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位于肩部,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或以两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即是。肩部是人体的重要枢纽,当因劳累造成肩部肌肉紧张的时候,敲打肩部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肩井是常用的肩颈部保健穴位,多按揉这个穴位,可以使气血调达舒畅,使气血运行至周身,有助于缓解疲劳,放松肌肉,也可以帮助缓解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引起的颈项肌肉痉挛,疼痛,上肢酸胀麻木等症。
肩井按摩方法。敲打法,用右手五指并拢微屈,以手腕部摆动,有节奏的敲打左侧肩井穴,然后左手敲打右侧肩井穴,两手交替进行。
指揉法,先用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5分钟,再用右手按揉左侧肩井5分钟。
每天学习穴位之肩井,可清泄肝胆之火,为治疗乳房肿痛的经验效穴
〖名称〗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穴,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解剖〗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另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失精劳症:肩井、大椎、膏肓、脾俞、胃俞、肺俞、下脘、三里;手臂冷风痠痛:肩井、曲池、手三里、下廉,……复刺后穴,手五里、经渠、上廉;发背痈疽:肩井、委中、天应、骑竹马;瘰疬:灸肩井、曲池、下廉。
〖刺灸法〗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手少阳、阳维之会。
〖归经〗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别名〗肩解穴,膊井穴。
〖穴义〗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名解〗
(1)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
(2)肩解。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3)膊井。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4)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天部之气化雨冷降,地部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体内,二是渗入穴内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
推拿按摩手法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
〖治法〗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肩井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护理:
1、按摩:按揉肩井穴时先以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穴五分钟,再以右手按揉左侧肩井穴五分钟,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早晚各一次。
2、温灸: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治肩酸痛、头酸痛、肩部僵硬、落枕等肩部疾病。
3、温刮: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阳罐温刮足少阳胆经(肩部),进行无痛刮痧,将该部位的寒气、湿气排出体外,1周2次,每次-5分钟左右。
切忌:针灸极易导致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