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制冰有哪些方式

人气:250 ℃/2023-05-05 02:10:08

1、藏冰:冬天时,开采结冰的河道并运送到地窖里面保存,到夏季的时候拿出来使用;2、冰鉴:冰鉴是盛冰的容器,将冰和食物放进去密封好,就能起到保存食品、散发冷气的作用;3、硝石制冰:将硝石放到水中,它会大量吸热,使水温降低甚至结冰,以此造冰。

古代制冰的方法

1、藏冰

在冬天的时候,开凿冰冻的河水,然后将其运到地窖里面,在掌握真正的制冰方法之前,古人多将窖冰作为夏天冷却食物的方法,从周朝开始,采冰、储冰就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工作了,主要由宫廷包办。

2、冰鉴

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将冰块放到木质或者是青铜制作的箱子里面密封好,就能起到保存食品,散发冷气的作用,让室内更加凉爽,当然,这里面的冰依旧是冬天开采后放到地窖保存的。

3、硝石制冰

古代真正的制冰方法为硝石制冰,当时人们在炼丹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硝石溶解在水中的时候会大量吸热,使水温降低,甚至出现结冰的情况,所以人们就利用硝石这一特性,在夏季的时候制作冰饮料或者是食物。用硝石制品很简单,准备一个大盆一个小盆,装上水后小盆放进大盆里面,保证大盆的水淹没小盆,接着在大盆加入硝石即可。

古代夏天制冰有哪些方式

古代没冰箱,夏天古人是如何制冰的?说了你可能不信!

现在这个季节,天气炎热,常常使人闷的发晕,这时候如果能来两口冰凉的冷饮,会使人觉得非常的爽快。我们现在的科技,使我们可以轻易的度过炎热的酷暑,可以喝冰镇汽水,吃雪糕,炒酸奶,或者在家自制冷饮,都可以。那么,没有这些先进科技的古代人,又是怎么获得冰块的呢?

不要小瞧了古代人的智慧,从周代开始,就有了储存冰块的传统。当时宫廷中就挖有冰窖,这时候叫冰井,还有专门负责进行储存冰块的官员。在取冰块前还要进行一定的祭祀行动,然后选择就近的河流,在冬天最冷的时候,等河里的冰已经能够承受人体的重量,就会开始取冰。

为了使冰不容易融化,古人在挖“冰井”的时候,往往挖的很深,一般都建在极为阴凉的地方。并且在地上铺有厚厚的稻草,每层冰块之间更是有严密的隔热措施。当一个冰井装满之后,就会密封起来,开始装下一个,直到装满所有的冰井。

到了夏天,古代的那些贵族就可以在炎热的天气下,饮用冰酒水来降暑。不过这个时候,能用的起冰块的也只有贵族阶层。

到了唐朝末年,随着道教大量的炼丹,******开始出现,而终于有人发现硝石除了炼******还有着其他的特性,就是溶解于水之后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最终形成冰块,一直到了这时候,夏天的市面上才开始出现冰镇饮料,也就是冰糖水。

一直到了饮食文化极为繁荣的宋代,冷饮才真正的做到可以被普通的市民享受。这时候的市面上不但出现了果汁饮料,还用刨子将冰刨碎之后加入各种水果的甜品,可以说是刨冰的老祖宗。

人们也开始用冰块来储存来自海边的鱼虾,运往内陆地区。而元朝的人们开始在碎冰中加入牛奶、果酱和蜜饯等物品,这应该是最早起的冰激凌了。

而到了明清时期,一直延续着冬季储冰的传统。因为储存冰块极为不易,当时对官员发放的各种福利中就包含有冰票,按照官职的高低可以在夏天领取数量不同的冰块。

清朝甚至规定只有官方可以挖掘冰窖储存冰块,因此民间用冰极为不易。一直到了民国时期,才出现了民办冰窖,为普通有钱人在夏天提供冰块。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