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林庙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哪位人物而修建

人气:159 ℃/2023-04-15 01:29:58

关林庙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而修建的,此处埋葬了关羽首级,是我国唯一合庙、冢、林三者为一的古代经典建筑,它最初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又在乾隆时期扩建,现位于河南洛阳关林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关林庙是为了纪念谁建的

关林庙是为了纪念关羽而建造的,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他位列五虎上将之首,一直是忠义、仁爱、勇武的代表,清朝时期人们极为推崇关羽,并赋予他“武圣”的称号,与被称为“文圣”的孔子地位相同。

关林庙是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它集庙、冢、林于一体,是三大关庙之一。关林庙规模庞大,它在明朝万历二十年扩建于汉代的关庙原址,有四进院落,一百五十余间殿宇廊庑,后又于清朝乾隆年间被扩建一次。

关林庙位于现在的河南洛阳关林镇,它不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关林庙是纪念历史哪一位人物

永润说关羽(一):世上关帝庙宇知多少?

沙画《关羽》

自古以来,无论庙堂,还是民间,对于关公的崇拜敬仰,一直流传至今。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州人, 被后世尊称为“武圣”,地位崇高,古时全国各地建有关帝庙,现在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庙、湖北宜昌当阳关陵、河南许昌关帝庙、福建漳州东山岛关帝庙,并称为中国五大关帝庙。

当然了,国内外其它地方,也有关帝庙,总数量不下三万座,这里不一一列举。

1、解州关帝庙

关羽,河东解州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人。

解州关帝庙就位于运城市解州镇,关于“解州”,读音存有争议,有人读xiè,也有人说读hài,不知道山西的朋友怎么读?不妨在评论里指教。

解州关帝庙俯瞰

作为关羽故乡,解州关帝庙历史悠久,是世界关帝庙的祖庙。始建于隋朝,后世均有修缮,而且进行了扩建,现在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建筑群之一,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庙宇,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主要包括端门、雉门、午门、崇宁殿、御书楼、春秋楼、义气千秋坊、结义园等等。

这里颇具皇家气派,挂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 ”、乾隆钦定“神勇”、慈禧太后所题“威灵震叠”等匾额。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当地还会举办关公文化节,无数游人拜谒关公,其盛况空前,蔚为壮观。

解州关帝庙

2、关林庙

关林庙,也叫关帝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关林镇。

洛阳关林

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五年春,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段故事,曹操敬重关羽,以王侯之礼厚葬,那么葬在哪里呢?

相传,洛阳关林镇关林庙,就是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

关林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大型古建筑群,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关林翠柏”历来是“洛阳八小景”之首,现在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以明清时期为主,代表性景点有舞楼、关林大门、拜殿、大殿、墓冢等等。

其中拜殿是明代建筑,是举行祭礼拜谒的地方,殿里有乾隆皇帝、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匾额。

墓前植有古柏千株,故称关林,石墓门为康熙四十六年所立,整个关林庄严神圣,每年都有很多游人来此祭拜。

洛阳关林

3、当阳关陵

荆楚大地,在三国时期,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阳关陵,前面提到,相传埋葬了关羽的无头之躯。

据《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擒关羽,斩关羽,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当阳。”

这便是关羽“头枕洛阳,身困当阳,魂归故里”的由来,便有了后世三大关帝庙,即洛阳关林庙、解州关帝庙、当阳关陵。

当阳关陵俯瞰

当阳关陵,始建于东汉,原称“大王冢”,南宋淳熙十年,襄阳太守王铢在墓前修筑祭亭,明代成化三年始建庙宇, 后不断扩大,至清代时,发展成为全国三大关帝庙之一,其规模庞大,分为五院四殿,护以内外宫墙,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

关羽义薄云天,历来受到世人敬仰,我国各地尚有不少关帝庙,以上三大关帝庙最具代表性,不知道你去过吗?

4、许昌关帝庙

上文说到三大关帝庙,但也有五大关帝庙的说法,这里我就补充两处著名的关帝庙:许昌关帝庙和东山关帝庙,并称“中国五大关帝庙”。

灞陵桥关帝庙

许昌灞陵桥关帝庙是为纪念关羽封金挂印,在灞陵桥以刀挑袍,辞曹西行而建的祠庙,由凭吊者和当地民众捐资捐地,州官资助兴建而成,建于清康熙28年(公元1689年)。庙中文物展示了后人对关羽“忠、义、仁、勇”精神的崇敬,尤其是在大殿内把关羽和曹操同殿供奉,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现存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1026平米。中轴线主建筑有山门、仪门、卷棚、大殿、春秋阁;中轴线两侧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东西厢房等,形成三进院、九殿一阁的建筑布局。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完整,庄重典雅。关帝庙现有明清碑碣50余通,为研究三国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1991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政府列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

关帝庙为三进大院,中轴线主建筑有山门、仪门、卷棚、大殿、春秋阁;中轴线两侧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东西厢房、道士院等组成,形成九殿一阁的建筑布局,整座庙宇布局严谨完整,庄重典雅,至今保留有明、清碑碣50余通。仪门前有一副楹联,上书:“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勿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石坊山门

关帝庙山门为一座石坊,这座始出五关石坊,是用来彰显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忠义神勇。正面上书“神勇”,“始出五关”;背面上书“灵佑”,“协天显威”。山门石柱上的雕刻非常精美,神兽雕得细腻,栩栩如生。山门上有一副楹联:“要讲曹操赠金赐袍当解其人其志,欲提关羽出关斩将切记此地此桥”。

关帝庙大殿被称为“汉寿亭侯大殿”,这一殿名在关庙中还不多见。大殿内高大威武的关羽,纵马赤兔上,斜挥青龙偃月刀,栩栩如生,将气势恢宏,神采奕奕的关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汉寿亭侯大殿

同时殿内将关羽和曹操同殿侍奉,也成为有别于其他关庙的独特文化现象。我想这似乎也在为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私利奸诈之名做个更正,从灞陵桥关羽挑袍辞曹,曹操赐袍赠金,放关羽上路的事实,也说明曹操是个极讲“信义”之人。同殿左侧还有甘、糜二夫人像。

春秋楼是关羽忠义的成名之地,各地所建的关庙大都将这座楼建在其中,霸陵桥的关帝庙也不例外在后院建有春秋阁。同时在灞陵桥关帝庙的后院,利用围墙建造的东西对称的回廓之中,还将关羽生平事迹通过彩绘壁画鲜活地展现,这46幅彩绘向后人讲述着关羽忠义仁勇的故事。

5、东山关帝庙

东山关帝庙,又称武庙、关王庙、铜陵关帝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岵嵝山麓风动石风景区内。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明朝初年,关帝信仰传入东山。明洪武二十年 (1387年),为抵御日益猖獗的倭寇,主持福建军务的江夏侯周德兴在此筑造城池并在城东建一关王祠,“刻像祀之,以护官兵”。明正德三年 (1508年)正月,云霄富户吴子约与铜山善士黄宗继等9人募众扩建。清康熙三年 (1664年),庙宇毁于东山迁界。清康熙二十年 (1681年)重建。清代康熙年间,台湾收归中国版图后,台湾信徒纷纷到东山关帝庙分灵,并不断地衍生与发展,东山关帝庙成为海外所有关帝庙的总庙。

东山关帝庙

东山关帝庙有门楼、前殿(拜庭)、大院回廊、大殿及花园等,轴线长40米。主座面阔3间,进深6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整座殿宇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有金木雕、石雕。殿顶琉璃铺瓦,庙脊彩瓷剪贴,一饰“双龙戏珠”,一饰“丹凤朝阳”,其余为花鸟鱼兽。主要建筑庙门东山关帝庙庙门,亦称“太子亭”,为牌楼式,为华表楼亭式古艺术建筑,由六根圆石柱顶托着数百支纵横交错、承力均匀的斗拱,捧着一座宫殿式楼亭,亭上有各种独具闽南地方艺术特色的彩瓷剪贴雕,造型生动,千姿百态,流光溢彩。每拱一斗九升,叠彩垒金而上。楼亭顶端饰彩瓷剪贴“八仙过海”、“八兽图"及唐宋帝王将相造型塑像120尊。华表石柱刻“大明正德吴 子约敬送”。横梁正面刻“嘉靖壬寅五月吉日前劝缘子孙重修”。飞檐下前额竖一方镂花镏金匾,上镌“武圣殿”;后额亦竖一方镂花镏金匾,上镌明万历年间铜山进士文三俊敬题的《关帝圣君赞》。庙内饰以金木雕、黄金漆画、石雕等,有“艺术博物馆”之称。1996年11月20日,东山关帝庙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东山关帝庙被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授予首批“漳州市对台交流重点宫庙”;2017年10月,东山关帝庙被中共福建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授予首批“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2019年10月,东山关帝庙成功加入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项目,申遗工作有序进行。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