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采取让醉酒者呕吐的办法,把胃里的酒精吐出来,这样会好受些。之后可以喝点葡萄糖水,或者是蜂蜜水,绿豆水,这些有利于解酒。如果有饿的感觉,要食用流食,吃粥、米汤之类的食物,避免伤害到胃。
醉酒其实是酒精中毒,表现为人在一次性大量喝酒以后,出现了许多异常行为,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昏迷。
喝醉酒对肝脏有损害,喝醉一次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酒通过肝脏代谢,对肝脏造成负担,影响肝脏代谢功能。
用茶解酒的方法很不可取,因为茶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酒精转化为乙醛后尚未来得及再分解,便从肾脏排出,会使肾脏受到乙醛刺激,从而影响肾功能。
白酒喝多了,第二天特别难受还要上班,有什么方法可快速解酒?
情景分析:前夜醉酒,第二天为什么还会难受?白酒喝多了,第二天(要)上班了还特别难受,这是怎么回事?
酒还没醒吗?
我们知道,酒精在体内主要有两个途径进行分解代谢:
一个是肝脏的乙醇脱氢酶途径,首先将乙醇脱氢成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继续脱氢变成乙酸;乙酸无害,会在肌肉继续参与代谢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是酒精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和常规途径,也是血液酒精浓度(BAC)低于80~100mg/100ml 时,酒精分解的唯一途径。
当BAC超过80~100mg/100ml,即发生醉酒后,酒精代谢的另一条途径,即肝脏微粒体P450酶系统开始参与酒精代谢。
这个酶的特点是可以受代谢底物诱导,即如果长期大量喝酒,酶活性会增加,酒精分解能力随之增加。
研究发现,该酶活性增加最高可达10倍。这就是长期大量喝酒酒量可以增加的原因之一。
因此,经常喝酒的人,醉酒后醒酒速度会快于不经常喝酒的人。
而乙醇脱氢酶途径酒精分解速度受限于乙醇脱氢酶的活性。
该酶的特点是不受底物以及任何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而且,酶活性很低,BAC主要高于20mg/100ml就被饱和,意味着分解酒精的速度就是恒定的。
综合酒精代谢的2条途径,酒精在体内代谢的基本动力学是这样的:
醉酒后,BAC高于80~100mg/100ml,酒精分解速度快;等到BAC低于80~100mg/100ml就会以恒定速度分解。
通常BAC从80mg/100ml开始计算,约6到8小时体内酒精会被清除干净。
这样算来,就大多数人来说,前一天喝醉酒,经过一个晚上的时间,第二天上午BAC通常会下降到趋近于0的水平。
当然,有少数人,属于慢代谢型,乙醇脱氢酶活性很低,即使隔夜后BAC仍较高,这就是隔夜酒可以被查出酒驾的原因。
因此,对于多数人来说,醉酒第二天如果还难受,已经不是酒精的问题,这种现象被称为“宿醉”。
为什么会发生宿醉?宿醉现象并不少见,一般发生在醉酒后8到10小时以上,BAC恢复到接近零的水平,反而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包括头痛、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口渴、头晕、恶心呕吐、认知障碍和情绪变化等。
笔者就是严重的宿醉“患者”,醉酒后第二天可以严重头痛并呕吐接近一整天。
宿醉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经过了很多研究,不同学者也先后提出了一些理论,包括脱水,电解质失衡,睡眠不足,血管扩张,各种激素和神经递质失衡,酿造酒同源物等学说。
但,迄今为止,所有假说都缺乏足够证据支持。
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宿醉仍是一个谜。
宿醉如何“解酒”?既然宿醉发生在BAC趋近于0的时间段,说明它与酒精本身无关。
因此,宿醉不存在需要解酒的问题。
那么,如何能缓解宿醉的症状呢?
由于发生机制不明,到目前也没有针对宿醉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无非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对症处理。
比如,头痛可以吃止痛药。
其他,也不过一般性缓解措施,比如,多喝热水;和坊间传闻的“民间智慧”,比如,再喝一些酒“投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