守望家园的情感共鸣,找到新疆人民群众的心灵契合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汇聚起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胡杨精神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必须从理论研究、生活实际、实践渠道等方面切入,积极探索胡杨精神大众化的现实路径,实现主体全民化、时间经常化、场合全域化,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
强化理论研究,构建胡杨精神大众化理论依据。依托塔里木大学人才及教育资源,成立胡杨精神大众化研究项目,实施胡杨精神大众化文化工程。从历史到未来、从理论到实践、从局部到全局、从战略到方法的系统深入研究,充分做好胡杨精神及其大众化的理论研究、挖掘工作;进一步拓宽胡杨精神研究的领域,结合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注重分析胡杨精神与兵团精神、三五九旅精神、老兵精神之间的联系。不断深化胡杨精神的理论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对象,拓宽研究范围,构建胡杨精神大众化理论依据,全面探索胡杨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路径,从而为胡杨精神大众化的理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体系;加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与学党史活动相结合,与新疆屯垦史相结合,不断丰富胡杨精神大众化的研究内容和活动载体。特别是要与************************************************紧密结合,把握时代发展脉络,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逐步建立完备的胡杨精神大众化理论体系。
具象化内涵,努力实现胡杨精神大众化的日常话语转变。首要任务是加强胡杨精神理论体系建设和日常话语研究,将胡杨精神内核简化为生动活泼、易被接受认可和运用的共同语言,使胡杨精神在宣传过程中带着“泥土味”“亲切感”。具体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分众精准诠释。深入挖掘胡杨精神的内涵,依据不同层次受众的理解程度,对胡杨精神进行诠释和翻译,换成民众易于接受和掌握的日常话语,使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二是内容生活化。把胡杨精神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使其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进而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思维、行动自觉;三是传播方式日常化。大力开展胡杨精神大众化宣讲活动,借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融媒体传输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胡杨精神传播话语日常化、具象化,最终使胡杨精神和人民群众深度融合,真正内化成为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外化成行动自觉。
营造环境,丰富胡杨精神大众化的实践平台。将胡杨精神的弘扬和践行作为良好风尚,努力形成人人学习胡杨精神、人人领会胡杨精神,人人在社会中践行胡杨精神的良好风尚。一是将学习胡杨精神与红色场馆、红色旅游相结合。红色场馆是大众了解胡杨精神最直观的窗口,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等,打造胡杨精神常态化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职能;二是创新传承形式和载体,用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促进胡杨精神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要深入团场连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深入社会实践,依托学校的“胡杨大讲堂”、社区的“道德讲堂”“兵团红都小讲堂”等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深入学习胡杨精神的浓厚氛围;三是通过树立胡杨精神典型、先进人物进行榜样教育,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将胡杨精神人格化,通过典型案例来生动诠释胡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从而形成以点带面、比学赶超践行胡杨精神的生动局面。(来源:兵团网-兵团日报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