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大米生白色虫子通常是能吃的,由于米虫本身是没有毒的,就算食用后对人体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可在洗米的时候将米掏干净,但若是霉变现象生出来的虫,则最好不要食用,这样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大米生虫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一般情况下大米生虫是可以吃的,就算再先进的工业技术,也完全杜绝不了虫害的侵袭,而米虫本身是没有毒的,只要在洗米的时候将米掏干净就可以正常食用。
同时若是误食米虫的话,对人体的健康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也没有必要为了一袋米里面有几个白虫就全部丢掉,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但最好要区分霉变情况,若是发生霉变现象生的虫,就不建议食用。
若是防治米虫的出现,可在米袋的中间各放几个大蒜头,或者用布包一些花椒在里面,在平时还要将存米的容器清洗干净,以防止过冬的虫蛹隐藏在里面。一旦发现米生虫,可将米放在阴凉处晾干,让虫子飞走或爬出。
为什么密封的大米会生虫?我们吃的每一碗饭,可能含有它的虫卵
文|整点科普
家里囤了很多米,或者是米放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里面会生出越来越多小甲壳虫,超市里密封的大米袋也未能幸免,甚至很多超市员工每天不得不处理这些小虫。
有人手机落水后,把手机扔进米缸中吸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时间,拆开手机发现里面长了小虫子,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
事实上,这些看起来小巧可爱的甲壳虫,战斗力不容小觑,因为我们看起来白白净净的大米粒上,很有可能就覆盖着它密密麻麻的虫卵,而我们几乎每天无形中都在吃它的虫卵;
甚至也可以说,我们吃的每一晚饭中,都可能含有它的虫卵。
那么,这些虫子是如何在密封的环境下肆无忌惮生长的?这些虫子是什么?人如果误吃了这些小黑虫,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吗?该怎么防治才能预防这些虫子?
这种虫子叫米象,原本生活在印度——马来西亚地区,有的地方叫“铁鼓牛”,是鞘翅目象虫科动物,个头一般只有2.4mm~2.9mm,外壳比较坚硬,呈沥青色或者红褐色,也有黑褐色(玉米象虫),表面还伴有零星点点;会飞,具有趋光性。
它像大象一样,有一个比较长的“嘴巴”,长1mm左右;通体纤瘦,身上几乎全是壳,有六足两个触角;它一年繁殖8代,一次产卵最多达到500颗,温度高、适度高的地方的米象虫,繁殖能力就越强。
米象的虫卵长为0.65—0.7mm左右,呈椭圆形,颜色为乳白色,呈半透明状态。
所以,即使大米上附着了米象虫的虫卵,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大米堆里,甚至是密封的大米袋里,会凭空生出虫子的原因。
米象一般寄宿在玉米、稻米或者高粱等谷物中,经过处理的通心粉等也会长出米象,有时候家里的木地板、木床也会长有米象。
总之,它的生命力超出了人的预想。
成虫一般喜欢5-9月份的时候开始活动,就地产卵繁殖。产卵的时候,雌米象会用自己长长的“嘴巴”把谷物钻成空心,然后把卵产在这个空心洞口中,之后再用自己分泌的黏液把这个小洞口封起来,谷物看起来又完好无损了。
虫卵孵化后,两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在谷粒内部生长成为幼虫,和虫卵一样呈乳白色。米象的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同一颗谷物中的幼虫们会因为争抢粮食而互相咬对方,直到出现最后的胜利者,把这颗谷物据为己有。
这些幼虫会从内向外不断“啃食”谷物,直到把谷物都给吃光,谷物里便只剩一个空壳;
幼虫期大概为一个月,一个月后便会化成蛹,只需要一周的时间,它的壳便会变得坚硬,于是破壳而出。
所以,在米象破壳而出之前,我们肉眼是无法看的,但它已经活在大米中了,只是在等待时机破壳而出,这就是为什么密封的米袋里,总是会凭空长出虫子的原因。
米象活动的时间长达半年,成虫具有一定的假死性,所以我们有时候在大米堆中看到米象时,它们会一动不动装死,等危险过去后,它们便伺机逃跑。
米象是贮藏谷物的“杀手”,因为它产卵的特殊习性,人们无法用肉眼识别;再加上不鼓励使用农药,米象在谷物上的繁衍数量越来越多。
特别是那些贮存了两三年的粮食,比如说小麦、棉花、玉米、大米等,更加容易受到米象的啃食;并且,它们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如果在家里出现了米象,意味着墙壁或者木质家具也会遭到它的“毒手”,连插花都不能幸免于难。
不过,它本身并没有什么毒性,即使米堆里出现了少量的米象,把它赶走,清洗干净,再经过高温煮熟,人食用之后是不会中毒的,但多量的时候就不建议食用了,因为米已经是空心的了,不仅没什么营养,也不好吃。
也有不少人认为:长虫的大米反而是好的,因为没有农药。针对这种说法,我们不予置评。
那么,米象虫这么讨厌,该如何防治呢?
在预防米象这方面,有人曾经把大蒜放进米缸中,试图用大蒜味驱赶米象,但后来,大蒜也成了米象的盘中餐;
该如何预防米象呢?其实,主要还是不要让米象繁衍成为幼虫或成虫。
在低温情况下,米象的虫卵繁衍会受到限制,成虫被冻一天,也会被冻死。
把冻死的成虫挑出来,食用的时候把米清洗干净,就不会有什么危害了,也可以把米放在冰箱中一直冷藏。
当大米出现米象的时候,切忌暴晒,高温反而会促使虫卵加速孵化,反而会催生越来越多的米象。
最好的做法是把长虫的米放到阴凉大的地方通风摊开,米象便会自己爬开,到时候再一一清理掉虫子便可。
洗衣粉特殊的味道对米象有吸引力,可以把长虫的米铺在垫子上,在家里墙角的位置撒上洗衣粉。
当米象吃掉洗衣粉之后,便会“中毒身亡”,这时候的大米也就比较干净没有虫子了。
不过,要注意不要让洗衣粉沾到大米,以免误食,发生危险。
米象非常讨厌橘子皮的味道,特别是干的橘子皮。所以,我们可以把橘子皮晒干,之后再把它放进米袋中,可以根据米的重量决定放多少。
米象闻到橘子皮后,会慢慢地自行爬走,这时候注意它的去向,千万不要让它随意爬进家具中!
把花椒煮开,用花椒泡过的水浸泡生虫的大米,米中的米象就会被消灭了。
不过,这样的方法也容易导致晾干后的大米有很重的花椒味,影响口感。
正所谓“粒粒皆辛苦”,家里最好不要囤积太多大米,时间不要太长,一个月内吃完是最好的;如果发现大米生虫,最好及时按照上述方法处理。
当米象虫成窝的时候,大米也几乎被掏空了,这时候就已经晚了。
储粮害虫隐患是存储粮食面临的重要难题,我国每年因害虫导致的仓储粮食损失非常大。
美国著名昆虫学家Jim Campbell对米象破坏力有一项统计:
发达国家因为米象造成的谷物损伤达到2-5%,而欠发达国家的损伤率则高达50%。
所以,米象的危害不容小觑。
袁隆平院士等人为了水稻事业,鞠躬尽瘁,穷极一生,我们如今才能“吃得饱”。
所以,我们更应该用心对待粮食,从小事做起,杜绝浪费,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浪费每一粒大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