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鸡是我国哪个城市的名菜

人气:184 ℃/2023-06-13 06:54:19

葫芦鸡是我国西安市的名菜。葫芦鸡是陕西省西安市传统风味美食,始于唐代,制作工序分为清煮、蒸笼、油炸三道,在2018年9月,葫芦鸡被评为“中国菜”之陕西十大经典名菜。

葫芦鸡

葫芦鸡属于秦菜中的一种,始于唐代玄宗礼部尚书韦陟家宴名菜,主要以净嫩母鸡为食材,口感皮酥肉嫩,香烂味醇。

在烹制前用细绳将鸡捆扎起来,先煮,后蒸,再油炸,烹制出来的鸡香醇酥嫩,鸡身完整似葫芦,所以叫做“葫芦鸡”。

制作葫芦鸡的调料有桂皮、花椒、八角、草果、丁香、良姜、葱段、姜块、酱油、绍酒、冰糖、精盐、花椒盐、鸡汤、菜籽油等。

葫芦鸡的来源是什么

葫芦鸡原来是“囫囵鸡”你造吗?| 陕西美食

葫芦鸡是陕西西安市汉族传统名菜,始于唐代。葫芦鸡的制作分清煮、蒸笼、油炸三道工序。制作时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净血污,煮时用麻丝将鸡捆好,以保持鸡的整形,待锅内凉水烧沸,投入鸡,煮半小时取出,盛-盆内,添肉汤、料酒、精盐、酱油、葱、姜、八角、桂皮,入笼蒸透。油炸时,将菜籽油烧八成热投入蒸好的整鸡,用手勺拨动,至鸡是金黄色时,用漏勺捞出,沥油,随即盛盘中,上桌时另带小蝶花椒盐佐食。 色泽金红,皮酥肉嫩,香烂味醇,筷到骨脱。含有丰富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饱和脂肪酸。

关中名菜—葫芦鸡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

西安人将整只鸡叫做“囫囵鸡”,葫芦鸡为其转音;说其形似葫芦,非是。本品相传始于唐代,经历代厨师不断改进,日臻完美,有“长安第一味”之称。

“葫芦鸡”是唐代宫廷宴请达官贵人的一道吉利名菜,长期以来流传民间。此菜工艺复杂,操作细致。成菜体形完整,奇香诱人,举箸一抖,骨肉分离,皮酥肉烂,回味悠长。一盘上席,满室生香。

历史传说

相传“葫芦鸡”创始于唐代天宝年间,出日于唐玄宗 礼部尚书 韦陟的家厨之手。据< 酉阳杂俎 >和<云仙杂记>记载:韦陟出身于官僚家庭,凭借父兄的荫庇,贵为卿相,平步官场。此人锦衣玉食,穷奢极欲,对膳食极为讲究,有“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人郇公厨”(韦陟裘郇国公)之说。有一天,韦陟严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第一位厨师采用先清蒸,再油炸的办法制出, 韦陟 品尝后认为肉太老,没有达到酥嫩的口味标准,大为恼火,命家人将这位厨师鞭打五十而致死。第二位厨师采取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达到了,但由于鸡经过三道工序的折腾,已骨肉分离,成了碎块。韦陟怀疑家厨偷吃,不容家厨辩说,又命家丁将家厨活活打死。慑于韦陟的淫威,其他家厨不得不继续为其烹饪。第三位家厨接受了上两次家厨烹制的 经验教训 ,在烹制前用细绳把鸡捆扎起来,然后先煮,后蒸,再油炸。这样烹制出来的鸡,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似 葫芦 。这时,韦陟才满意。后来人们把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做“葫芦鸡”,一直流传至今。

葫芦鸡的传统选料,是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鸡。这种鸡饲养一年,净重一公斤左右,肉质鲜嫩。制作时,经过三道基本工序,即先清煮,后笼蒸,再油炸。蒸时将煮过的鸡放人盆内,加酱油、精盐、葱姜、八角、桂皮、料酒,再添些肉汤,入笼蒸熟。油炸技术要求严,菜油烧八成熟,将整鸡投入油锅,用手勺轻轻拨动,炸约半分钟,至鸡成金黄色,立即用铁笊篱捞出淋净,随即放人菜盘上桌。另带一碟花椒盐佐食。

营养提示:鸡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脂肪营养价值也很高,还含有丰富的硒、钾、磷、VA及一定量的锌、钙。中医认为,其味甘性温,可益气养血,补精添髓、母鸡偏补阴血,公鸡偏补阳气。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鸡肉为老人及心血管患者的理想蛋白食品。

主 料:净嫩母鸡。

调配料:桂皮、花椒、丁香、姜块、八角、良姜、小茴香、白蔻、冰糖、葱段、花椒精盐,料酒、精盐、老汤、菜油、肥肉等。

制作工艺:

(1)将鸡去爪、嘴尖、内脏,用清水洗干净。同肥肉一起投入沸水中汆至断生。捞入盆中,加入桂皮、花椒、八角等调料,添入老汤上笼蒸约2小时取出,浸至入味。

(2)油烧九成热,将整鸡推入油锅,炸至呈金黄色皮脆时,捞出,装入大扒盘中即成。随带椒盐味碟。

风味特点:体形完整,色泽金黄,筷触骨离,醇香浓郁,皮酥肉烂,回味悠长。

关键工序:

(1)选料要精,应选当年肥嫩母鸡。

(2)蒸时调味品要下准,同时要蒸烂。

(3)炸时要掌握好火候,油温要高,速度要快。

本文节选自《中国陕菜·官府菜》一书,由陕菜大师郑新民,陕西饮食文化学者郑可望,陕菜名厨郭国强,民俗文化研究学者朱立挺合著,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

风味特点

1、整鸡去骨,腹内用瑶柱、鱼翅、花菇、冬笋、鲜虾等八种材质填满,皮酥肉嫩、鲜香味醇。葫芦鸡被誉为“长安第一味”,以形似葫芦而得名。

2、据<西阳杂俎>记载:葫芦鸡创始于唐札部尚书韦涉的家厨。韦陟穷奢极欲,对膳食极为讲究,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第一个厨师采用先煮后油炸,韦陟尝后,嫌肉质太老,命家丁将这个厨师鞭打五十致死;第二个厨师采用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鸡虽酥嫩,但鸡肉脱骨成碎块,韦陟嫌不成形,便将这个厨师活活打死;第三个厨师吸取前二者的经验教训,把鸡捆扎起来,而后烹制形如葫芦,香醇酥嫩,颇得韦陟赏识。后来人们就把这样烹制的鸡称为“葫芦鸡”,一直流传至今。

3、“葫芦鸡”历史悠久,已流传千年以上,号称长安第一味。色泽金黄,形似葫芦,皮酥肉嫩,香烂味醇,此品不但广泛流传于西北一带,神州大地,南北皆有。

4、“葫芦鸡”以鸡为主料,因其形似葫芦而得名。“葫芦鸡”相传源于 唐代 ,经历代名厨不断改进、提高,制法日臻完美。此菜工艺复杂,操作细致。成菜体形完整,奇香诱人。举箸一抖,骨肉分离,皮酥肉嫩,鲜香浓郁,回味悠长。是鸡馔中难得的珍品。此菜香味浓烈,一盘上席,满室生香,被誉为“长安第一味”,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食品“金鼎奖”,是 西安 饭庄看家菜之一。特级烹调师秦崇九制作最佳。

来源:非遗陕西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