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为什么叫爆竹呢?

人气:420 ℃/2023-04-12 12:38:39

鞭炮叫爆竹是因为鞭炮起源于爆竹,两者燃烧后都有劈里啪啦的响声。在鞭炮还没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一直使用的是爆竹,虽然在后世发展中,爆竹逐渐被鞭炮代替,但爆竹的叫法被保留了下来,一直使用至今。

鞭炮与爆竹

在古代没有******和纸张时,人们就是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发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炼丹家发明了******以后,有人将******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所以便用鞭炮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这种燃烧物最初称为炮仗,后改为鞭炮。

古人燃放爆竹的目的是驱逐鬼怪、迎神、送神,后逐渐带有强烈的节日色彩,并且被鞭炮代替,如今,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

鞭炮为什么又叫爆竹

鞭炮为什么以前叫爆竹?跟竹子有关吗?古人真有意思

中国人每当逢年过节,或者婚丧嫁娶的时候,总喜欢放几挂鞭炮。在以前的时候,鞭炮也叫爆竹。你知道古人为什么这样叫吗?是不是真的跟竹子有关呢?

中国人燃放鞭炮的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了。

据范蠡在《陶朱公书》中记载:

除夜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

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在除夕夜燃放鞭炮了。而到了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梁宗懔的人,更是在自己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先于庭前爆竹。

就是说,那时候的江汉地区,人们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在院子里放鞭炮。

不过有一个问题,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就是******是唐朝时候,才被发明出来的。而唐朝距今也就1400年多一点,那么唐朝之前的人们,放鞭炮到底放的是什么?

实际上那时候的人们,放的还真就是竹子。

因为是竹子,所以当时也不叫放,更准确地讲应该叫烧。具体就是把竹子点燃了,然后人站在火堆旁边,听竹子被烧裂后发出的噼里啪啦声。

这也就是为什么叫“爆竹”的原因。

实际上在当时,爆竹这个词,并不像我们现在的理解,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名词。这个“爆”字,指的就是燃烧使竹子爆裂。

想一想,古人其实也挺有意思的?不就烧个竹子,居然也能烧出这么大动静!

其实古人也不愿意,还不是因为没有更好的。

所以到了唐朝,情况就不一样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

唐朝有了******以后,很快就有人想到,把******填充到竹筒里,然后点燃了听响。结果一试,可比烧竹子响多了。

于是爆竹就成了“爆仗”,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炮仗。

不过还有人觉得不过瘾,便把******放进长竹竿里。这下可好了,不但声音够大,还一节一节地响,有意思多了。

这个新鲜玩意,就叫做“爆竿”。

有一个诗人叫来鹄,在他的一首“早春”诗里,就有春节过完后,爆竿堆积的场景。

新历才将半纸开,

小庭犹聚爆竿灰。

偏憎杨柳难钤辖,

又惹东风意绪来。

南京:民俗年画

到了北宋年间,鞭炮实际上已经跟竹子,没什么关系了。当时人们还会把******裹在卷纸里,然后用麻茎编成串,点着了燃放。

只不过,那时候人们管这种爆竹,叫做“编炮”。

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鞭炮。

到了明清时期,逢年过节放鞭炮,以示喜庆和热闹,更是成为了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

本文为“索彦聊诗词”原创,且仅在“今日头条”发布,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