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是秋季的水果,其一般在每年9-12月成熟。柚子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的水果,其果实较大,果肉酸甜爽口,汁水丰富,富含维生素C,口感非常好。柚子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酒、柠檬酸、果酱以及罐头等。
柚子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的水果,每到秋天,都是吃柚子的好时候,因为柚子的成熟期在每年的9-12月。所以,柚子是秋季的水果,秋天到来后天气干燥,容易上火,吃柚子正好可以起到消食、降火的作用。
柚子原产于东南亚,在我国已经有着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主要在我国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地有栽种。柚子的食用方法多样,其果肉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酒、柠檬酸、果酱已经罐头等。
柚子的营养价值
柚子的果皮为橙黄色,有着天然的芳香气息,并且果肉非常的细嫩多汁。柚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同时还含有维生素B1、B2、β-胡萝卜素及其他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食用有着消食、解酒毒等功效。
食柚之季,解开“柚”惑
秋末冬初,柚子便宜美味,还很有营养,是当季十分受欢迎的水果。最近几年,红心柚子大量出现在水果店,特别受人们欢迎,有些人认为它更有营养,有些人则担心红心柚子是被打针染色的;还有种说法,柚子皮最好别丢,泡水喝能治病。今天就来聊聊关于柚子的那些说法。
红柚营养价值更高?
柚子是芸香科柑橘亚科柑橘属乔木,又名柚、文旦、香栾、朱栾、内紫等。据考证,柚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柚子含有丰富的水分(100克的果肉约含有89克水分),秋冬季节气候比较干燥,经常食用柚子有利于人体补充水分。另外,柚子的维生素C含量为30毫克/百克左右,某些柚子品种甚至可以高达60毫克/百克,维生素C含量比柠檬和芦柑还高。
柚子是个大家族,品种很多,果肉呈红色或白色,红柚和白柚最大的区别就是所含的色素不同。一般情况下,果肉为红色的柑橘类水果有两类呈色色素:一类是水溶性的花青素;另一类是脂溶性的类胡萝素,如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等,红柚中就含有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性,但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红柚具有特别的功效。从成分分析来看,不同的柚子间营养成分会有些差异,比如有的柚子维生素C多一些,有的柚子糖分多一些,但是这跟柚子的颜色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与品种有关。因此综合来看,红柚和白柚的营养价值并没有显著差异。
红柚靠打针染色?
有传言称“红心柚子是打针注射了色素导致变色”,这种说法纯属谣言。
首先,如果打针注射色素,柚子表皮会有明显的针孔,很容易被消费者识别。其次,表皮对柚子起保护的作用,而针孔给外界虫子和细菌打开了一个通道,柚子容易腐败变质,不利于保存和运输,对商家来说得不偿失。最后,色素通过针孔难以均匀扩散,不能均匀分布,柚子的果肉肯定是有的呈白色、有的呈红色,颜色差别很大,消费者很容易识别。所以,红心柚子打针染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柚子皮能治病抗癌?
还有说法称柚子皮泡水喝可以治乙肝、抗癌,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虽然柚子皮中含有柚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病毒、抑菌等功效。柚子皮中还含有香精油(约为果皮鲜重的0.5%~2%),从而具有特殊的香味。香精油是植物中一类具芳香气味、常温下能挥发的油状液体的总称。研究发现,柚子皮中的香精油具有镇静、抗菌消炎的作用。但总的来说,柚子皮里根本没有对抗乙肝病毒的特殊成分,也没有抗癌的奇效。
服药期间吃柚子会猝死?
网上有传言称“吃完药如果再吃柚子会很危险,甚至可能猝死”。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有研究发现,西柚(也称葡萄柚)可能对长期服药人群产生危害。因为西柚中的呋喃香豆素、柚皮素、佛手柑素等成分,会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而改变药效。并且,西柚汁在人体内的作用持续时间很长,即使在服药24小时后再喝西柚汁,血液中的一些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还是会受到影响。而且,西柚汁与不同药物发生的作用还不相同,对于一些药物,西柚汁会减少药物排出,从而增强药效;而对于另一些药物,西柚汁可以干扰药物的转运,降低药效。
西柚在国外比较受欢迎,在国内的受众并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人们常吃的普通柚子,是西柚的近亲,已被证实里面同样含有呋喃香豆素、柚皮素等成分,因此对服药的潜在影响也应该引起重视。当然,药物和柚子一起吃造成的危害与柚子的品种和吃的量也有关系,并不是说吃一点就会导致猝死,网上的说法还是存在夸大的嫌疑。但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大家平时在服用降血压药、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尽量遵循医嘱,最好不吃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