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水泊梁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海拔197.9米,位于梁山县中部、县城东南,介于北纬35°47′12.85″,东经116°05′56.22″之间。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梁山旅游区面积4.6平方公里。
景区分布:
水泊梁山风景区由7条支脉和8个山峰组成,主峰虎头峰北通一条狭窄的山梁,即黑风口,黑风口北连骑三山,骑三山向东为雪山峰,雪山峰向东延伸部分较为平坦,为小平山,再向东延伸为玉皇顶,雪山峰向北延伸的部分是小黄山,向西北延伸即为东狗爪山,向西延伸较长,自东向西有狗头山、西狗爪山、郝山峰三个山峰,还有东西走向的山峰鏊子山、青龙山,由鏊子山向北延伸的是小梁峰,又称后山。
景区文化:
宋代茶文化
宋代茶学与唐代茶学相比,在学术专题上形成了强烈的时代和地域色彩。这些研究以著作的形式流传下来后,为2013年宋代茶史、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在宋代茶叶著作中,比较著名的有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沈括的《本朝茶法》、赵佶的《大观茶论》等。
在宋代茶学作者中,有作为一国之主的宋徽宗赵佶,有朝廷大臣和文学家丁谓、蔡襄,有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沈括,更有乡儒、进士,乃至至今都不知其真实姓名的隐士"审安老人"。从这些作者的身份来看,宋代茶学研究的人才和研究层次都很丰富。在研究内容上包括茶叶产地的比较、烹茶技艺、茶叶型制、原料与成茶的关系、饮茶器具、斗茶过程及欣赏、茶叶质量检评、北苑贡茶名实等等。
宋代茶学由于比较专注于建茶,所以在深度上,系统性上与唐代相比都有新的发展。
梁山武术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武术就是梁山广大群众喜间乐见且易于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传延至2010年已经有九百多年。素有“喝了梁山水、都会伸伸胳膊踢踢腿之说”。
梁山武术是水泊梁山极具特色的表演节目,整场表演由武术套路、禅杖、板斧、九节鞭、月牙铲等器械、三人对练、硬气功等颇具特色的项目组成,其中的硬气功表演精彩纷呈,主要有三个特色表演节目——豆腐上断石板、喉顶钢枪、四枪顶身,表演以大定式结尾。
特色小吃:
水泊梁山风景区中的美食文化是水浒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浒传》中的美食文化和梁山特产,挖掘的特色宴席有:水浒宴、水泊宴、梁山湖养生宴、梁山素宴等5种,其中以“好汉大块肉”、“时迁鸡”、“师师虾仁”、“孙二娘仁肉包子”等美食组成的“水浒宴”为主,同时还开发出了糖醋黄河鲤鱼、奶汤鸡、炸木瓜花、糖鲜莲子等14种特色菜。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水浒传》中八百里梁山泊去哪里了?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绝伦,深受人们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水浒传》中很多故事都围绕着水泊梁山展开的,有一些朋友试图在地图上找到梁山泊,有把微山湖当成梁山泊的,也有认为东平湖是梁山泊的。这也难怪,因为在山东西部的地图上也就是这两个湖泊看起来比较大一些。实际上,这两个湖泊都不是梁山泊。那真正的梁山泊在哪里呢?
由于地理环境变化,河流、湖泊比较容易发生变化,但是山脉一般来说相对较为稳定,找到梁山,就找到了梁山泊的大致位置。梁山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处于山东省的泰安、济宁、菏泽和河南省的濮阳四地市交界处,梁山则是梁山县境内最高的地方,位于县城东南,由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主峰虎头峰海拔197.9米。虽然只是小山,但是在华北平原上已经是比较险要的地形了。虎头峰上曾建有宋江的大寨,就是梁山108好汉聚义的地方。
梁山的名字本来叫“良山”,春秋时期因附近有良邑而得名。西汉时,汉文帝次子梁王刘武曾猎于此山,死后并葬于山北麓,遂更名为“梁山”。梁山四面环水,位于梁山泊中,和外界之间通过船只往来。梁山地形险要,又有梁山泊作为屏障,易守难攻,让前来的朝廷大军讨不了好,宋朝廷最终只好采用怀柔招安之策才瓦解梁山的宋江义军。
实际上,梁山泊这片大湖泽的前身就是历史上名气很大的大野泽,也叫巨野泽。我们曾讲过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本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大野泽就是济水受阻潴留而成的大泽,范围很大,大致位置在如今的梁山、东平、郓城、巨野、汶上、嘉祥、济宁一带。济水和汶河交汇注入大野泽,之后从东北方向流出,最终注入大海。秦末天下大乱之时,彭越就曾在巨野泽聚众为寇,《史记·彭越列传》中记载:“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
济水作为黄河的支津,本就携带大量泥沙,而且汉武帝时(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改道,大野泽也被泥沙淤积,面积不断萎缩。东汉明帝时,王景治河使得黄河河道稳定下来,而随着济水的逐渐淤塞,巨野泽不断萎缩,到晚唐时巨野泽差不多已经消亡,只有北面还有少许遗留。
五代十国时,黄河由于下游河道淤塞,而乱世之时也无人关注黄河的治理问题,黄河又开始频繁决口,灾害不断。洪水在原来巨野泽之北梁山一带潴留,形成梁山泊。北宋时黄河频繁决口,使得洪水肆虐,梁山泊在洪水的冲击下变得越来越大,终成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则变成梁山泊中一个岛。
图-梁山俯瞰
公元1128年,金国南下侵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掘开黄河大堤,使得黄河改道南流,夺泗入淮。梁山泊逐渐没了来水,水面开始缩小,水退地现,老百姓开始在此屯田。元明时期,朝廷鼓励老百姓到这里垦荒,梁山泊基本上已经荡然不存。
你可能会想,东平湖毕竟离曾经的梁山泊不远,它是不是梁山泊遗留的一部分呢?东平湖原叫安山湖,在梁山泊的北面,因为汶河的部分来水接济,在梁山泊淤平以后它仍然能保持一定的湖面。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夺大清河水道从山东东营入海。安山湖接收了部分黄河漫流,湖面扩大,因大部分位于东平县境内,所以后来就叫东平湖了。
在今东平湖湖区往南,大约有两个东平湖面积的区域,常年没水,一直延伸到梁山附近,是作为东平湖的二级湖存在的泄洪区,防止黄河洪水淹济南。在这个区域的村子都有用土堆起来的圆柱形大土丘,为万一发洪水时避难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