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实行日常健康监测的人员需控制活动范围,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等室内密闭场所,非必要不外出,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14天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出行和工作生活,不得参加各类集体活动,不聚餐、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健康监测也称居家健康监测,是指在主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出行。
日常健康监测的重点是针对自身依然存在的潜在风险,从对本人、对社会负责出发,应做好体温、症状等日常监测。
2023年浙江省妇幼健康工作会议召开,看看都说了啥
日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召开2023年全省妇幼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和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要求,回顾总结妇幼健康工作成效,统筹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聚焦聚力、争先创优,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孙黎明作工作报告。
孙黎明全面总结了2022年和过去五年妇幼健康工作成效。她指出,全省妇幼健康工作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扎实推进,牢牢把握四个“始终坚持”,为未来开创新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础。
始终坚持新时代妇幼健康工作方针,高标准推进新一轮服务体系建设,4家三级妇保院跻身全国前十,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与2017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从4.54/10万降至1.99/10万,婴儿死亡率从2.53‰降至1.58‰,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施一系列便民惠民项目,每年均有妇幼工作被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或重点任务,先后全面推广实施妇女“两癌”检查、0~3岁儿童发育监测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托育服务以及“出生一件事”联办等项目,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始终坚持改革奋进的昂扬姿态,以“共富区建设”“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浙有善育”、智慧妇幼、普惠托育等改革,加强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创新,努力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系统、优质、便捷的生育全程服务。始终坚持党对妇幼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妇幼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有机融合,为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孙黎明要求,深刻领会卫生健康现代化内涵要义,找准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基本路径,准确把握妇幼健康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以“大妇幼、大健康”理念为指引,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全方位全周期护佑妇女儿童健康,为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筑牢妇幼健康基石。
孙黎明强调,2023年全省妇幼健康系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卫生健康现代化“九大行动”等为重点,围绕“幼有善育”,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儿童健康促进行动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以妇幼健康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狠抓改革发展,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浙有善育”集成改革,迭代升级“智慧妇幼”数字改革。聚焦服务优质,深入推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艾梅乙”母婴消除、“两癌”免费筛查、生殖健康保健等项目,不断满足新时代广大妇女儿童健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加强党建引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注重干部队伍能力提升,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狠抓重点环节风险把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抓落实长效工作机制,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务实的行动,奋力推动妇幼各项工作展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在全面推进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新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妇幼篇章。
供稿: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