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泥变硬了需要使用温水变软,将温水倒入太空泥盒子中,静置15分钟,然后用手反复揉捏即可,或者将毛巾用温水浸湿,然后包裹太空泥,等待1小时时间,还可以太空泥表面刷一些油,再不断揉捏,就可以将太空泥变软。
1、温水软化
太空泥变硬了需要使用温水进行软化,首先将温水倒入装有太空泥的盒子中,等待15分钟左右的时间,太空泥充分吸收了水分后,用手反复的揉搓太空泥,即可将太空泥软化。
2、毛巾包裹
太空泥变硬了可以使用毛巾包裹软化,将毛巾放入温水中浸湿,然后将硬了的太空泥放入毛巾中包裹起来,等待1小时左右的时间,太空泥在毛巾中的湿热环境下就会逐渐的软化。
3、刷油揉捏
太空泥变硬了可以刷油软化,使用毛刷蘸取一些食用油,然后均匀涂抹在太空泥的表面,然后用手不断的揉搓,太空泥即可软化,在使用完太空泥后应该放置在密封的盒子中保存,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两年提供1700个岗位,北京小伙返乡创业,太空泥卖到国外
5月11日,在平阴县孔村镇南毛裕村一处生产车间里,20多位妇女神色认真,动作快捷,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她们在成堆的色彩多样的太空泥小包中,挑出12种不同颜色组成一盒,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一组包装。
车间里,一位名叫冯德英的妇女,与其他人相比,动作显得有些迟缓。原来,冯德英的左前臂里有一块钢板,即便车间里的活儿简单轻快,但受手臂灵活度限制,干活慢些。“干一天活,我能挣四五十块钱,一个月也能挣1400多块,虽比别人挣得少,但比以前在家闲着强多了,工作时间还自由,这都多亏了伟伟老板的帮忙。”冯德英说。
冯德英口中的“伟伟老板”,是28岁的宋京伟,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南毛裕村人。别看宋京伟年纪轻轻,返乡创业已经2年多了。宋京伟介绍,在返乡之前,他在北京、上海做连锁餐饮生意,无意中听到朋友聊起太空泥包装项目,后来几经了解,认为这个项目有前景,便产生了兴趣。2017年底,宋京伟放弃餐饮生意,回到南毛裕村发展太空泥包装项目。那一年,他25岁。
与宋京伟交流时,能在他身上感受到90后特有的幽默感,还有面对难题,敢闯敢拼的魄力和劲头。宋京伟说,在返乡前,他对自己的创业路设想了一番,并满怀信心,却不想,回到家乡后,没等他大展拳脚,就遇到了缺少场地的难题。
为解决困难,宋京伟将自家院子收拾利用起来,还在平阴县城里承租了一间厂房。“当时,虽然有场地使用,但因为场地小、距离远,发展很受限制,只能将就着经营。”宋京伟说,厂房远,村民们工作不方便,这有违他想让乡亲在家门口就业的初心。
项目发展中,宋京伟一直想方设法改善场地。2018年6月,他遇到了另一位想在村庄做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郭铁成。当年,郭铁成30岁,是平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驻南毛峪村的第一书记。
在与郭铁成相识后,宋京伟将令他一筹莫展的难题告知郭铁成,并在郭铁成的帮助下,没花钱就在南毛裕村申请到一处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车间,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
经过2年的发展,宋京伟的太空泥包装事业慢慢成熟,他个人年纯收入10多万元,产业规模也发展到8个加工点,辐射平阴县多个乡镇。“我从河北购进太空泥原材料,分发到每个加工点,一小部分工人在车间工作,其余的在家工作。”宋京伟说。
今年初,宋京伟原计划增加加工点,扩大生产,但因新冠肺炎疫情计划落空。疫情对各行各业产生了不小冲击,3月份恢复生产后,宋京伟的太空泥包装产业也遭遇了物流不顺畅、回笼资金慢的难题。
疫情之下,不少企业老板通过缩减开支方式,维持经营运转,而在3月份底,宋京伟在维持原运转的同时,逆势投资3万元,新增了两条生产线。“新增的生产线6月份投入使用,能通过电子感应出太空泥的重量,省去了日常包装的称秤环节,不仅提高了包装效率,乡亲的工作量提升了,工资也会增加。”宋京伟说。
两年多的时间,宋京伟为平阴县的乡亲们提供了1700多个就业岗位,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乡亲大有人在,由他们包装的太空泥产品内销济南、聊城、临沂等地,外销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现在,产业发展逐步恢复,宋京伟的发展劲头正足。“今年的目标就是将原定计划实现,然后再新增两条生产线。”
农村大众记者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