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之所以叫灯节,是因为元宵节的许多传统习俗都与灯有关,比如挂灯笼、猜灯谜、赏花灯、挑灯笼等。按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的民俗传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慢慢形成的。
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之末。
元宵节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食用汤圆要注意这些
正月春节过后,紧接着便迎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的一个重要节令。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有吃“元宵”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汤圆。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很久的习俗。这要追溯到宋代,民间流行了元宵节吃的一种新奇食物“浮元子”,也叫做元宵。其实元宵就是汤圆,常常用芝麻、豆沙、核桃仁、枣泥、白糖等馅料,用糯米粉包裹而成的圆形丸子,可甜可盐,也可以油炸、汤煮,当然一般情况做甜品食用。南方人习惯是“包”汤圆,而北方人则是“滚”汤圆,虽然做法在地域上有些区别,但都是取其团圆美满的寓意。
食用汤圆要注意什么?
1、汤圆不能一次性吃多
汤圆口感香糯,馅料甜蜜,忍不住就想多吃几个。但是在这里提醒大家,汤圆虽好,可不能一次性吃多了。汤圆是属于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尤其是外皮用糯米粉制作而成,馅料中往往含有许多糖分,热量高,容易产成饱腹感。一不小心多吃,热量和糖量都容易超标,并且还可能出现腹胀、不消化等情况。所以,每餐在食用汤圆时,建议不要超过5个。
2、早晚不吃汤圆
有些人想把汤圆直接当早餐食用,这一点并不提倡。因为汤圆中含有黏性高的糯米,不容易被人体消化。人体在早上时肠胃功能处于较弱的状态下,不利于消化糯米,容易出现泛酸、烧心的情况。在晚上吃宵夜时,也不建议吃汤圆了,因为宵夜离睡觉的时间近,可能汤圆还没有能完全消化就要睡觉了,一样可能导致肠胃不适的症状出现。
3、吃汤圆的时候多喝点汤
汤圆由于是糯米制成,容易发腻,这时候多喝点煮汤圆的汤水,可以帮助促进消化。其次,汤圆中很多微量元素、营养素会在烹饪的过程中溶解在汤中,所以,吃汤圆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多喝一口汤。
4、糖尿病病人谨慎吃汤圆
汤圆给人的第一口感就是“甜”,为了追求口感,往往在汤圆的馅料中会加入许多的糖分,这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是需要注意的事情。建议糖尿病病人在选购汤圆时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汤圆,在烹饪过程中不要再加入过多的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