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从时间上理解包括古代的安全文化和现代的安全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中的安全文化是为生产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安全文化指的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各项行为的总称,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
从产生和发展历程来看,安全文化属于安全教养、安全修养或安全素质的范畴,目的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养成具有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
远古时代,人们制作了石器、木器作为保证生产和安全的工具,在生产作业领域,人类的安全活动可追溯到中世纪,机械的出现开始出现操作事故,安全防护意识随之到来。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及主要作用
一、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安全文化是由“Safety Culture”一词翻译而得。它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所属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其《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评会的总结报告》(IAEA1986年出版的安全丛书No.75-INEAG-1)中提出的。其背景主要是:①一般而论,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原因引起的;②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波及世界的严重核泄漏事故。在审查此事故时,IAEA发现这是一起人为错误造成的核灾难,人们必须呼唤文明生产。不仅如此,该事故也反映了管理、经营和法规等“组织”的安全文化与所有共同的基本理念问题。所以安全文化的提出,是在安全问题上教训和经验的升华和结晶。
我国核工业总公司不失时机地跟进国际核工业安全的发展,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研究成果和安全理念介绍到我国。1992年《核安全文化》一书的中文版出版。1993年我国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在此认识基础上,我国安全科技人员把这一高技术领域的思想引入了传统产业,把核安全文化深化到一般安全生产领域,从而形成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文化。2005年,时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提出了安全生产五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和安全科技”,并指出“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五要素显得尤为重要”。
要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科教兴安”。既要依靠必要的物质和法治基础,更有赖于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为全民的安全、健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应当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安全文化的主要作用
安全文化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规律和运行机制,创造其特殊形象及活动模式,形成宜人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培养、塑造人的安全人生观、安全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安全态度,制定安全行为准则和正确规范的安全生产、生活方式,使企业安全文化向更高的安全目标发展。一般来说,良好的安全文化对人民群众、安全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安全认识的导向作用
对安全的认识,必须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不断的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员工逐渐明白正确的安全意识、态度和信念,树立科学的安全道德、理想、目标、行为准则等,给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使人民群众和企业职工都能懂得,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已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安全要素,而提高自己的安全文化意识,可以为自己生产、生活中的安全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
2 安全观念的更新作用
安全文化可以使人们对安全的价值和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安全人生观和安全价值观,从而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思想方法,用新的安全观指导并规范自身的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安全生产和保护自己。
3 安全文化的凝聚作用
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权、关爱生命的大众安全观,是保护企业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思想基础。本着安全与健康的共同目标,企业员工遵纪守法、尽心尽责,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建立平等、互惠、互敬、互爱的人际关系,形成共同遵守的安全行为规范。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宣传,形成人人需要安全,人人都应对安全尽义务、做贡献的新风尚,从而构建出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一旦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就可以使企业员工凝聚一起,并成为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4 安全行为的规范作用
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将会使职工加深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安全规章的理解和认识,深入学习安全知识及技能,增强安全意识,从而对职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操作、生产劳动以及社会公共交往和行为,起到规范和自我约束的作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是树立安全文明生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使员工形成强烈的安全使命感和激励动力。心理学专家指出:越能认识行为的意义,行为的社会意义越明显,越能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倡导安全文化正是帮助员工认识安全文化的意义,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发展到“我会安全”的能动过程。
5 安全知识的传播作用
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采用各种传统而有效的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方式,对职工进行各种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意识、安全法规等的教育,从而广泛地宣传并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科学技术。
当然,安全文化还有凝聚、融合的功能以及示范、信誉、辐射等功能,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其导向、激励、规范、约束、融合、自控、协调、塑造、创新、信誉、辐射等功能,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将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有着推动作用,促进社会进步与文明生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它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提高大众安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延伸阅读:
安全文化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是将职工、管理者及一般公众等暴露于危险或有可能造成伤害的条件降低(减小)到最低限度,为此建立起来的规范、信念、任务、态度和习惯的集合。
从上述定义看出,安全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企业安全文化而言,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安全生产信条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统一安全观念。
文章摘引自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