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之所以杀了司马昭是主要是为了夺得王位。民间之所以流传司马炎杀了司马昭的说法,是因为司马昭的死疑点重重,并不像正史记载的病死,且根据《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司马昭在临死之前口不能言,用手指了指司马炎,有人认为这是暗示司马炎下毒。
晋朝是我国历史朝代之一,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主要分为西晋和东晋这两个时期,共十五帝,一百五十五年。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关于这位皇帝弑父的说法,在民间流传较广,而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说明。
在正史中记载,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是病死,但是有专家认为并非如此,而是被司马炎毒死的,因为司马昭病死疑点重重,首先他死的时候只有五十五岁,也不算高龄,此前也没有疾病记载,但是突然就中风不能说话,且第二天就死掉了,且临时之时还用手指向司马炎,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且司马炎也是有杀司马昭动机的,司马昭的位置是哥哥司马师临终前托付的,为了感念哥哥,他将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十分宠爱次子并多次扬言要将王位传给哥哥的儿子,且晚年时对司马炎颇有微词,因为为了夺得王位,司马炎对父亲司马昭痛下杀手。
一代奸雄司马昭,竟惨遭儿子司马炎毒杀!只因他做错一件事
在《三国演义》里,司马昭死的很蹊跷,按书里的说法是:有个穿黄衣的白胡子老头在闹市喧嚷,该改朝换代了,司马昭应该立王后太子了,说完不见了。司马昭听后心里暗喜,回到宫中,正欲饮食,忽中风不语。次日便病危,最后用手指着太子司马炎而死。
而在正史《晋书》中,关于他的死只有寥寥数语:咸熙二年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时年五十五。
按说司马昭身体一直没啥问题,年龄也不大,怎么会突然中风不能说话,第二天就死掉了呢。而且,临死为啥手指司马炎?有人说,这是托孤之意,让诸臣辅佐司马炎继承大统。其实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他是被司马炎下毒害死的。
司马懿晚年干掉曹爽后,已经有了篡权的野心,但是朝廷内忧外患,时机还不成熟,他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虽然司马师文韬武略,奈何死的太早,而且还没有子嗣,篡魏大业也只能托付给了司马昭。司马昭为了表示对兄长的尊重,就把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而且还扬言:我的位子就是我哥给的,我死之后,我就把王位传给我哥的儿子。而司马攸恭俭孝悌,也深得司马昭宠爱。
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让司马炎开始“行动”。司马炎作为长子,理应成为世子,现在眼看要被弟弟抢了王位,只好暗中串联一帮大臣为他说话。于是,山涛、王祥、何曾等纷纷向司马昭谏言,尤其是何曾的两大理由,对司马昭很有说服力。
第一,名字应天顺人。汉为土德,魏为木德,木克土,所以曹魏取代了刘汉。晋乃舜帝之后,为火德,要取代魏的天下,火克木。司马炎名字为炎,炎即火焰升腾之像,正应道统。
第二,司马炎不是省油的灯。“长发委地,双臂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跟大耳贼刘备一样,都是潜龙之相,遇风云就要腾飞。如果司马攸当了皇帝,司马炎肯定不服,到时候难免一场血雨腥风。为了晋室长远考虑,应该立司马炎。
司马昭也是血雨腥风一路过来的,明白其中利害,于是决定传位司马炎。但是父子之间的隔阂已经产生,司马昭晚年经常梦到仇人前来复仇,神智混乱,对司马炎也经常斥责,司马炎怨惧交加,最终对司马昭痛下杀手。于是,就有了司马昭临终手指司马炎一幕……
古语常说:无情最是帝王家。不只是司马昭父子,翻遍二十四史,为了至尊之位,到处都是血迹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