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踩的柱子叫什么

人气:439 ℃/2023-05-04 13:35:57

舞狮踩的柱子是梅花桩。在进行舞狮表演时,为了增加娱乐性,会让舞狮站在梅花桩上表演各种特技动作,同时配上生动灵活的表情,彰显出热闹的氛围。舞狮在古时候被称为太平乐,经常在节庆日或重大活动时举行,关于其起源,往往和各种传说有关。

舞狮踩的木桩是什么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表演艺术,传承悠久,在古代的时候有被称为“太平乐”,因为我国地域划分,舞狮也有南北之分,南狮也被称为醒狮,在表演的时候每头狮子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在表演舞狮的时候,为了增加节目的精彩性,经常会借用一些道具,梅花桩就是其一,大多是高低不同的木桩,然后让舞狮站在木桩上配合音乐的节奏作出各种特技动作,还要配合狮子灵动的表情,让人拍案叫绝。

在民间,舞狮的传统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关于其具体起源于什么时候,却是众说纷纭,且关于其起源,也大多和种种传说有关,不过之所以以狮子的形象,说明了人们对狮子这种动物的喜爱,也是出于这种原因,人们就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在不断地发展中改进、创新,最终发展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门独特艺术。

舞狮跳的柱子叫什么

「大马习俗」这些华人习俗竟是马来西亚华人发明的

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习俗的传承,是全世界华人有目共睹的。但你知道,这些普遍知晓的华人传统习俗竟是源自马来西亚华人所发明的哦!

小编好奇,这5个大马华人传统习俗,你又知多少?

二十四节令鼓

二十四节令鼓,是由马来西亚新山中华公会理事陈再藩、著名歌乐教育家、作曲家陈徽崇,于1988年创作的一种鼓乐表演形式。二十四节令鼓虽然取自中国农历的节令,但为每个节令创作不同的鼓点节奏,搭配呐喊、肢体动作及队形的变化,是完完全全马来西亚华人骄傲的华人文化产物。

柔佛新山宽柔中学于1988年4月时,成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支二十四节令鼓队,并于 2009 年正式被大马文化部宣布二十四节令鼓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二十四节令鼓,这样的演艺型式,特殊且气势磅礴的表演震惊了全世界,可是吸引不少国外人士来学习呢!

高桩舞狮

相信大家都看过高桩舞狮吧!在大马,不论是华人过年、或是新店家开幕,都会邀请舞狮前来助兴表演,踩在高高的桩台上,活灵活现的舞狮跳上跳下好不热闹!“舞狮”这个习俗源自于中国,是的,没错,但马来西亚的舞狮的不同之处是它踩在高桩上。大马的高桩舞狮习俗源自于 1983 年,当时的一个大马本土的舞狮团 Hing Tung Lok 为了让表演更为精采,加入了 5 根柱子(又称为梅花桩),而其他的舞狮团看到了,也跟风做出了一整套的柱子,有些柱子的高度还超过了 20 尺!久而久之,就变成大马舞狮团固定的传统习俗表演了,厉害到外国都来取经学习呢。

拿督公

你是否有留意在马来西亚的大马路旁或是住家都能常看见供奉的拿督公神像呢?其实部分大马人也不知道,原来祂是来自马来西亚的!

其实在华人还没来到大马前,马来半岛人当时还信奉著世界万物都有灵,当时所有灵界的生命(包含祖灵)都被尊称做拿督,而华人到来后,接触到了这些不同的信仰,一方面对先来者怀有尊敬之心、另方面也感谢当地的土地神对土地的保护,于是慢慢接纳了拿督的信仰,最后再融入华人鬼神的观念、拟人化,才变成了大马华人现今所认识的拿督公。

捞鱼生

“捞呀!发呀!风声水起!”每个大马华人过年时必做最夯的传统习俗,但去问其他国家的华人,会发现大多数的人竟然完全不懂「捞鱼生」是什么?太让人震惊了!捞生原来是马来西亚发明的!鱼生源自于 1940 年代一间位于森州芙蓉的餐厅“陆祯记“”所改良创新出来的菜色!最有趣的是,一开始的第一代鱼生竟然有高达 30 种食材,远远超过现在的七彩鱼生。

抛柑

大马未婚男女“抛柑抛蕉”的传统习俗,亦是其他国家找不着踪影!据猜测,这个习俗源自于福建歌谣「拋好柑,嫁好尪,拋好蕉,中马票,娶老婆」。在元宵之夜,男女们会写下自己的联络方式,盼能寻觅到有缘人。在茫茫人海中「捞」到属于自己的爱情,真的很特别呀!

*图片来源:取自网络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