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之国是哪一个国家的呢?

人气:327 ℃/2023-06-26 15:35:13

红茶之国指的是斯里兰卡这个国家。斯里兰卡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当地的红茶产量大约占世界红茶产量的25%,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输出国,被人们称为红茶之国。

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位于印度半岛南部,是一个热带岛国。

斯里兰卡一词在僧伽罗语中有“乐土”、“光明富庶的土地”的意思,素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 的赞誉。

斯里兰卡岛大致呈梨形,中南部为高原,北部和沿海地区为平原,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约有16条,最长的河流是马哈韦利河,全长335公里。

以红茶闻名至今的是哪个亚洲国家

征服世界的味觉记忆:红茶简史

红茶”一名,始见于明代刘基所撰《多能鄙事》一书(15-16世纪间),陈椽《茶业通史》有述,葡萄牙人科鲁兹神甫于1556年到达中国,1560年左右回国后著书中有言:“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呈红色即指红茶汤。可见1560年以前,就有红茶了。

红茶起源于中国,但发扬于英国。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茶叶(主要是红茶)作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曾经引发数次国家之间的战争和社会变革,并因此改变了世界格局。比如以茶叶贸易霸权为*********的三次“英荷战争”、因红茶贸易和茶叶种植园经济形塑了南亚各国的农业经济模式、因“波士顿倾茶事件”引发的美国独立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以及英国因跟清政府茶叶贸易带来大量贸易逆差不惜发动******战争,直接带来了旧中国的百年变局等等。所以,来自中国的红茶,也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东方树叶”。

1、红茶起源

关于红茶的起源,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红茶起源于中国云南与西藏交界的山岳地带。大约在公元10-13世纪左右的宋朝,在当地出现了红茶的前身-发酵茶,然后再逐渐产生了红茶,但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缺少相关文字记载,因此该说法并不为公众所认知。另外一种说法则被更多人所接受和认同,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夷山桐木关起源说。

明朝中后期,福建省崇安县(1989年撤县设市,更名武夷山市)桐木地区茶农,在某种机缘之下创制出如今被称为“正山小种”的红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被誉为“红茶鼻祖”,至今有400多年历史。在这过去的400多年里,红茶从中国福建北部的武夷山桐木关出发,从小种红茶到工夫红茶,再到满足国际市场的红碎茶,一路跋涉,一路发展,已经在全国各大茶区以及全球5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红茶的茶香早已飘遍了整个世界。

2、红茶传入欧洲

16世纪末17世纪初,也是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以东南亚为中心的整个亚洲贸易。公元1606年,产自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第一次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带入欧洲,然后逐渐影响到周边其他国家的贵族阶层,荷兰因此成为最先开始饮茶的欧洲国家。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一书写道:“早期的伦敦市场只有武夷红茶,别无其他茶类”。武夷红茶作为东方的珍奇物产,价格异常昂贵,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中记载:“最初茶叶只能从中国购办,系一种极名贵之物品,在馈赠帝皇、王公及贵族之礼物当中,偶尔可以发现此类世界之珍宝。”

至17世纪上半叶,茶成为了上流社会最时髦的饮料,贵族之间会互相炫耀别致的茶室,茶具以及优质的茶叶。到了17世纪80年代,全国性的饮茶习惯开始让荷兰人学习中国的饮茶待客礼仪,甚至出现了嗜茶之人,日日迷恋饮茶之道甚至到“上瘾”的程度,但此时,茶叶价格高昂,且只在药房销售,饮茶之风盛行也仅限于有钱的贵族阶层。

在17世纪后半叶,随着茶叶输入量逐渐增加,茶叶被纳入正常的贸易渠道,茶叶价格逐渐下调。到18世纪中叶,红茶已经几乎进入了所有欧洲人的生活,成为西方的主流茶饮。

3、英国红茶纪元

说到英国的红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两个女人,一个是凯瑟琳公主,一个是安娜夫人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王室,并带去了一箱珍贵的红茶和砂糖作为嫁妆,同时也把饮用红茶的生活习惯带到了英国(好像很多公主都很喜欢干这种文化传播的工作,比如咱们的文成公主)。到19世纪初,一位名叫“安娜 · 玛丽亚”的英国贵妇因经常与贵族圈层的闺蜜好友们在下午一起喝茶聚会,逐渐形成风潮,从而在英国掀起了“下午茶”风尚,并随即风靡整个欧洲至今。这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也成为英式午后红茶文化公认的创始人。

1669年,英国人打赢了持续了七年的英荷战争,逐步取代荷兰在亚洲的茶叶贸易权,开始直接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此后一直到19世纪末,红茶消费市场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全球殖民统治逐步扩展到全世界。在这漫长的两三百年世界茶叶贸易史中,中国的武夷红茶是绝对的主角,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达到鼎盛,堪称是武夷红茶贸易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但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武夷红茶的市场地位急转直下,快速跌落到市场占比的末流。

4、印度及东南亚红茶产业崛起

19世纪末,武夷红茶在世界市场上由盛转衰。大致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世界红茶需求急剧扩大,国内不少绿茶产区也开始改制生产红茶,抢占了武夷红茶不少市场份额;

二是小种红茶工艺繁杂费工费时,国内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小种红茶的基础上创制出工夫红茶,进一步挤压武夷小种红茶的份额;

三是印度、锡兰等国家的红茶工业崛起对武夷红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为印锡的宗主国,“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掌握着华茶外销的生杀大权,一方面极力压低中国红茶价格,征收歧视性关税,打击华茶,另一方面用各种方法扶植印度茶叶种植及加工产业,利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使得印度红茶输出量在1900年首次超过中国红茶,结束了中国红茶300多年的垄断地位。(注:锡兰是今斯里兰卡的前身,1948年脱离英国统治完成独立,1972年通过新宪法,更名为“斯里兰卡”)

印度之外,锡兰红茶后期直追,在1917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输出国。爪哇红茶出口量在1918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茶叶输出第三大国,而在当年,印度红茶、锡兰红茶输出量分别达到了中国红茶的6倍和4.5倍,中国红茶在世界市场份额仅余不足7.6%,彻底沦为配角。

印度的红茶产业始于18世纪下旬,在宗主国英国的推动扶持下得以快速发展。1938年,首批印度产茶叶运抵伦敦;1940年,印度阿萨姆茶叶公司成立,并将种植领域拓展至印度其他地区,从此,掀开了印度红茶的黄金时代。

印度茶叶种植与红茶加工产业,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传说和相关史料中都不乏“从福建偷茶籽”、“雇华人制茶师”等说法,甚至在法国2002年3月号出版的《历史》月刊中还证据确凿的披露了英国人罗伯特 · 福钧当年从福建窃取茶籽茶苗以及武夷红茶制茶技术到印度加尔各答的历史真相。

尽管如此,但印度的原生茶树,也就是后来被命名为“阿萨姆种”的大叶种茶树确是土生土长,印度红茶以及后来台湾省生产的“阿萨姆红茶”都是选用这个树种的鲜叶原料制成。

除印度外,锡金(今印度锡金邦)、斯里兰卡、印尼、越南、尼泊尔等国都是南亚、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红茶输出国,也是国际红茶输出的主力军。

5、中国国内红茶发展

数百年来,红茶一直都是世界茶叶贸易的绝对主角,也是世界范围内饮用人数最多的茶类。但在中国,红茶却一直没能走入主流,而国内茶叶消耗中超过70%都是绿茶,在古代,更是“绿茶”的天下。武夷山在诞生“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之前,也是生产绿茶的。

程启坤在《中国茶经》书里《红茶的产生与发展》一文有记述:“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后叶子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是由崇安小种红茶开始的……演变为工夫红茶……传播到安徽、江西等地……1875 年安徽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乡 , 将福建红茶带回 , 从而产生了著名的‘祁门工夫红茶’。 后中国红茶出口印度等多国将此发展为红碎茶。”

武夷绿茶自唐代便为贡品,自元大德六年(1302年),在武夷山四曲溪畔兴建了“御茶园”,至明嘉庆年间(1557年)才废除。历史一直推进到明朝后期,由于“炒青”工艺的演变,武夷茶加入了“发酵”的因素,后来在此基上,逐渐诞生了“乌龙茶”,但此时,红茶尚未诞生。

武夷山的岩茶诞生在明末清初。而后,才演变出了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是将武夷山没焙干的毛茶压堆发酵,再用锅炒干制成。在清末文人叶瑞庭的《莼浦随笔》有记述:“红茶先晒,乘热复以布,色变红,再晒不过火”。

业内专家认为,红茶的具体创始年份和青茶(乌龙茶)一样,都无从查考,只能大概定位在明末清初时期。入清以后,随着茶叶外贸发展的需要,红茶由福建很快传到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和四川等省。红茶的对外传播发展次序,是从桐木核心区向外围,从正山向外山,从周边县市到省内,从省内到省外扩展,逐步发展而来。

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其所著的《茶经述评》一书中对红茶的传播有以下记载:(红茶)其传播的主要路线,可能是先由崇安传到江西铅(读“沿”音)山的河口镇,再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又传到景德镇,后来又有景德镇传到安徽的东至,最后才传到祁门。

红茶在国内的发展远没有在国外那般风光无限,盖因国内产茶区众多,品类多样,各种名茶层出不穷,加上历史及文化原因,绿茶才是最受市场追捧的主流,即便如正山小种,在很长的岁月中都是以“出口”为首要目的。

在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印度、斯里兰卡、爪哇等国的冲击,国内很多红茶产区茶园破败,茶商破产,到光绪末年,闽北茶区“多有枯枝,蔓草荒芜,人懈陌除,隙地之处,兼栽番薯”、“茶园十荒其八”。可以说,这是中国红茶发展史上的至暗时刻。加上清末民初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各产茶区才逐步恢复正常的茶叶生产,中国茶产业逐渐重新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建国初期,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将红茶作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战略物资,著名的云南凤庆工夫红茶便是在此时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除凤庆滇红工夫外,宜宾的川红工夫、贵州的黔红工夫、宜昌的宜红工夫、安徽的祁门工夫等,在那段时期几乎全部用来做出口之用,除了少量顶级红茶如凤庆生产的特级工夫红茶被国家拿来招待外宾之外,普通百姓几乎没有机会喝到红茶。

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家取消了计划生产。进入2000年,各地的国营红茶厂先后进行改制,自谋生路,于是这些茶厂相继开始培育国内红茶市场,国内的百姓们终于有机会喝到曾经只用来出口的红茶了。

2005年,“正山堂”研发的高端红茶“金骏眉”横空出世,填补了国内没有高端红茶的空白,并成为高端红茶的代名词。2010年,凤庆滇红集团“中国红”高端红茶上市,将滇红茶拼配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近些年,云南古树红野生红古树晒红等诸多“网红茶”的风靡,也给广大红茶爱好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未完待续)下一篇:工夫红茶及红茶地理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