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为什么叫暑假

人气:430 ℃/2023-04-25 06:57:17

暑假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只不过本来是叫塾假,是古代私塾的放假模式,那时基本上是在夏天放假,为期十二天,之后人们就将塾假叫成暑假,一直留传至今。还有一种说法是著名教育家鬼谷子洞内山泉井每年暑期会喷发,无法上课,不得不放“暑假”。

暑假名称的由来

在我国现代,最早对寒暑假进行明文规定的,是1901年袁世凯组织制定的《山东大学堂章程》,此后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发展,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寒暑假模式,让学生在学期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休息。

为什么要放暑假

之所以放暑假,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因为气候,暑假一般都是在夏天,这个时候天气炎热,为了防止学生因为炎热而中暑,需要进行保护,放假就是比较好的方法。

其二是学生们大多处于生长期,脑力使用过度有损成长,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修整,在放暑假期间,他们可以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松心情,同时还能和社会、大自然接轨,身心发展会更全面。

学习的暑假还叫暑假吗

放了这么多年暑假,“暑假”为什么叫“暑假”?古代有没有暑假?

不知道各位伙伴注意过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没有?每年学生们都会放暑假,但是,暑假,为什么被叫做暑假,怎么就不叫夏假、热假,或者别的名字呢?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聊聊,暑假为什么被叫做“暑假”?

据知情人士爆料,说“暑假”这个名字是起源于古代的私塾。说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到了每年夏天酷暑难耐的时候,私塾里上学的小朋友怕热,老师也怕热,为了避免大家在课堂上发生随机中暑事件,所以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给学生们放假,这个假,是私塾里面放的假,所以被叫做“塾假”,后来叫着叫着,就以讹传讹,演变成了现在“暑假”一词。

这个故事听上去有鼻子有眼的,说的还真像那么回事。但是呢,查找了一下相关典籍、资料,还真没发现以前的私塾,在天热的时候给会学生和老师放暑假这么个说法。

清朝嘉庆年间的一份《义学条规》是这么说的:“长不辍耕,幼不辍读,暑日休务者,薄其饩廪。”意思就是说:大人到了夏天不能停止耕田,小孩到了夏天也不能停止上学,私塾先生如果胆敢私自给小朋友们放暑假,家长有权利也有义务扣私塾先生的工资。

所以呢,在以前的私塾里面上学,是没有放暑假这么一说的。那么,在私塾里面上学,就一天假也不放吗?

那怎么可能呢!对于古代的私塾来说,一般都会放这样几种假期:

第一种是旬假。就是每隔十天可以休息一天,现在是每七天就休息两天,是不是这么一比较,就感觉幸福满满的?

第二种就是田假。田假,一听这个名字,自然就要跟在田地里干农活有关系了。每年农历五月份麦子成熟了以后,学堂就会放田假,让学生们回家帮忙收割麦子。

第三种就是授衣假。这个授衣假就是在天气转凉的之前,让学生们回家去取过冬的衣服,一般也就是农历的九月份左右。

再有一种假,就是节日放假,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冬至节等等,这种传统节日会给学生放假的。

但是话说回来,现代放得暑假为什么叫暑假呢?我感觉这可能就跟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有关系。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基本就是在公历的七月中旬左右。差不多也是学生们开始放暑假的日子,所以,叫做暑假。仔细想想,就是透露着那么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样的道理,寒假也可能跟我们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小寒有关系。

也不知道我这个解释对不对,欢迎伙伴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再顺便给我点个小赞赞呗!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