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推动经济良性和发展,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增加市场的活力、动力和竞争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希望借此可以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是一种相互支撑和相互促动的关系,2018年“双创”被当选为经济类十大流行语。
2015年李克强总理又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有又利于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
深入认识“大众创业”的重要意义!
深入认识“大众创业”的重要意义!
作者: 赵钒
提出“大众创业”口号之初,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人人都拥有了实现“中国梦”的机会。随着创业失败的案例越来越多,社会似乎对创业越来越缺乏信心,甚至有人戏称其是在“割韭菜”。政府为了给创业者们创造好的创业条件,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创业者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创业的土壤也还有待进一步加肥、加厚。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创业成功的概率还比较低,是不是创业成功率低,就认为这是一项“割韭菜”般的运动呢?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激发经济活力而喊的口号呢?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对“大众创业”的意义进行深入的认识,我个人认为“大众创业”的历史意义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包产到户”。这涉及到我们是愿意做拥有生产资料的“有产者”还是继续做新时代的“无产者”的问题。
从古至今有多少怀才不遇的人,他们满腹经纶却仿佛只有一种宿命,泯灭如野草!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集中到了少数个人和集体手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你天纵英才也只能含恨而终!
直到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对生产资料的垄断,让我们看见了胜利的曙光。“无产者”已经取得了胜利,那我们还要继续做“无产者”吗?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的政策,农民拥有了“生产资料”,神州大地再次迸发除了勃勃生机!改革开放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奇迹,也让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饥饿、疾病灾荒和疾病!我们感谢改革开放,我们要坚定的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下去。
“大众创业”与“包产到户”一脉相承,它以公共服务的形式将创业所需资源分配到创业者手中,他给予了那些有理想、有能力、有毅力的人实现人生出彩,实现美好“中国梦”的机会。之所以还有人质疑“大众创业”,其原因不在这项政策本身,而在于创业者自身能力、创业的土壤、以及某些既得利益团体的狙击。如今生产资料不可避免的集聚到了少数个人和集体手中,这些拥有生产资料的群体是否会允许“大众创业”的顺利进行呢?
既有集中又有分散才是符合辩证法的,既要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又不能缺乏生机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中继续探索,进一步明确,那些领域是必须要集中的,那些领域是可以市场化的。幸运的是在这些方面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能够继续,也希望大家能对“大众创业”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