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哥儿什么梗

人气:139 ℃/2023-04-17 09:32:21

迅哥儿这个梗是网友对《少年闰土》的恶搞,原片段是:“鲁迅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叫‘迅哥儿!’回头只见一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鲁迅兴奋的抓住他;‘闰土!你是闰土!’‘不,我是渣。’”由于语气非常贴合原文,但又十分幽默,在网上广为流传。

迅哥儿是什么意思

鲁迅是民国时期的大文豪,我们上学所学的《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都是出自他的笔下,近些年来,在网络上出现了“迅哥儿”这样热门的梗,其实就是《少年闰土》中闰土对鲁迅的称呼。

这个梗说的是《少年闰土》中被网友恶搞的一个片段,“鲁迅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叫‘迅哥儿!’回头只见一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鲁迅兴奋的抓住他;‘闰土!你是闰土!’‘不,我是渣。’”由于这个改编非常的幽默,且还带着对往日学生时代的怀念,从而在网上广为流传。

迅哥儿其实是对鲁迅的一个称呼,但是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只是他的笔名之一,在上学的时候,经常学的课文都是鲁迅写的,所以大多数人对他都非常熟悉,近些年来网上对鲁迅的调侃也非常多,例如:“你们要抓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等等。

迅哥我是猹的梗怎么来的

看鲁迅的少年闰土,小时我以为我是迅哥儿,长大后才知我是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像一匹猹刺去,那猹却身子一扭,反而从他胯下逃走了。节选自小学课文少年闰土。

曾几何时,我们把这篇课文背的滚瓜烂熟,我们记住了这个活泼勇敢的少年小英雄闰土。那时我们还不曾读懂鲁迅,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每天最大的烦恼就是老师多留了几道算术题,又要背课文了。最大的担忧莫过于老师公布成绩的家长来开家长会。

我们不必像闰土那般干农活,看瓜地。只需要完成作业,就能和好友一起玩小霸王游戏机,一起玩芭比娃娃。年少的我们不懂世事艰难,我们有依靠,有家和学校的保护伞,过着迅哥般的生活。长大后再次读故乡。我才发现原来我不是迅哥,我只是闰土。

一九二一年严冬,鲁迅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故乡早已物是人非,不再是儿时记忆中的那个潇洒活泼的少年。闰土已被生活打磨成了一个木偶人,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发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肿的通红。豆腐西施杨二嫂已不再美丽,脸上尽是被岁月摧残的风霜,凸颧骨薄,嘴唇,身材像细脚伶仃的圆规,变成了尖酸刻薄之人。

鲁迅满怀伤感地写下这篇小说,怀念故乡,怀念儿时的欢乐时光,更怀念少年闰土。记忆中的闰土是一个有趣的人,他给鲁迅诉说了很多他稀奇的见识。一起欢笑,一起肆无忌惮的玩耍。分离时,两个少年的依依不舍,正是对这份纯真友情的见证。然而二十年过去再次相遇,却没有了少年时的欣喜。他站住了,脸上露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年少时称兄道弟,如今却主仆分明,他们之间的确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

岁月和生活是一个勇敢机智,活泼潇洒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卑躬屈膝的下人。他们之间逾越不了阶级的那道鸿沟。如若在当今社会,闰土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只是年少单纯并没有成年人的顾虑罢了。我们小学时不也是这样吗?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那些局长家的女儿,我们丝毫不关心,我们只想和玩得来的人交朋友。那时我们并未体会到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可如今我们还能毫无顾虑的这么做吗?在逐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断磨掉棱角,渐渐变得圆滑。

旧社会那个带着影响圈用力刺猹的少年,被岁月慢慢所淹没。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也会被生活打磨得面目全非。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为了生活早已习惯了低头,我们不在高谈阔论的谈理想,而是关心着这个月的业绩有没有完成,扣完房贷还能添置些什么。我们甚至害怕生病,害怕高额的治疗费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丝毫不敢停下脚步。

我们像润土一样,担负着沉重的担子,经历着生活的洗礼。早已变得麻木了。纯真的少年,无忧无虑的生活,仿佛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我们的脸上也会被岁月留下烙印,我们也会变得沧桑,眼角渐渐长出皱纹,我们也会变成闰土那样平凡的中年人。曾经聪慧阳光的少年,在生活的压迫下,终于成了懂规矩的中年人。

我们曾把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当作圣经,十年寒窗,盼望着高考可以改写命运,使出浑身解数。在某一年的六月八日,我们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或许校园的确是整个社会高低贵贱之分最单薄的地方,品学兼优的同学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对拿奖学金,课余兼职也可以让生活过的很好,甚至可以去批判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富家小姐。

然而毕业两年后,那个你曾经鄙视什么都不如自己的纨绔子弟,正坐在宽敞舒适的办公室办公。你面试所要建的经历就是他你站在他面前低着头,毕恭毕敬的地上。你的简历说经理你好,那一刻你又何尝不是闰土呢?这句经历像极了闰土叫鲁迅的那一句老爷。恭喜你已经真正的迈入了社会,大多数人生而平凡可又有多少人能接受自己的平凡。

年少时,我们坐着五彩斑斓的彩虹梦,梦想着当科学家、宇航员、舞蹈演员、医生。如今再回头看看,又有多少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个想当科学家的男孩儿成为了一个银行职员,中规中矩的上班下班想当宇航员的少年中日枯燥的敲着代码,头发也日渐稀疏。那个梦想成为芭蕾舞蹈演员的姑娘,也仅仅是一家不起眼公司里的一个小职员罢了。

梦想终究败给了现实。我们被社会磨平了棱角,越发怀念年少时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儿时的我们或许觉得大人很虚伪,父亲会在很晚时醉醺醺的回家。明明胃不好,就要在酒场上喝的不亦乐乎。水果摊的老板娘总是对买水果的人笑脸相迎,尽管他刚刚训斥完考试不及格的儿子憋着一肚子火。母亲在路上遇到一个奇丑无比的阿姨,匆忙走上前去,把那位阿姨从头到脚的夸赞一番,仅仅因为那位阿姨是母亲的上司。

我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那时我们是单纯的觉得不喜欢酒,可以选择不喝,心情不好就不必笑脸相迎。对待丑陋的事物,没必要去违心的夸赞。我们告诉自己长大后一定不能过得像父母。可现在的我们似乎明白了大人们虚伪的真谛。父亲若不在酒场上喝的不亦乐乎,就签不来合同;水果店老板若不时刻笑脸相迎,就卖不出更多的水果;母亲若不讨好她的上级,名字或许就会出现在裁员名单上。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生活而已。

再回到小说中,年少时的闰土鄙视卑躬屈膝,看不惯父亲行礼,和富家少爷做朋友也丝毫不自卑,浑身散发出无所畏惧的少年小英雄气概。二十年后的闰土活成了父亲的样子,要养活八口人,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站在鲁迅面前,不敢毫无顾虑的开玩笑,不再畅谈他所知道的奇闻异事,毕恭毕敬的叫一声老爷。还要自己解释,生怕惹鲁迅不高兴。闰土肩上有着家庭的重担,养家糊口是他的使命,他终究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如今再次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与年少时的感受完全不同,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有自己经历,使我们改变了心境,我们不再去羡慕浪漫而温暖的北京爱情故事,而是去相信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凌晨六点的北京,凛冽的寒风冻得让人伸不出手,然而地铁站早已人潮泉涌,城市被按下了快进键。华灯初上,写字楼里仍然亮着灯。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是多么普通而卑微的那一个。在北京可以看到成千上万个闰土。为省房租,住在五环外,每天需要五点起床,坐三个小时地铁去上班的闰土拿着厚厚的简历奔波于各家公司。只想留在这个城市中闯一闯的闰土,凌晨两点走出办公楼的闰土,四点开始在路边卖早点的闰土。

我们渐渐学会了成年人的生存法则,把年少时的梦想做成一枚小小的邮票,寄向了远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是诗和远方也是需要门票的。真正的长大是接受。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谦卑的活下去。对于闰土而言,孩子平安长大,家人可以吃得更好些,都是他想去守护和争取的东西。即便他被生活蹂躏成一个木偶人,但他依然迈着脚步继续前进。而我们也有所想守护的东西,或许是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或许是可以凑齐的首付,亦或者是心心相惜的爱人。

长大后我们发现自己是闰土,但是我们甘愿做闰土,渐渐的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凡,学会与自己和解。并不是每一份离。想都会被实现,更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好生活,可是生活还要继续路,还有自己走。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