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有时候冬季气温偏高形成了雷雨云,从而出现了雨雪天气,且出现雨雪天气。如若对流特别强盛,还可形成冰雹现象。通常情况下,冬天空气寒冷干燥,加上太阳辐射比较弱,在空气中不易形成对流,所以很少有雷电现象。
下雪天打雷一般前几天的气温往往在0℃以上,湿度比较大。而在当天,有强冷空气影响本地,当强冷空气及近地面相对较为暖湿空气接触时,重量较轻的暖湿空气受到猛烈抬升从而导致层结不稳定形成雷雨云。
雷雨是因为暖湿空气受到某种原因向上抬升,例如活动在冷空气的上面或者是受到地形影响;当暖空气急剧上升而出现积雨云的时候,雷雨就非常容易发生了。
打雷是夏季较常见的天气现象;而下雪则多在冬季。但只要某时某地的天气形式,不仅具备了下雪,也具备了打雷的条件,这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就可以在一天里同时出现。
河南多地暴雪伴惊雷,“雷打雪,人吃铁”的说法是不是要应验了?
河南下雪了!不仅是下雪了,而且是暴雪!不仅是暴雪,而且是暴雪伴着惊雷。
3月16日上午11点,河南省气象台对外发布暴雪蓝色预警,说是16日白天到夜间,三门峡、洛阳、平顶山、南阳北中部、郑州、许昌西部、济源、焦作西部、新乡西部、南阳西部的部分县市会有5毫米以上的降雪,部分地区的降雪量被预警为10毫米以上。
而实际上,河南的三门峡、义马、渑池、栾川、新密伏羲山、新安县、洛宁县、嵩县等地,在今天的16日一早就飘起了大片的雪花。
如果只是雪下的大也就罢了。只是这次突袭河南多地的暴雪还伴着惊雷,这从3月16日中央气象台的地闪实况监测图上也已经被明显看到了。监测显示,河南西部多地密集出现了闪电符号,证明被监测到闪电符号的地方出现了“雷打雪”现象。
关于“雷打雪”,民间有说法是“雷打雪,人吃铁”。意思是说,如果下雪天里伴有惊雷,对农业生产是一种特别不好的预兆,往往会导致各种农作物严重受灾,造成歉收。
实际上,这次突袭河南多地的暴雪,既属于“雷打雪”,也算是“桃花雪”。桃花雪特指3月飞雪,属于冬春过渡时期的一种天气现象。而“雷打雪”特指的就是像河南这次出现的既下雪又打雷的特殊天气状况。
从气象科学的角度讲,“雷打雪”的成因源于早前的暖湿空气势力相对强劲,后续突然又有冷空气翩然而至,冷暖空气交锋从而产生强对流,引发雷电和降雪。
说起来,较为特殊的“雷打雪”天气现象虽然比较少见。不过相对来说,“雷打雪”出现在公历2月中旬和3月上中旬的时候,还是比较多的。
相关的气象监测记录揭示,湖北的宜昌、荆州、孝感,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安徽的凤阳,云南的昆明,还有上海,都曾经在不同年份的公历2月中旬到3月中旬间,分别出现过“雷打雪”的特殊天气现象。
从自然规律上看,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惊蛰交节。而2月中旬到3月中旬正是惊蛰交节的前后时间,春雷始鸣是惊蛰前后的物候现象。而像今年这种前期已经超常转暖,暖空气持续时间不短的特殊情况,遇有较强冷空气突袭,产生强对流,形成有雪也有雷的极端天气,其实也是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气象专家解释,在全球变暖的当下,一方面海洋的热含量增加,可以为陆地输送更多的水汽,也使得冬季暖空气不再萎靡,反而容易大摇大摆地北上。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在北极的放大效应,使北极比其他地区升温更快,从而减弱赤道与两极之间的温差和风速差,使得寒潮更容易南下。如此一来,冷暖空气对撞的机会便会相对增多,“雷打雪”出现的几率同样也会一同增加,甚至可能会因此变为常态。
尽管“雷打雪,人吃铁”对现代的农民来说是过于夸张,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极端的坏天气,肯定会引发“倒春寒”。就比如河南今天下起的这场伴着惊雷的“桃花雪”,因为前期的天暖,小麦早已返青并开始起身拔节,许多落叶果树已经开花或者是正在预备开花。严重的“倒春寒”,造成的相对损失,可能会相当严重。
真的因此心疼农民,种田太不容易了!连老天都这么作祟不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