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是指什么地方

人气:443 ℃/2023-04-23 15:26:49

关东泛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现在指代我国的东北地区。关东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先秦时期,当时泛指函谷关以东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所指代也有所变化。山海关出现后成为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天然分界线,关东就是东北。

关东其实就是泛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就是指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由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构成的区域。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和寒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我国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很高,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东北地区的黑土地非常出名,并且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东北地区经济起步较早,早年间的“闯关东”就是到东北去谋生。

关东一词的来源

关东一词作为汗渍文化圈的专有名词其源自于我国先秦时期,在秦汉时期,关东主要是指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秦汉时期用函谷关、大散关作为区分东、中、西三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为关东、关中和关西。

东汉关东是指什么地方

历史上的关东、关中、塞北、漠北这些地方在哪你知道吗?

关东:在明朝以前一般以崤山、函谷关以东称为关东,战国七雄中只有秦在函谷关以西,其他都在函谷关以东,所以其他六国也叫关东六国,但是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关东这个称呼意思主要是指在某重要关隘以东,比如:东汉末年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这里的“关”应该指的是虎牢关,因为当时董卓在洛阳已经是在函谷关以东了,所以这个关不可能是指函谷关。

秦汉时期的关东

到了明清以后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关东军,闯关东,关内,关外等的“关”都是指山海关。山海关号称“让天下第一关”。关外和关东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现在的东三省地区,这个地方相对独立出现过很多地方政权,比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燕,还有女真建立的金、后金(大清),以及伪满洲国。清末到民国时期黄河下游连年遭灾,老百姓纷纷越过山海关往关外谋生,其中以山东人、直隶人为主,这就是闯关东的由来。

大明时期的关东

关中:因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四关之中的意思而得名关中。关中北有万里长城,南有秦岭作为屏障。关中之地自古以来就繁荣富庶,尤其是在韩国人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后,关中更加繁荣富饶。秦定都关中的咸阳,从关中崛起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其后汉、隋、唐都在关中的长安建都。直到唐朝时关中之地被吐蕃入侵,这片富饶的土地被废,经济中心东移,这片土地再也没能成为王朝的都城。

关中地区

塞北:塞是指万里长城这个中原王朝最重要的要塞,塞北就是长城以北,也叫作“塞外”。塞北可以分广义和狭义的,狭义的指长城以北,瀚海戈壁以南,大概是现在的内蒙的中部地区。广义的指长城以北包含现在的内蒙和外蒙古国。自古以来长城就是分界线,北边是游牧民族,南边是农耕民族,文化和气候环境都截然不同。中原王朝百分之九十的对外战争都来自塞北。自古以来数不胜数的游牧民族越过长城侵略中原。而只有少数的中原王朝能越过茫茫戈壁打击游牧名族,即使一时打赢了也不能置其死地,往往是中原军队一走,他们又啸聚在一起。

塞北

漠南和漠北:瀚海戈壁以北是漠北,以南为漠南。漠北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根据地。曾经强大的匈奴和蒙古都在此建立王庭。中原王朝要打击这些远在漠北的游牧名族是非常困难的,远征军必须越过瀚海沙漠群,经过艰苦卓越的长途跋涉来到茫茫草原,后勤补给几乎没有,甚至连敌人都找不到,比如飞将军李广竟然还迷路了,最后落个自杀的凄凉下场。汉武帝举全国之力打击匈奴,虽然打了几次胜仗,使漠南无王庭,但是并没有彻底消灭匈奴,倒是汉朝自己搞的国力空虚,民不聊生,反抗不断。可是令人烦恼的是这个漠北不打又不行,他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他随时可能前来捣乱,骚扰边境,只有将漠北纳入中国版图,我们才能安然入睡。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