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大量占用和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要在耕地上没有节制地盖楼和建厂子。2、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每一寸土地。3、落实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乱占土地的现象。
1、节约用水、用纸等,不乱丢垃圾,进行垃圾分类,积极参与绿色生活。2、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不乱扔垃圾,尤其是有危害的垃圾要集中投放,比如含汞的电池,如果随意丢弃,会直接污染土地。
根据自然资源部在2021年8月26日公布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为19.179亿亩,人均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耕地。
芷江镇耕地保护状况和建议
近年来,国家对耕地保护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严格。耕地保护的目的是防止耕地"非粮化"和“非农化"、保证粮食和农业生产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和丰富的农产品供应。芷江镇耕地面积多年来总体平稳,但粮食生产面积近几年来有所下降,耕地保护工作有待完善加强。
一、芷江镇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近几年由于水果、养殖、苗木种植的经济效益增加,导致农民对粮食种植的热情下降,为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农民自发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有些在耕地上种植了火龙果、柑橘、桃子等水果;有些在耕地挖塘养鱼虾,发展水产养殖;也有些在耕地上种植了绿化苗木。这些现象在各村普遍存在,其中邓家坪、麻缨塘等村较为严重。
(二),农户外出务工及部分望天田水源和道路有待完善。
由于种田收益低,我镇和各地农村一样,较多的农户的主要青壮年外岀打工创收,部分耕地因土地"碎片化"、缺水源、无机耕道等各种原因流转不出去。特别是山区村的一些望天田,多年流转不出去后,因山高路难行而人迹罕至以至耕地灌木杂草丛生。存在这种现象较多的有周坪、黄潭桥、曲溪垅等山区村。
(三)、城镇化、公路、铁路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征用地及征地红线外的临时用地未能及时恢复部分,还有因征用地建设导致水系和机耕道损毁而无法耕种部分。这种现象在我镇大垅坪、七里桥、东门口等村比较突出。
(四)、前些年倡导的农业休闲观光项目占用耕地未能真正完全恢复以及随着农村整体生活居住水平提高个别农户违规占用耕地建房等。
(五)、耕地保护的基层抓手薄弱
由于乡镇“六所合一”后,基层事务"多、乱、杂”,涉耕地保护的部门多,但似乎又没有明确的专门机构,没有专职负责耕地保护的工作人员,日常巡护巡查耕地的工作似没能正常开展,时有发生耕地被破坏但未能及时发现的情况,未能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二、芷江镇耕地保护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
通过新媒体、村组微信群、短信、宣传标语、村组院落会等多渠道、多手段开展耕地保护的宣传,将国家对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五不准、六不批"的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把耕地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大家齐抓共管做好耕地保护。
(二)、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修护农田水利设施等方式,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引导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严格加强耕地地力等惠农补贴把关申报,真正做到种田有补贴,不种者无,引导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与集约化经营
针对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土地碎片化而可能导致的耕地抛荒,通过鼓励和引导如绿叶米业张朝来等数十个适度规摸种植大户进行土地流转,将农民不愿或不便耕种的土地及时转让给大户,推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如白溪坪张勇新型农机合作社、小河口王兴望飞防专业合作社,通过上述这些有技术、有资金的现代农业企业或种植大户,提升农田生产能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资,产业开发的思路,发展规模化粮食生产,开发较高效现代种植模式。
(五)、从严管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芷江镇自成立综合执法大队以来,结合和延续原经管站、自然资源所、规划站工作职能,根据新国土法规定,加大管控力度,对耕地进行严格保护,从严管控耕地转为林地、园地、草地和挖塘养鱼等其他农用地,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积极落实查处上级根据卫星照片、无人机航拍等现代监测手段发现的破坏耕地行为。
总之,芷江镇在耕地保护上做了不少工作,耕地破坏现象得到了极大扼制,但耕地破坏现象依然时有发生。
为此,建议:
一、建议对耕地开展动态监测巡查。由镇行业管理部门如执法大队、自然资源所、原经管、原规划等站所结合属地管理原则即与各村村支两委组建专业工作队,落实专门工作人员,对全镇耕地保护开展动态巡查,建立健全土地违法奖励举报机制,对破坏耕地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二、建议对全镇范围内进行耕地流转及种植报备登记制度。登记报备有利于严禁抛荒和杜绝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
三、向上级积极争取因项目建设造成耕地破坏部分后遗症的及时处理,如大垅坪等村因高铁高速项目造成数十亩耕地破坏的耕地恢复和农户损失的补偿解决。
四、建议对部分山区村不便耕种的望天田,向上级争取调规或退耕还林的可能。以便减少为迎检而进行的“劳民伤财的骚操作"作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