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葡萄甜柠檬属于什么心理防御机制

人气:366 ℃/2023-06-23 07:24:16

酸葡萄甜柠檬属于自骗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合理化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使其可以接受。酸葡萄心理指找理由丑化失败的动机,甜柠檬心理是强调事物美好的一面,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病苦。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防卫机制的类型有五大类:逃避机制、自骗机制、攻击机制、代替机制、建设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酸葡萄甜柠檬属于什么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心理”是指个体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的不安,从而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压力,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伊索寓言》中有关于“酸葡萄”中的故事:狐狸想吃葡萄,但由于葡萄长得太高无法吃到,便说葡萄是酸的,没有那么好吃。心理学上以此为例,把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后,通过将目标贬低来冲淡自己内心不安的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

与其相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自己只有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这种把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不安,就百般提高己实现的目标价值,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现象,称之为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与“甜柠檬”机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中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现。

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缓解心理压力。作为人们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酸葡萄”和“甜柠檬”效应的实质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

值得肯定的是,合理化作用具有明显的积极教育引导意义。作为一种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形式,无论是其中的“酸葡萄”还是“甜柠檬”机制,当好胜心过强的个体受到挫折后,适当地应用,能减轻心理压力。当个体过分沉浸在由于困难或失败而导致的紧张乃至消沉的负面情绪中,便可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帮助他们摆脱过度焦虑,及时调整心态,确立下一阶段的前进目标并为之努力。

在很多情况下,“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消极意义也是显然的。为个体自身所受挫折找寻借口,个体明知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却不能正面、理性的面对,这在最终结果上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导致个体自我萎缩,形成不良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这种心理容易退化个体的奋进意识和正面看待事物的习惯,最终落入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

要抑制这种心理的发展,必须让个体合理认识自己。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优势大于弱势的个体,以此来保证自己应有的竞争力,但缺陷和弱势也是人人皆有、不可回避的,如果一味强调自身的积极价值而回避客观存在的不足,根本不会取得长足意义上的进步。

在教育活动的引导中,让个体能够全面、合理认识自我是首要问题。“睁眼看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容易,但“静心看自己的世界”却是不易做到的。“只缘身在此山中”,遮蔽常常让人迷失,要避免这种自欺欺人的意识不断蔓延,就必须使个体勇于、善于“走出此山中”,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追问”的品质,通过对“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等问题的不断自省,实现个体意义上的自我认知升华。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沈梦婷 王慧茹

来源:安徽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chuzhou@xawb.cn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