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和武旦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性别上,武生指的是戏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扮演者多为青壮年男子,其中又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而武旦大多由女性扮演,大多是戏剧中一些勇武的女性,例如武将和江湖中的各类女侠等等,在表演上更注重武打和技巧的运用。
长靠武生在装扮上“扎”靠,以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将时大多使用长柄武器,同时在表演上也要讲究优美、稳重,例如《长坂坡》中的赵云,就是长靠武生的一种,不仅要有好的功夫,同时还要表现出大将风度。
短打武生常用但兵器,表演时以动作敏捷灵巧为主,擅长跌扑翻打,舞蹈身段要干净利落,看起来非常的帅气,例如《恶虎村》蒸南瓜的黄天霸,《大破铜网阵》里的白玉堂,都是此类角色的代表。
什么是武旦
武旦也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短打武旦和长靠武旦,短打武旦大多穿短衣服,一般不骑马,重在武功,而长靠武旦就是穿上大靠,一般都是骑马的,还会拿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因此也被称为刀马旦,但是刀马旦和武旦有一定区别,是武旦和花衫合起来的一种行当。
不同流派的,不同行当的京剧你是否真的了解,跟我一起探寻
京剧·,曾称平剧。京剧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一身,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艺术衣钵。二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过评选、大赛和某位专家的批准。三是必须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例如四大须生的余、言、高、马,都是在继承谭、孙、汪等前辈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长期的演出中逐渐形成了简约明快的余派,委婉俏丽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潇洒飘逸的马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则是在继承陈德霖、孙怡云、王瑶卿等前辈艺术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本身条件发展成庄重深邃的梅派,矫健流畅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质朴的荀派。三大名净的金、郝、侯则是在学习何桂山、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铜锤、以"架子花脸铜锤唱"为特点的郝派架子花脸和以表现人物精气神为特征的侯派架子花脸。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有着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有着不同的唱法以及经典作品,现在京剧有四大流派。
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如果按行当来分,京剧总的来说分为四个行当,即生、旦、净、丑,每个行当都有代表人物。
生:在京剧中表现男子,有小生、老生(即是末)、武生等等。
┏━━━━━━╋━━━━━━━━━┓
小生 老生 武生
┏━━┻┓ ┏━━┻┓ ┏━━━┻━━━┓
小生 武小生 老生 武老生 长靠武生 短打武生
小生:用来表现年青的男子,唱腔多用假嗓,在京剧中行话叫做“小嗓”。这类角色非常多,如《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等等。代表派有叶派,叶盛兰开创。
武小生:顾名思义,就是以打为主的小生角色,《群英会》中的周瑜即是例子。代表派有叶派,叶盛荣开创。
老生:用来表现老年男子,可以根据胡须的颜色来区分他们的年龄。代表派非常多。
马派:马连良
谭派:谭鑫培
余派:余叔岩
杨派:杨宝森
奚派:奚啸伯
麒派:周信芳(艺名七龄童,麒麟童,故称麒派)
言派:言菊仙
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称为四大须生。
武老生:顾名思义,是以打为主的老生角色。
长靠武生:表现武将时,身后插的四杆小旗,称之为靠。长靠武生,就是指这种扎着长靠以打为主的行当。如《挑滑车》中的高宠。
短打武生:同样是武生,但不扎靠,穿薄靴。以短打为主的武生,《三岔口》就是比较经典的短打武生戏。代表派有盖派:盖叫天。
旦:古写“狚”,是一种擅饰的小兽。在京剧中,为女性角色。如图:
旦
┏━━┳━━━╋━━━┳━━┳━━┓
武旦 花旦 刀马旦 老旦 青衣 彩旦
在过去尚有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色旦、搽旦等等。
武旦:相当于生中短打武生,轻装以打为主的女性角色,《十三妹》中的十三妹就是此行当。
刀马旦:相当于生中长靠武生,扎靠重装的以打为主的女性角色,如《七星庙》中的佘赛花,《天门阵》中的穆桂英。
花旦:性格活泼的年轻女性,如《红娘》中红娘。代表派有荀派:荀慧生
彩旦:一般饰演媒婆等角色,如《法门寺》中的刘媒婆,可以说是旦角中的丑行,也是一出戏中出嚎头的地方。
青衣:性格文静的年轻女性,因为一般寒门女子,穿青皂色长裙故而得名。代表派有:
梅派:梅兰芳
荀派:荀慧生
程派:程砚秋
尚派:尚晓云
张派:张君秋
其中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晓云被称作“四大名旦”
老旦:年老的女性,如《岳母刺字》中的岳母,《打龙袍》中的李皇后等等。代表派有李派:李多奎
净:俗称“花脸”,京剧中脸谱就是由此诞生的。因为满脸涂抹油彩,非常不净,反其意故名为“净”,净中都有那些行当呢?
净
┏━━━━━━╋━━━━━━┓
铜锤花脸 架子花脸 武花脸
铜锤花脸:因为在《探皇陵》、《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怀抱铜锤而得名,主要以唱功为主,发音多用鼻音和脑后音。包拯、黄盖、徐延昭、尉迟恭等等都是以这种行当来表现。主要派别:裘派,裘盛荣。
架子花脸:也就动毋就会“哇呀呀”的那种性格较暴燥或诙谐的那种。如张飞、李逵、牛皋等等。代表有金派:金少山,袁世海先生也是此派。
武花脸:以打为主的花脸。
在一出戏中,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花脸,主要的以唱为主的,称之为“大花脸”,其它的则是“二花脸”。
丑:鼻端涂白,滑稽可笑的角色。
丑
┏━━┻━━┓
文丑 武丑
文丑:较多,通常意义的丑,如《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法门寺》中的刘公道、《群英公》中的蒋干等。
综上所述,就是京剧的一些流派以及京剧行当中不同行当的解读,希望可以弘扬传统艺术,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
95后小生编写,对传统曲艺了解不深,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别忘了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