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可以打包带走吗

人气:318 ℃/2023-04-29 03:19:15

火锅可以打包带走,但带走后最好在当天吃完。大多数餐厅中都提供打包服务,火锅中的菜品和汤底也可以进行打包。火锅是一种中国民间的传统美食,是一类用锅将凉水烧开后再放入食材进行涮煮的烹饪方法,广泛流行于我国的北方各省即四川和华南等地。

火锅是否可以打包

现代的大多数餐厅、酒楼中都提供菜品打包服务,火锅作为一种菜品也是可以打包带走的。火锅在打包时一般将菜品和汤底分别存放,并将汤底进行冷冻,回家后加热煮开即可,但需注意,打包回家的火锅最好在当天食用,因为火锅在隔夜后会形成大量的亚硝酸盐,食用后不利于身体健康。

火锅是一种中国民间的传统美食,是一类用锅将凉水烧开后再放入食材进行涮煮的烹饪方法。火锅的烹饪和食用都非常方便自由,主要食材有肉、海鲜、蔬菜、菌菇及各种加工制品,口味非常丰富,种类繁多,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佳品美食,在寒冷的冬季尤其受欢迎。

火锅由于边涮边吃的特性,可以长时间的保持食物的温度,且口味一般较辣,故而食用后具有驱寒去湿等效果,在中国北方各省和相对比较潮湿的四川和华南等地区非常流行,且火锅早以走出国门,并结合各国烹饪特点形成具备该国风格的特色火锅,如日本的寿喜烧、泰国的冰炭火锅等。

火锅锅底可以打包带走吗

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有人打包火锅底料回家,多地餐饮协会发倡议书

最近,“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到目前,已有多地餐饮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等也相继发出倡议书,呼吁社会共同杜绝餐饮浪费行为。

实际上,号召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的“光盘行动”,早在2013年就被人们所熟知,甚至一度成为当年十大新闻热词之一。时隔7年,餐桌上的浪费是否有所缓解?人们对“打包”的接受程度是否有所增加?带着这些问题,红星新闻记者于近日实地探访了北京多家餐馆。

↑顾客正在打包剩菜

推行“小份菜”

告知顾客底料也能打包

“服务员,麻烦打包一下红汤底料。”北京市民刘先生在当天结束用餐后,示意火锅店服务员,帮自己打包一份红汤火锅底料。

“想自己在家煮火锅吃还得专门买火锅底料,这味道不错,打包回去能再煮点东西。”刘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这不是自己第一次打包火锅底料,“一般味道不错,我都会带一点回去。”

↑顾客打包火锅底料

然而,像刘先生一样选择将底料打包回家的顾客并不多见。该火锅店负责人称,在用餐结束后,服务员都会主动告诉客人,火锅底料和剩下的菜品都可以进行打包:“但有时菜品会打包,底料打包的就很少。”为此,记者发现,每张餐桌上也都放着一瓶墨汁,瓶身上写着:“如用餐完毕后不打包,可将墨汁倒入锅中。”

↑某火锅店内提示顾客,若锅底不打包,可使用墨汁倒入锅底中。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除了鼓励客人打包火锅底料外,为方便用餐人数少的顾客,火锅店从去年起推出了“小份菜”,即每份菜只是原来菜品的一半,价格也是一半。“这样做一来能让大家吃到更多口味,二来也减少食物浪费。”火锅店负责人说。

实际上,中国烹饪协会发出的倡议书也专门提到:“各餐饮服务单位合理调整菜品数量、份量,推广分餐制,主动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做好引导消费者适度点餐的服务,避免造成浪费。”

此外,红星新闻记者也在一些外卖点单平台看到,不少外卖点也推出了“小份菜”的选项,方便独自点单的顾客选择。

↑某餐馆在外卖平台为食客提供小份菜

要求员工主动介绍菜品份量

顾客基本会打包剩菜

8月11日晚,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双井路上的一家网红中餐厅,这里仍有不少顾客正在用餐。记者看到,一对夫妇的餐桌上只点了两个菜,用餐完毕后,看着盘子里剩下的菜品,女顾客主动示意服务员要求打包。

“做的味道不错,带回去可以接着吃。”打包的女顾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向来点餐都根据用餐的人数算,如果没吃完,且菜品味道不错,自己就会主动打包。

“其实感觉从去年开始,就能明显感觉到顾客剩菜现象好了很多,吃不完打包越来越正常。”该中餐厅的老板焦杰告诉记者,在餐厅营业的5年里,能明显感觉到餐桌浪费的行为在减少,同时,焦杰也表示:“我们也会告诉员工,介绍菜品份量,提醒顾客适量点餐。

“无论是中午还是傍晚,厨余垃圾里的剩菜剩饭,比以往少了很多。”在餐厅后厨间的厨余垃圾桶里,记者也看到,店内大部分顾客结束用餐后,被倒掉的厨余垃圾尚不满垃圾桶的一半。

针对4城市366家餐馆的调查数据显示:

人均食物浪费浪费率为11.7%

尽管选择将剩菜打包的顾客越来越多,不少餐厅也主动推出小份菜,但不少吃不完的菜品却仍然被留在了餐盘里。

红星新闻记者在上述中餐厅里发现,同桌的两名男性顾客,一次性点了6份菜品,离开餐桌时,仅有一份菜实现了“光盘”,而其余菜品并未打包带走。

↑餐厅中,顾客用餐结束,桌上仍有剩余饭菜。

而这样的剩菜现象在火锅店、自助餐厅等更为普遍。如某家自助餐厅中,尽管写着提醒顾客“少量自取,剩余菜品过多将收费”的标语,但顾客用餐完毕后,仍会剩菜不少菜品。

一名自助餐厅的服务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般不会去查看顾客最后剩了多少,除非实在是太多了,但剩下的菜品即便没有动过,也不会再回到取餐区。”

舌尖上的浪费背后,有着现实的数据支撑。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中,展示了对北京、上海等4个城市366家餐馆的调研结果。

对这四个城市餐饮业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餐每人93克,浪费率为11.7%。初步测算,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什么东西最容易被剩下,上述报告数据表明:蔬菜浪费量最高,其次是主食类,再次是肉类,水果和奶类浪费量最低;游客食物浪费总体多于当地居民食物浪费;餐馆规模越大食物浪费程度越严重;晚餐食物浪费比午餐严重;朋友聚会和公务/商务消费食物浪费量更高。

“碍于面子不愿意带剩菜回家,加之过去打包服务不如现在普及,所以过去浪费现象严重,但现在已经好了很多。“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经过“光盘行动”,在他看来,眼下餐桌浪费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按量点餐,剩菜打包已经很平常。

那么,推行餐饮节约,是否建议餐厅取消打包盒收费?对此,袁小然表示,由于目前采用的打包盒大多为可降解材料,成本较高,如果要求餐厅必须减免打包费,会给餐饮企业带来不小压力。

全国人大将立法

多地餐饮协会发倡议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8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一级巡视员张桂龙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记者采访时明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决定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工作。目前正在对国内外有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相关立法、文件和政策措施进行梳理研究。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中虽然有一些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原则规定和要求,但比较分散,系统性、针对性、集成性还不够强。”致力于推行餐饮节约工作数十年的袁小然认为,加强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细致立法、有针对性立法很有必要。

而从餐饮消费环节来看,袁小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持续深入的宣传;二是积极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三是提升行业自律、引导,从我做起。

而对于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袁小然表示,应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很重要。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走访过程中,红星新闻记者也发现,几乎每一家餐厅中都张贴着提醒顾客节约粮食的标语。除了随处可见的提醒,不少餐饮协会发出了倡议书,以提供借鉴意义。

↑餐厅中张贴号召“光盘行动”的标语。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特约记者 杨雨奇 北京报道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