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学习决心书的格式是什么?要求来了解一下吧。
学生学习决心书格式:1、明确称谓;2、对学习情况简单叙述;3、改进学习方案;4、定制的目标以及计划;5、本人签名以及日期。
学生学习决心书 1
学生以学习为天职,对我们这些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唯一就是考上一所自己满意的学校,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中考,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九年的发愤苦读,九年的忘我拼搏,只待中考的最后一搏!为了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瞄准目标,坚定信念。给自己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过高也不过底,让自己的努力更有方向。
二、刻苦学习,分秒必争。上课不分神,课后不分心,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不打被动战,不放弃任何一个疑难知识点,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考试与练习,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与效果。
三、做好迎考的复习准备,温故而知新,把学过的知识重新再复习一遍;在复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清楚,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四、考场上沉着思考,认真答题,先易后难,力争不丢一兵一卒。
五、劳逸结合,精力充沛。确保午睡、晚就寝睡眠质量,不打疲劳战,不低效学习,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
六、调整心态,心如止水。能坦然面对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胜不骄,败不馁,只为中考的最后胜利。
我一定会以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勤奋苦读,珍惜分秒,勇于拼搏,敢于竞争。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希望,绝不放弃努力!我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中考,我们来了。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有希望,就会有奇迹。
学生学习决心书 2
时光如箭,日月如梭。五年的小学生活一转眼就过去了。我告别了难忘的小学生活,跨进了中学的大门。在这个金色的九月,带着几分新奇、几分梦想,我迎来了新的学期。
新环境、新同学、新任务、新集体,给了我新的憧憬。六年级,一个多么自豪、骄傲却又略带几分畏怯的名字,他是我人生路上一个新的起点。
初入新班级,我又高兴又感到孤单。高兴的是我走进了这个新的环境里读书、学习,孤单的是进入这个新的环境,认识的人很少。面对周围的陌生面孔,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总觉得自己不合群。可是我很快就被班级融化了,同学们的活泼天真、老师的和蔼可亲都像一缕缕春日的光辉洒在我的心房。
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我很快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我们处的非常好。当然,我的老师也很好,我很喜欢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之间,不存在沟壑,大家彼此相交都很愉快。
我现在心中跳跃着阳光,浑声充满了力量。漫步于校园的小路上,尽情的呼吸着校园的空气,我真的很想喊几声来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青春的活力与劲热在我胸中冲荡着,满怀着理想和期望的人生之帆即将扬起!在生命神圣海洋的航程中,我将劈风斩浪,勇往直前,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风再大些吧!浪再猛些吧!电闪雷鸣都来吧!我会在那重重风浪中显示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坚强的自我、一个不懈与斗争的自我。
学生学习决心书 3
上个学期在张老师和李老师的精心培养下,我取得了很多的好成绩:考试多次取得优秀;被同学们选为纪律委员和中队委;
但是,遵守规则,听从指挥;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同学关系等方面还需要大的改进。尤其是和占晨打架的事件对我的教训非常深刻,至今每次提起这件事我都会伤心,爸爸告诉我诚实守信是男孩子的立身之本,这种事情以后绝对不会再在我的身上发生。
下学期中我将做到:
1、各们功课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更加努力,争取在新学期的成绩单上没有B,杜绝C;
2、认真听课、高质量完成作业;每课语文和英语都要熟背;
3、每个星期背一首唐诗,做两课《阅读理解》;
4、每两个星期写一篇小作文;
5、按时看完每月的《数学小灵通》和报纸;
6、两个星期去一次新华书店;
7、每天坚持看一小时课外书,一个学期至少看五本课外书;
8、每天拉两次二胡,每次半个小时;
9、每个星期安排两次比较大的体育活动;
10、增强自觉性,注意细节养成:遵守规则,听从指挥;团结同学,不和同学吵架打架;增强责任心;做到诚信!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北京石油学院首届毕业生的决心书
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史馆里,有一面展墙,上面镌刻着52封手写的书信。北京石油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前身之一,这些信是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首届50余名毕业生,于1954年7月18日离校前写给“亲爱的党”的。
52封书信装订在一起,封皮由一个精心绣制的红丝绒布装饰包裹,丝绒布上绣制了“献给党”几个大字。第一页上写着:决心书——北京石油学院首届毕业生,炼制系四年级,1954年7月18日。第一封信署名为炼制系毕业班全体同学,信中写道:“作为祖国第一所石油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作为祖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现者,我们感到光荣,也感到责任之重大。我们要勇敢地当一名尖兵,作为开路先锋,为母校争光,为未来的战友们树立榜样……”后面依次是全班51位同学的署名信件,他们在信中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赤诚,为祖国石油工业奉献一切的决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唯一的志愿,祖国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自己一生的精力甚至生命,党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去……”“我永远记着我是党培养的,是青年团员,母校首届毕业生,只许给党和母校增光,不许减色”……一封封书信,滚烫的文字,炽热的呐喊,表达了北京石油学院青年学生报效祖国的理想与誓言。
北京石油学院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了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在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的基础上,汇集全国名校石油系组、化工系组的力量创建了北京石油学院,以解决石油工业人才所需。学院首届毕业生在学有所成之际,迫不及待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炼制系学生51名毕业生则将满腔热血倾注在了笔尖,将为国献石油的昂扬斗志定格成了一封封决心书,发下誓言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国家,奉献给党。
从1954年到今天,书信的字迹在岁月的风蚀下依然苍劲有力,透过笔迹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写信者心中那份激动和豪情。这些书信已经成为激励一代代石大人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力量源泉。建校以来,北京石油学院几经更名,历经北京石油学院时期、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个时期,学校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与祖国石油工业同呼吸、与石油高等教育共奋进,培养出几十万优秀人才。石大学子始终以国家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甘愿去最苦最累的地方,无论是荒凉的大漠戈壁,还是寸草不生的盐碱滩涂,石大人都无悔青春作贡献,甘洒汗水写忠诚。
“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沉淀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年的毕业季,石大学子依然像首届毕业生一样,胸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激扬的青春和坚定的信念为国家和能源行业的腾飞贡献力量。
资料:学习强国
编辑:王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