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打黄盖是为了对抗曹操使用的苦肉计,是为了让曹操相信黄盖。关于周瑜打黄盖这个典故还有一个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打黄盖让曹操相信了黄盖,也为后来的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周瑜打黄盖是为了让黄盖诈降曹操。为了让曹操相信黄盖,周瑜就故意将黄盖痛打了一顿。因为在赤壁之战中,黄盖献计采取火攻,但是这个计策需要有人接近曹军。为了让计策顺利进行,于是黄盖便和周瑜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歇后语流传十分广泛,是根据周瑜打黄盖的典故衍生出来的。周瑜打黄盖是为了计策顺利实施,双方都是愿意的,因此这个歇后语一般表示双方都情愿的事情。
周瑜打黄盖使得苦肉计顺利进行,黄盖成功的混入了曹军。在曹操的军船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用火攻大败曹军。这样以少胜多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这场胜利黄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苦肉计从何而来,为何是阚泽去送诈降信,这则成语的背后才是真相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主人公是阚泽。原文如下:
是夜寒星满天。三更时候,早到曹军水寨。巡江军士拿住,连夜报知曹操。操曰:“莫非是奸细么?”军士曰:“只一渔翁,自称是东吴参谋阚泽,有机密事来见。”操便教引将入来。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问曰:“汝既是东吴参谋,来此何干?”
泽曰:“人言曹丞相求贤若渴,今观此问,甚不相合。黄公覆,汝又错寻思了也!”操曰:“吾与东吴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问?”泽曰:“黄公覆乃东吴三世旧臣,今被周瑜于众将之前,无端毒打,不胜忿恨。因欲投降丞相,为报仇之计,特谋之于我。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操曰:“书在何处?”阚泽取书呈上。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打算利用此计骗过曹操,为火烧曹营奠定基础。于是,周瑜故意当众打了黄盖五十脊杖。不过,这出苦肉计被江东谋士阚泽看破。当晚,阚泽前来探望黄盖,黄盖请阚泽前去曹营送诈降信。阚泽欣然允诺,连夜渡江前往曹营与曹操见面。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阚泽来到曹操水寨时曹操大帐的情形,叫做“灯烛辉煌”,意为灯光烛火通明,光辉耀眼。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黄盖诈降曹操,这是历史的真实,在《三国志•周瑜传》中有明确的记载,原文是这样的:“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不过,苦肉计却是虚构出来的故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但这个故事也并非《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首创,而是出自元代出现的三国话本《三国志平话》,可见这个虚构的故事在宋元时期已经广为流传。
那么,阚泽前往曹营送诈降信是否为历史的真实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历史上也并不存在。作者之所以虚构出这个情节,一则是为了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二则是因为阚泽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也的确非常神奇,使得作者对这个人物念念不忘。
阚泽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呢?《三国志•阚泽传》注引《吴录》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原文是这样:“初,魏文帝即位,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泽曰:‘不及十年,丕其没矣,大王勿忧也。’权曰:‘何以知之?’泽曰:‘以字言之,不十为丕,此其数也。’文帝果七年而崩。”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历史上的阚泽还是一位高明的术士。难怪小说作者会将在这位能“算死”曹丕的高人放在在赤壁之战当中。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