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男儿是多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尺男儿现在通常是指1.7米左右的身高。尺这种度量衡在古今中外都有很大的用处,可以用来测量长度,早期的尺的长度一般是指男人伸展的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比如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不过之后尺的长度大致都会加长一点。
拓展:
尺是什么单位?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在中国一般称”市尺“,英国称为”英尺“。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会将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等。或者会将与尺很像的东西叫做”尺“,例如“铁”、“戒”等。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那“七尺男儿”究竟有多高?你知道吗?
说起与男子有关的成语,不知道第一时间内出现在大家脑海中的会是哪个词?如果我将这个词语限定在身高范围呢?想必很多朋友就会脱口而出,对,这个神秘的词就是“七尺男儿”~在很多的历史作品中,男主人公常会自称“我堂堂七尺男儿....”来展现男性的自尊。先给大家报一下一些历史名人的身高——
1.项羽:身高八尺;
2.吕布、关羽:九尺;
3.而最高的莫过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史载九尺六寸。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一尺约等于33cm,所以用这个标准算下来,一个普通的七尺男儿,身高就有两米三!楚霸王项羽有2.64,关二爷和吕布有2.97,而孔夫子得有3米!如果古今的标准相同,那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岂不是越活越“缩水”了?
仔细想想也不大可能,毕竟无数的考古发掘已经证实,古代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并不比现代人要高,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条件比古代人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身高怎么会比不上古人?
说到这儿,想必大家也能懂我的意思。其实古代一尺的长度和今天确实是大不一样的,而且历朝历代的一尺都有极大的变化。根据文献参考及考古发掘,各个朝代一尺的长度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尺的长度是不断变长的,直到南北朝时期才突破30cm这个大关。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单个劳动力产出也在不断进步;另一方面,统治者当然会随着生产力进步调整政策,来方便他们征收更多的赋税。
在这里,大家得清楚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度量尺子也不一样(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才统一度量衡),根据现代出土的春秋时鲁国尺看,一尺大约20.5cm,所以孔子高约1.96m。所以说,现在全国各地那些比较高的孔子塑像,是比较符合历史的。
而我们熟悉的“七尺男儿”这一形象,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秦代与战国年代相近,所以按照秦尺标准计算,七尺男儿的身高大约就是一米六几!而且这样的推断也得到了考古资料的证实——当时男性的平均身高是一米六八,而女性的平均身高则是一米五二。所以大家还是应该有自信的,只要有个一米七,三国之前都是妥妥的七尺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