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不仅具有道德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们勤俭节约品质。节约指的是厉行节省、俭约、用钱等有节制的意思。节约是美德,对于个人、家庭、国家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节约除了减少浪费,更多地是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倡在享受的过程中降低消耗资源。
我们的生活应该提倡节约、践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约是一种理念,意味着低碳、自然与人的平衡。
节约并没有否定消费的意义,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而节约是让人们以更低的成本消费更多的商品的有效手段。
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据美国电视新闻网CNN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经济总值将达到14.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7.5%。通俗地说,就是我国越来越有钱了。在生活中,有部分群众甚至党员干部认为:我口袋里面的钱,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浪不浪费别人管不着!真的是这样吗?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已;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深处,勤俭节约贯穿了一个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始终。勤俭节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与家庭、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勤俭节约始终是植根于民族灵魂深处的传统美德。诸葛武侯在《出师表》里边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著名诗句。勤俭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回想“小米加步枪”的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就是凭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由小变大、从弱变强的,勤俭节约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底色,也是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艰难历程中,我们一贯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到我国“有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引发广泛讨论,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尚未根本改变。现在,全国还有1600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尚未收官全胜。下一步,振兴乡村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所以,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行为。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以身作则,坚决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不动摇,真正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过硬作风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按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人民群众迈进乡村振兴新时代。
三都县法院 杨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