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节分别指的是什么

人气:223 ℃/2023-03-20 22:33:56

三元节分别是指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它们分别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其中上元节就是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在中元节人们会烧纸、祭祖,在下元节则有部分地区会做“豆泥骨朵”吃。

三元节分别是指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其中上元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元宵节,它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也被称为“元宵节”。

中元节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在民间它还被人们称为七月半。在这一天有祭拜亡灵的传统,人们会烧纸、祭祖。传说中还说这一天是地狱开门的时候,有主的鬼魂会回家,没主的便四处游荡。

下元节则是每年的十月十五,现在可能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或者在过这个节日了,其实下元节也有很多特定的习俗。比如在部分地区,下元节的时候就要制作“豆泥骨朵”吃。

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农历中国 | 十月十五 · 下元节

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五,

古老的下元节。

在古代中国,

正月十五称 “上元节”,

俗称元宵佳节。

七月十五称 “中元节”,

民间又俗称鬼节。

十月十五则称 “下元节”,

是民间盛大的祭祀祖先的节日。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

天官、地官、水官,

谓之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所以,下元节,

就是水官旸谷帝君解厄之辰。

下元节这天,

民间有修斋设醮、

祭祀祖先的习俗。

道观外要树天杆、挂黄旗,

夜晚要挂三盏天灯。

家家户户则要设斋放河灯,

用新谷磨粉做成素馅的团子,

蒸熟后一 “斋三官”,

二祭祖先,

以此祈愿神灵和祖先福佑。

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

“(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

宫观士庶,设斋建醮,

或解厄,或荐亡。”

此外,民间还有下元日,

各路工匠祭炉神的习俗。

炉神即太上老君,

这大概源于道教置炉炼丹之说。

下元节习俗现已慢慢淡化,

很多风俗活动植入到了中元节。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