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面点是我们中华传统美食,相信也有很多人自己在家通过和面来做面食制作包子,现在很多的人在发面的时候也都都是会用酵母粉来发面的,蒸出来的包子馒头口感吃起来也是不错的,但是还是有人在蒸包子时遇到过难题,例如蒸包子总是粘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操作呢?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该如何正确蒸包子才能让包子不粘锅。
第一步:
首先我们在屉布沾水之后不要拧干就用手捞出来,然后我们轻轻的挤去多余的水分,让他不要滴滴答答的流水就好了。这样蒸出来的包子就不容易粘在上面了。
第二步:
做好的包子因为包子皮是粘软的蒸的时候还会因为重力的作用和膨胀的关系和屉布接触面积更多,可以在包子底上沾点干面粉起到隔离的作用让水蒸气还会让包子皮更软更容易黏住,所以需要多一点干粉,就算有了水蒸气也是先和干粉结合,再接触包子皮。
第三步:
我们还可以把普通的笼屉布换成不粘的硅胶笼屉垫,然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包子馒头黏在上面了,在蒸好之后别开盖,否则包子就会变的瘦瘦瘪瘪了。
以上就是如何蒸包子不粘锅的具体解决办法,相信大家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能够很快的学会如何操作,并且能够让蒸好的包子不粘锅。
蒸包子总是发黄发硬,回缩塌陷,皮坑坑洼洼,面点师给你解决办法
包子很美味,但蒸包子却是技术活。
在家里蒸包子的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1.为什么你蒸出来的包子,皮会发黄?
包子皮发黄
可能小苏打和碱面加多了。做包子,和面的时候,加一些小苏打,可以增加面团的蓬松度,让做出来的包子更加暄软。但是,要是不注意用量的话,蒸出来的包子会发黄。
苏打粉
解决办法:少放小苏打或者换成无铝泡打粉,一斤面粉,无铝泡打粉的用量是4~5g。但是,要加小苏打,就得减少一半的量。其次,小苏打应该用温水化开,不要直接放到面粉里头,直接放面粉里头,拌不匀的结果就是蒸出来以后包子皮一块黄,一块白。
再一个就是我们做包子用的是发面。一般情况下用酵母发面的话,如果不是发过头,它不会出现酸味儿。没有酸味,就不需要用食用碱或者小苏打去中和酸味。
发好的面团
但是,如果你用的是老酵子发面的话,就特别容易发出酸味儿。因为老酵子它里面的酵母菌不纯,有其他杂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食用碱或者小苏打去中和这个酸味儿。不然蒸出来的包子也是酸的。
老酵面
但是,加食用碱或小苏打的时候,不能直接扔在面里头。那要怎么做呢?一定要用少量温水先把它们化开,然后用手沾着这个温水一点一点的踹进面团里头,一定要拌匀,揉匀,而且它们的量要掌握好,不能多了,不然你蒸出来包子皮还得黄!
2.为什么你蒸出来包子发青了?硬得跟水泥做的似的?
发青,瓷实包子
这是面没有发好。做包子要发两次面。第一次面发的不理想,因为你的面就没和好。你看看包子面里的配料有些啥?普通面粉、酵母、泡打粉或者小苏打、还有白糖和猪油。
酵母就不用说了,肯是发酵用的,那泡打粉或者小苏打呢?它们可以增加面团的蓬松度,让蒸出来的包子更加暄软。那白糖呢?白糖可以促进酵母菌发酵。
猪油
那加猪油有什么作用呢?包子面里头加上猪油,可以让蒸出来的包子皮又白又光。就跟你抹擦脸油是一个作用。猪油可以给包子皮保湿啊,现在明白为什么要加猪油了吧?这所有的配料,一定要给它们揉融合了,只有充分融合了,才能让第一次发面更加理想。
第二次发面是在包子包好以后,这次没有发好,蒸出来的包子也会发青,发硬。
那怎么判断包子二次醒发好了呢?
一看:体积明显比之前大了
二摸:拿你的食指轻轻地戳一下包子皮它能恢复原态,那就证明发好了。
三掂:拿一个包子放手里头,轻飘飘的。
第3个问题:为什么你蒸出来包子回缩了?塌了?
塌陷,回缩
因为第一次发面以后面,面团排气没有排好。不管你是做包子,还是馒头都需要发面,发完面以后,一定都要揉面排气。
为什么呢?因为面团在发面的过程中,酵母菌和氧气结结合会释放出很多二氧化碳,从而让面团形成很多大大小小的气孔。
发面面团
如果不通过反复揉面把这些大气孔分散成小气孔的话,那这个面团它的结构是不均衡的, 所以你蒸出来那个包子,因为结构里头的气孔排列不均,包子出锅,一遇冷空气,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大气孔就会迅速的塌下去,大气孔大坑,小气孔小坑,包子皮坑坑洼洼的,真是坑你没商量,哈哈哈!
表皮坑坑洼洼,不光滑
嗯,这是我的经验分享,欢迎你晒自己蒸的包子图。如果你蒸包子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回复你的。
当然你也可以收藏起来,慢慢学习,能给我点个赞,支持一下子,那就更好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