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树上的并不是真正的草莓,草莓属草本植物,植株矮小,生长在地上,是无法长在树上的,所谓树上的草莓其实是树莓,常见的是山莓和覆盆子。树莓的个头是草莓的三分之一,而且表面有一层细细的绒毛,很容易辨认。
相信在农村生活的朋友们,都在山上见过长在树上的草莓,它的个头会比一般食用的草莓小,吃起来酸甜可口,不过它却不是真正的草莓,而是叫做树莓。这种“野草莓”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山莓和覆盆子。
树莓成熟的时节在春夏之际,尽管品种多,但是吃起来的口感差别并不大。这些树莓的大小只有草莓的三分之一,表层有细细的绒毛,很容易辨别成熟之后呈深红色,含有大量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吃之后具有排毒的功效。
树莓不仅可以生吃,拿来制作果酱或者酿制果酒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平时食用的草莓属于草本植物,植株矮小,生长在地面,繁殖方式为播种或分株,也不能嫁接在树上,所以树上的一定不会是草莓。
辩:草莓是有毒的水果
近日,好多朋友给我发一段视频,是一个人坐在大棚的过渡房内给大家揭露,草莓有毒的内幕。看上去,感觉他是亲身经历过,最有发言权的人。但是我不是很赞同,我从以下几方面辩证一下吧。都是为了让大家吃上健康食品。
1、时间
为什么先从时间讲?
室外草莓的种植栽培时间就是春末夏初,现在这个时间刚好是室外草莓的种植期,生产时间;如果没有大棚,我们一般都是在农历3月中旬吃到草莓。
大棚的草莓一般是春节时段就开始座果了,所以他的栽培时间会要再早。从育苗到转到棚里坐果,因为人为的改变温度,姑且给设定为20天。也就是说农历的12月初,大棚里就已经为草莓生长而开始忙碌了。
为了方便比较,都采用了农历纪年。
2、场地
这里要讲的是草莓的种植场地。
普通的大棚使用砖土砌墙,铁管骨架,然后要有塑料膜,还要有保温材料,最普通的大棚面积大约有半亩或一亩,建筑工程造价姑且按照一亩15万人民币。这只是构建了最基本的生产场所而已。如果草莓品种不错,管理得好,正常大棚的收成为亩产2000kg。
到现在草莓的平均单价已经是33元一斤了。
普通田地种草莓,没有基建费。
3、育苗期
草莓育苗,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作种苗的育苗。现在用的是无菌育苗,好苗,在移栽之后是不会长病的,如果长病,要抓紧换苗,以免传染。
4、大棚种植是否撒农药
大棚种植撒农药这个梗,我觉着有点偷换概念。我分几段时间分别反驳。
4-1、虫OR菌
大棚里面温度高,湿度高,虫子是很少的,不能太绝对地说没有,主要的是菌类。育苗的时候,是无菌环境。移植的时候,如果有病虫害,苗就会被直接舍弃了。
4-2、除草剂
草莓移植到棚内之后,一般都会有地膜的。大家在摘草莓的时候,会看到黑色的塑料布,这就是地膜,他的作用,一是防止草的生长。而是草莓不挨泥土,保证果实干净,不长菌。
4-3、氮磷钾
氮磷钾,不是农药,这是肥料。我们知道农耕时代,会以烧过的草木灰覆盖在人和牲口的粪便上沤肥。粪便里含的是氮,草木灰里含有钾,磷一般含在动物骨骼或蛋壳里。但是在施肥过程中,更容易滋生细菌,如果没有杀菌会破坏植物的根系,虽然是营养了土壤,但是对植物有一定的伤害。那过去如何给肥料杀菌,很简单,摊到土地上,暴晒,紫外线杀菌。
我们的祖先,是非常有智慧的。
这种肥适合露天地,大棚是不适合的,因为棚膜遮住了紫外线,更容易使植物烂根。
大棚里的果实既要高产,又不能施肥,你会说,那就是肥料是化学制剂呗。
那咱们供养这些农业科学家研究什么?那我们这么多的化工厂里那么多先进的设备就是为了生产有害的化学物质?
而且现在好多大棚都是开始无土栽培,水循环。水里本身含微量元素,供养给果蔬之后,在后面养鱼。
4-4、膨大剂
这个确实不是很好的东西。
为了使果实更漂亮,在规定的剂量之内,是可以食用的。假如你吃到的果实很大很漂亮,但是果实没有什么味道,那就扔掉吧或者找商家退货。一些黑心商贩因利益驱使,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一些人用了,就是所有人都用。我觉得大家大可放心,市场就会自动淘汰他。
为啥?草莓要天天摘,你家的草莓只好看不好吃,销量不好,销售水果的就会换供货果农了。
5、授粉
大棚里这么多的果苗,如果是人工授粉的话,估计就吃不上草莓了。所以从草莓开始开花,大棚里会引进蜜蜂授粉,蜜蜂对植株上的洁净度要求,比人更高。因为他会落在上面,采集花粉花蜜,给他们王后吃,如果有毒,他们再回巢穴之前就死了。
这个环节,果农只会施肥,浇水,不会喷药。不要纠结肥料是否是化工******,有毒,小蜜蜂就死了。
什么都不给植物,却让植物无休止地提供果实,换句话讲,不给孩子吃饭,却让孩子长高。那咱们给孩子吃的全是有害的东西。
6、草酸
草莓好吃不要吃太多,草酸这种东西是必须加热才能被破坏的。啥吃多了都对身体不好。
我们祖先说的,适可而止。
这是我想表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底线,什么都不用,产量势必减少,建造成本是一样的,那你的单价会高一些,给大家讲一下你的环保理念就好了。这样以偏概全的讲述方式,有点误导人。引起恐慌,估计都不吃草莓了。
市场会给出性价比最好的评判。毕竟草莓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