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公历、公元作为历法、纪年,公历源于西方社会,是一种在大多数国家都通用纪年法。在公历被采用之前,我国使用的是传统历法:农历。
在1912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开始采用公历作为国历。1949年9月27日,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公历、公元作为历法、纪年。
公里纪年法源于西方社会,它原来被人们称为基督纪元,在此纪年法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被定做纪年的开始,这是一种在大多数国家都通用纪年法。
在公历被采用之前,我国一直使用的都是传统历法——农历,它又被称为华历、汉历。农历采用的是干支、生肖纪法,在此历法中每月的天数只有29天、30天两种。
中国传统节日为何都选在农历单数日子,这是有原因的,一起看看吧
在中国但凡重要的传统节日,都有一个规律,都是在农历单数的日子,传统的四大节日包括正月初一的春节、四月初五清明节(根据节气,有时不固定)、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都是单日。
还有其它重要节日也基本是单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上元节)、三月三上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等都是单日子,古人为什么这样做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易经》被称为万经之首,我们的祖先主要是依靠《易经》来推测未来的吉凶,所以中国文化中的很多吉凶规则,都来自于《易经》(而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主要来自《论语》),数字吉凶也不例外。《易经》中有阴阳矛盾论,简单来说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面为阳里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人为阳鬼为阴,南为阳北为阴、山为阳水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等等,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看做阴阳不同体。
易经的阴阳论对古人影响很大,古人凡事喜欢讲究阴阳,天地分阴阳,万物皆有由阴阳而生,阳为生,人道日,象征平安吉祥,阴为死,鬼道日,象征黑暗死亡,人不能逆天行事。既然单数属阳,偶数属阴,传统节日热闹喜庆,把热闹的气氛放到阴的日子不合适,所以智慧的老祖宗,选单数即阳日为重大节日。
而且古代节日都与祭祀祭祖有关,所以大多数黄道吉日也都选在单日即阳日,也有人说与古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说法有关。也有的说双数为满、圆满,凡是不能过满,谦受益满招损。所以老年人过寿会过九不过十,都会提前一年过,七十大寿六十九那年过,也有九九长远之意。
后来双数中“双”具有圆满、和谐、圆滑的寓意,同时也暗含对称,好事成双、成双成对,双喜临门,以示“吉祥”。据说这是后来与佛教传入有关,属于舶来品。
我国是从1912年开始采用阳历的,辛亥革命爆发次年,当时的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1949年9月27日,政协一届会议通过,新中国使用国际社会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建国前后新增的或从国外传入的节日如三八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都以阳历确立,但国家也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