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国的国粹吗

人气:276 ℃/2023-04-28 06:09:52

戏曲中国的国粹之一。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时发展的长河中,国粹的有非常多种,京剧、书法、武术、中医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尤其是中国的京剧,更是名扬海内外,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中国国粹是完全发源于中国,是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戏剧是不是中国的国粹

京剧又被称为平剧,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主要以北京为中心,分布于全国各地。京剧在中国有“国剧”之称,主要唱腔是板式变化体,在表演、音乐、舞台等方面都有一套规范的表现形式。

京剧之所以被世界所熟知,主要归功于民国时期的一些京剧大师们,例如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他们是京剧中旦角四大流派的创始人,也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主要代表人物。

京剧的形成

京剧在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因此能在最大的限度上超脱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不管是在何处表演,都能演出千军万马的气势,让人沉浸其中。

中国戏曲为什么是国粹

京剧为何被称为“国粹”,看完你就知道了

京剧相比于其他的戏曲确实显得年轻很多,其他戏曲都发展的很成熟的时候京剧融合各家的长处,自成一派,京剧既能阳春白雪,又可下里巴人,无论什么阶层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中国戏曲文化中京剧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被称之为国粹。

京剧融合吸收了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是中国最为普及的剧种;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吸取了各剧种的优点,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表演于一身。 京剧是我国首都北京诞生的戏。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进京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光十三绝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行当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着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着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