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的区别

人气:248 ℃/2023-04-29 10:38:50

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其实是同一个东西。最初给后母戊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将其称为司母戊鼎是因为他认为“司母戊”意思是“祭祀母亲戊”的意思,且当时另一著名学者也认为“司”有“祠”的意思,此后这一名称就保留了下来,但是实际上“司”应做“后”解。

后母戊鼎和司母戊鼎有什么不同

自郭沫若先生给司母戊鼎命名之后,这一名称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一直被沿用,称为“司母戊大方鼎”,又因为这座鼎意义非凡,是我国考古学商的伟大发现之一,司母戊鼎的名称也被写进了历史课本,河南安阳作为宝鼎的老家,也在殷墟博物馆内建造了一个赝品,并写上了“司母戊”这几个字。

但在后来,经过了多为历史、文字学者的研究,认为“司”应该做“后”解,在古汉字中,司和后其实是一个字,而“后”主要指的是皇后,前后的后则是用现在已经废除的“後”来表示,所以这里应该是“后母戊”,意思是“伟大、令人尊敬的”,确定了这一含义之后,不管是博物馆还是课本上这一方鼎的名称都改为“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介绍

后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一件青铜铸品,于1939年的时候在河南省安阳市五官村出土,顶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重达832.84千克,鼎身四周刻有饕餮纹和盘龙纹,工艺精巧,十分威严,其主人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

后母戊鼎简介

镇国之宝——后母戊鼎

鼎,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一般都用青铜所制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在周王朝的时候周公分封天下,制周礼,把社会中的人分为三六九等,每个级别所享有的义务和权力都不相同,为了更好的区分天子贵族之间的身份,就用鼎的数量在表示,天子作为九五之尊可以享用九种肉食,所以九鼎代表的也是天子,诸侯可以用七鼎,卿大夫可用五鼎,士可用三鼎。鼎到后来的实用价值就渐渐减弱了,鼎更多的是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出现。

三足圆鼎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一般的解释认为这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它不仅制作精美,还非常大,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这个大鼎不光是中国有史以来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也是世界考古史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就是这样一件国之重器差一点流落海外。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出土于殷墟,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一个叫吴培文的村民发现,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当后母戊鼎被挖出来没过多久就走漏风声,大批的特务带着日军前来扫荡,等应付完日军后,他赶忙找人联系一个古董商人,想要把这个大鼎卖掉,随后就有古董商人上门,出价20万银元购买,前提是这个东西太大,在日占区运输不便,需要把这个鼎肢解后运出再进行拼装,他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鼎的一只鼎耳锯下,拆下来后一方面考虑拆毁后如果古董商不要不好出手,另一方面考虑到这要一件国宝毁在自己手里自己就是民族罪人,于是这笔交易没有进行下去,加上害怕日军再来扫荡,便将鼎又重新埋入地下。

鼎腹内壁所铸字体

直到抗战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多方辗转存放于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商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02年1月18日,后母戊鼎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