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长黑毛一般是真菌在繁殖生长。豆长毛分两种情况:一种经过发酵,豆子表面长毛,属于正常现象,可以清理表面的黑毛后放阴凉处,继续食用。第二种长毛,豆子发臭,则不能食用。
酱是以豆类、小麦粉、水果、肉类或鱼虾等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常见的调味酱分为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甜面酱,和以豆类为主要原料的豆瓣酱两大类,后发展的还有肉酱、鱼酱和果酱等。
随着酱制作工艺的进步,制酱方法也用于烹制其他非佐料菜肴,逐渐发展出一种烹调菜肴的新方法,即酱法。
舌尖上的年味——晋南农村飘香的酱豆!
新春之际,大鱼大肉穿肠过,美酒佳肴醉肺腑。但总有一样美食,让我不得不一吐为快。一来它有我童年的味道,求学的感受,二来它更有母亲无微不至的温馨爱心。这就是晋南的酱豆。曾陪伴几代人工作学习的美食。今把晋南酱豆的做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你的饮食,增添一些色彩。一、浸泡黄豆
选取干净的优质黄豆,先用清水泡上3~4小时,泡到黄豆充分膨胀。
二、蒸煮黄豆
浸泡好的黄豆采用蒸熟的方法最好,因为蒸熟的黄豆水分比较少,后面操作的时候湿度刚刚好,不需要晾晒而且不会发粘。
蒸好的黄豆可以马上出锅,也可以将蒸好的黄豆留在锅里焖上一晚,这样能让黄豆更加烂熟,对毛霉菌的生长繁殖更加有利。
三、拌入面粉
准备好适量的面粉炒熟,把蒸好的黄豆取出放凉后,均匀地撒入面粉拌匀,让每粒黄豆上都能沾上一层炒熟的面粉。撒面粉的这个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面粉能给毛霉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
四、捂酱豆
黄豆拌好面粉以后就可以开始捂了。取一些干净的报纸铺在保温材料上,再取干净的白纸或牛皮纸铺在上面,接着就把拌好面粉的黄豆平铺在纸上,黄豆上面也盖上干净的白纸或牛皮纸,最后用破棉被或破棉袄盖住整只箱子。总之,只要能保温、不透光、只透气的东西都可以用来盖在箱子上。
捂酱豆一般要选在7月份,这种天气一般捂3~4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了,如果温度低就要多捂几天。在捂酱豆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打开看,打开的次数越多捂的时间就越长,因为每打开看一次就会导致温度降低,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合适的温度。
但是,当我们发现黄豆粒的表面感觉很粘时,那说明黄豆粒的湿度过大了,就需要打开晾一段时间跑跑水汽,正常情况下最好不要动它。
在整个捂酱豆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刚开始长的都是白毛毛,大约3天后就会变成黄绿色的毛毛,这都是很正常的颜色,如果发现全部或多数长了黑毛毛,那说明捂酱豆失败了,这些黄豆只能扔掉了事。如果只有少部分黄豆长了黑毛毛,就赶快把它挖出来扔掉,防止影响到其它的正常黄豆。
五、晾晒
等黄豆长满黄绿色的毛毛就说明黄豆捂好了,趁着阳光比较好的日子将黄豆取出来,放在太阳下暴晒上一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有粘连成团的就用手搓散。把黄豆晒到表面上看起来干燥就可以了。
六、晒酱
将西瓜皮、冬瓜、菜瓜、鲜辣椒等清洗干净切成大小适当的块,加入花椒、茴香、肉桂、八角等香料面,食盐,红糖,白酒,生姜丝。将蔬菜与佐料混合均匀备用。
将混合好的蔬菜与晒好的豆子混合均匀,置于泡菜坛或普通陶瓷缸中继续发酵。经约1-2月发酵后,即成食用。
晒好的酱豆,可以生吃,也可以和其它食材炒着吃。而且可以存放好几年都不会变质或发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晋南的酱豆,成了河东农家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不论是干完农活,还是孩子外出求学,馍夹酱豆,成了最便利的速食。
最难忘怀的,就是小时候,母亲总是用大锅台烧一锅开水,给学前的我们兄弟姐妹们一人冲一个鸡蛋,碗里掰些晋南的硬面馍,中间放一碟尖椒炒酱豆,那个美味呀,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有垂涎欲滴的冲动。
记忆是久远的,但回忆起来都是温馨。这眼前的家乡的美食,不正是乡愁的延续么?【吴革生】