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真正断层是在近现代。清朝年间,虽要求举国穿着满族服饰,但是汉族并未完全断层,仍然有一些人会穿着,近现代西方文化入侵,再加上清政府软弱无力,在各大战争中接连失败,导致国民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怀疑,传统服饰被认为是落后的象征,纷纷摈弃。
随着近些年来,汉服运动的兴起,汉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穿汉服的人也多了起来。汉服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汉朝,由于当时的汉王朝国力兴盛,就被外邦人称为汉人,汉朝人穿着的服饰也被称为汉服,不过汉服本身在更早的时候就有了。
汉服的断层,很多人认为是清朝的时候,其实并非是这样的,虽然满族人创立清朝后要求举国穿着满族服饰,汉服逐渐没落,但是在一些道观里面还是有道士穿着道袍的,并且当时的一些王公贵族,也会在闲暇休息的时候穿着汉服,思念古人,由此可见汉服在当时并没有完全断层。
汉服真正的断层,主要是自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且清晚期政府腐败,国力不济,在各个战争中接连战败,导致国民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怀疑,将清政府的满服和汉服一同被冠上不方便、臃肿、落后的标签,换上了新潮的旗袍、西服等等,汉服也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汉代服饰的美学符号:汉服、胡服、曲裾、衣长
前言
在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中,汉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汉朝的服饰,从服饰式样、图案色彩上都能够看出汉民族在艺术领域的创造能力。汉代服饰美学符号是通过对汉代服饰文化的分析,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
在服装设计中,对汉代服饰美学符号进行应用研究,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推动服装行业的进步。
因此,本文以汉代服饰美学符号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通过对汉代服饰美学符号的分析,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灵感,推动我国服装行业向更加多元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汉代服饰概述汉代服饰主要分为三大类:汉服、胡服以及曲裾。在汉代服饰发展的初期,由于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汉朝在服饰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具体造型上也逐渐出现了汉服和胡服融合的特点。
但是在汉代发展的中后期,受到儒家思想影响,逐渐开始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进行服装设计。
在汉代服饰的发展中,不同的朝代都有其特点,总体上来说,汉朝服饰文化主要以汉服为主。汉代服饰中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其明显的“性”特征。
在汉朝初期,由于受到汉民族原有服装形制影响较大,在服饰上多有“束腰”、“束带”等特点。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汉代统治者并不主张穿着宽松肥大的衣服,而是推崇“衣长至膝”、“衣长过膝”的着装方式。
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开始提倡“深衣”。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方便官员出行时穿着。“深衣”具有较为宽松、宽大等特点。并且还增加了袖口和下摆等多个部位,让服饰更加符合人体曲线。
到了东汉时期,由于受到佛教影响较大,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较大。在这一时期,服饰上出现了很多特殊造型。比如东汉时期出现了曲裾这种服饰样式。曲裾服装能够有效修饰女性身材曲线,让女性看起来更加婀娜多姿。
在汉代服饰中还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款式——马面裙。在汉代时期马面裙主要是作为女性裙子来使用的。在马面裙的基础上增加了马鬃和花纹装饰,让裙子更加华丽大气。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少数民族服饰影响越来越大,使得我国传统服饰受到了冲击和改变。
汉代服饰式样的美学符号分析汉代服饰式样的美学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衣如其人”,即从服饰式样上看,能够看出人的特征。“衣如其人”的审美观念主要是汉代统治者崇尚礼仪制度、崇尚等级制度,体现在服饰上就是色彩较淡、款式简单、面料精美。
汉代服饰式样大多为宽松式,上衣为交领,衣长至腰部以上;下衣为紧身窄袖的窄袖直裾,衣长至脚踝;所着内衣的领口较小,穿着时只露出内衣的领子。汉代女性的服饰款式大多较为简单,没有复杂的花纹装饰,其颜色主要以素色为主。
在汉代服饰中,很多的服饰都会采用刺绣、堆锦等工艺制作。堆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特色刺绣工艺,主要应用于服饰上。
所谓堆锦就是将彩色丝线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布料上,形成花朵、人物、动物等不同形象,然后在布料上进行刺绣,使布料呈现出丰富的纹样。汉代女性的衣服都是经过堆锦工艺制成的。
汉代女性所着的服装基本上都是交领、窄袖直裾、下裙肥大、下摆宽大,这样的服饰样式能够更好地展现女性端庄、优雅和自信的气质。
在汉代服饰中有一种叫“交领襦”的服饰,其主要是通过“交领”和“窄袖直裾”这两种方式将衣服下摆拉宽,呈现出女性端庄、典雅和自信的气质。汉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在汉代时期有着严格规定: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衣服款式和颜色。
汉代服饰图案的美学符号分析汉代服饰图案是以象征手法来表达服饰主题,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多种元素来表达图案的寓意。在汉代服饰图案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植物图案,这些图案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如在汉代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飞禽”、“走兽”、“日月星辰”等图像,这些图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现了汉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例如:在汉代绘画作品《游春图》中,描绘了一位身穿红色长衫,手持画扇的仕女形象,在这位女子身上绘制了大量的图案,其中有花卉、飞禽等多种形象,这些图案反映出汉代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又如:在汉代绘画作品《上林赋》中,描绘了一位身着绿色衣服,头戴高冠、手持羽扇的男子形象。从服饰形象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身穿绿色衣服,头戴高冠、手持羽扇,能够看出这位男子在当时具有较高地位。
从服饰形象上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手持木杖、身穿白色衣服的形象代表着阴阳两界之间的界限。从服饰形象上可以看出这位男子在当时社会中具有较高地位。
汉代服饰美学符号应用研究通过对汉代服饰美学符号的研究,我们能够发现汉代服饰美学符号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对汉代服饰美学符号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其是对自然的一种抽象表达,将自然中的元素通过抽象后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能够让服装更具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例如,在对汉代服饰美学符号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抽象元素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几何、文字等。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例如,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运用动物图案、几何图案、文字图案等元素进行设计,能够为现代服装增加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
其次,在对汉代服饰美学符号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其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表达,将人与自然相互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例如,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汉代服饰美学符号时,可以将这种思想理念运用到设计中,使服装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需求。
笔者观点通过对汉代服饰美学符号的研究,我们能够发现汉代服饰美学符号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包括对自然的理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达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统一的追求。
通过这些文化内涵,能够让现代服装设计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让服装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需求。
汉代服饰美学符号是我国传统服饰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汉代服饰美学符号进行研究,能够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灵感。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将汉代服饰美学符号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能够让服装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为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提供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1、傅举有,中国历史暨文物考古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1999。
2、李泽厚,美的历程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