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中的海绵条是干嘛用的

人气:201 ℃/2023-03-27 09:15:52

口罩中的海绵条可以减少佩戴口罩时鼻夹给我们面部带来的压力,也可以阻隔我们的呼吸产生的热气,避免佩戴口罩时眼镜起雾的情况发生。但海绵条对细菌、病毒的过滤效果并不理想,要谨慎使用。

口罩中海绵条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口罩中的海绵条都是粘在鼻夹处的,它的存在可以减少佩戴口罩时鼻夹给我们面部带来的压力,从而提高口罩佩戴的舒适感。

同时,它还可以阻隔我们的呼吸产生的热气,这样我们在佩戴口罩的时候就不会让眼镜起雾了。不过海绵条并不能很好的过滤细菌、病毒,我们要谨慎使用。

口罩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物品,当我们身处于空气不流通、人群密集的地方时,佩戴口罩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抵挡呼吸道传染病。

口罩有海绵条和无海绵条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知识汇总--口罩篇

(一)口罩的分类和选择

分类:

n95是按美国标准NOISH生产,FFP2是欧洲标准EN149,KN95是中国标准GB2626-2006。数字越大防护等级也越高,数字结尾带个V的,表示有阀门。凡是口罩上印着执行标准是这三种的都是合格口罩。

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更容易明白些:FFP3>FFP2=N95=KN95>KN90。

医用外科口罩,常见的标准是YY0469-2010,或YY0469-2011,它印在每只口罩的独立外包装上。

不同人群的口罩选择:

一、高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

1、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认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和留观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清洁工、尸体处理人员等;

2、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

3、对确认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防护建议:

1、医用防护口罩;

2、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从事气管镜检查 、气管插管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3、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颗粒物的防护效果更佳。

二、较高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

1、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

2、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3、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的样本检测人员。

防护建议:

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三、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

1、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

2、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

3、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

4、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

防护建议: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四、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

1、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

2、室内办公环境;

3、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

4、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在校学生等。

防护建议:

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先用性能相当产品)。

五、低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

1、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

2、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

3、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

防护建议:

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口罩的佩戴原则:

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具体如下:

(1)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2)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

(3)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4)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5)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二)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医用口罩主要通过和脸型密切贴合的最大程度来保证呼吸的空气通过口罩过滤,随意叠加口罩佩戴或者不正确的佩戴方式会大大降低口罩的密合性,影响过滤效果。我们来看看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一次性口罩:

1、洗手:佩戴口罩之前需要洗手,以防止手弄脏口罩。

2、分清内外:口罩分内外面和上下端,颜色较浅的是内面,内有鼻夹金属条是上端。

3、佩戴:确保口罩浅色面朝内,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压紧和拉伸: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更好覆盖鼻子和嘴巴,检查口罩边缘是否与面部贴合。

医用防护口罩:

1、检查口罩有效期及外包装。

2、手持口罩扣于面部,凸面朝外,鼻夹侧朝上。

3、先套下系带,再套上系带。

4、双手指尖向内触压鼻夹,并逐渐向外移动,为鼻夹塑形。

5、调整鼻夹及系带,直至吹、吸气时均不漏气。

(三)口罩的更换频率

关于更换N95或者N90口罩问题,没有研究和相关规定证明一定要一次性佩戴。相反,有研究对N95医用防护口罩防护过滤及佩戴时间研究结论表明,N95口罩佩戴2天,过滤效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

根据 CDC (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 的建议显示:当口罩被感染者血液、体液或者鼻腔分泌物污染时、口罩呼吸阻力增大、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时,应该丢弃口罩;如果口罩变湿或者被分泌物玷污,必须立即换掉。

同一口罩只能由一个人佩戴;重复使用次数不超过 5 次;正确使用、存放口罩,以防止口罩变形。

但是由于N95透气性不太好,所以专家建议不要佩戴持续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容易对肺部造成损伤以及可能发生肺气肿等情况。

关于空气阀一定需要吗?

其实是否有空气阀口罩本身对于过滤效果差别不大,主要是佩戴的舒适性。

对于本身就患有慢性呼吸疾病、心脏病或其他伴有呼吸困难症状的疾病的人,老人孕妇等人群,应该慎用N95口罩。如果一定要使用,则应该选择带有呼气阀的N95口罩,尤其是在时间上更是要严格注意不要超过4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有呼气阀的N95可以保护佩戴者,但是不保护周围人。

如果您是病毒携带者,请选择没有呼气阀的N95口罩,避免病毒传播他人!

(四)如何正确地摘下和保存口罩

摘口罩时,主要摘下耳挂,记住 4 个 「不要」:

1、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

2、不要触碰口罩的内表面;

3、不要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不要直接放在包里、兜里等处,容易造成持续感染风险,可以由内向外反向折叠后,用自封袋包装。

(五)口罩保存方法

防护口罩摘取后最好放在干燥处,再放在干净的密封袋里保存;

未使用的口罩应存储于通风良好、避光、干燥的环境中,远离火源与污染物。

要记得看口罩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避免过期使用。

(六)如何正确处理使用过的口罩

正确有效的处理方式应该分为以下两种 :

1、如果恰好在医院或相关医疗机构:请直接投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专业处理机构会进行集中处理。

2、如果平时在家:对于存在咳嗽、发热、咳痰、打喷嚏等症状的民众,推荐将口罩先丢至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后,撒至口罩上进行处理。如无消毒液,也可以使用密封袋/ 保鲜袋,将口罩密封后丢入垃圾桶。对于普通民众,风险较低,使用过的口罩可直接丢入垃圾桶。

注意:处置废弃口罩时要记得做好呼吸道防护(戴口罩、开窗通风等),一定一定要认真洗手。

(七)口罩可以消毒重复使用吗?

不推荐!对于常见的防护口罩,很重要的就是本身的「过滤效率」和「面部贴合度」。清洗、消毒过程对材质的损害是不可预知的,比如口罩变形,头戴部件老化、变松,从而导致过滤效率下降,过滤层受损,或者无法达到气密性要求。如果用消毒剂消毒,甚至会存在消毒成分残留的问题,存在潜在风险。

虽然目前有小范围的研究指出干热(70 摄氏度)、紫外线等消毒方法对于口罩的过滤效率损伤较小,但都是基于实验室条件的测试,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一样的消毒条件。

且在「消毒」过程中,如果口罩沾染有病毒、细菌,由于不当的操作反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并不建议大家自行消毒。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