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别称和雅称有,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正秋、中秋、桂秋、秋高、晚秋、凉秋、暮秋、秋末、残秋、素秋、穷秋、金天、商秋、西陆、白藏、爽节、请求、高秋、霜天等。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
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
节气民俗 | 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设计:谢文君
01
立秋的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秋”字由禾与火组合而成,表示禾谷成熟,春华秋实,立秋是一个收获的标志,也是节气意义上秋天的开始,通常在八月初。
02
立秋这些事儿
01立秋有三候
立秋有三候
一候凉风至
炎暑之时
我们小扇引微凉
如今大自然会送来凉爽
二候白露生
露水悄然出现
在初秋早晨的阳光里醒来
向世界莞尔一笑
三候寒蝉鸣
蝉
夏日里的音乐家
正在奏响一年最后的乐章
02“秋烘”
立秋,虽然名字有“秋”,但暑热不减,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农谚说“三伏夹一秋,秋后加一伏”福州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六月大暑热未死,七月秋烘烘死人。"这俗语里“秋烘”两字,描摹了榕城两季叠加的热。真正凉下来,总要到秋分。那会儿,已经过了中秋。
03立秋与农业
就农事而言,立秋是个至关重要的时刻。自然界的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棉花结铃,大豆结荚,水稻结实,高粱渐红……等待丰收的田野,像色彩斑斓的调色板。
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秋忙的身影,农家小院晒满了应季成熟的瓜果和作物,“晒秋”盛典即将在各地上演。
03
福州立秋习俗
福州立秋没有特别的习俗,和全国其他地区相似↓↓↓
“咬秋”
立秋后,暑气迟迟难去,民间有“晚立秋,热死牛”“秋后一伏热死人”等谚语,所以“咬秋”习俗,就是来表达人们“啃下酷夏、迎接秋爽”之祈愿的。
贴秋膘
立秋是秋季第一个节气,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如有减少,便要吃肉“贴秋膘”,鸡鸭鱼肉等,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补贴暑气带来的损失。当然咬秋补养,富含营养的枣也是必不可少的食材。尤其是大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
晒秋
晒秋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湖南、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序有常
可季节的交替
却总在无声无息间
苦热与清凉、葱茏与绚丽
就这样默默换了位
风响沙沙,私语切切
夏天的故事悄悄完结
秋天的画卷正在展开
立秋在金色年华里
不紧不慢,不急不缓
风起叶落秋来了
我恰好遇到,时间刚刚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